APP下载

从后殖民主义理论看文化自信

2017-10-23孙乃树

上海视觉 2017年1期
关键词:殖民主义布面油画

孙乃树

陆健《形状—— 偶然》

民族化、本土化是谈论中国当下艺术创作的一个显命题,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成为艺术创作和文化建设的首要课题,“国学”成为显学,穿汉服着唐装、读

《论语》祭黄帝似乎象征着我们民族的“当下崛起”。

中国作为第三世界的大国,中华民族作为东方最大的民族,当它在经济上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候,当它在政治上经济上有一定话语权的时候,中国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必然与日俱增。然而此刻,值得我们自我思考的是,这种文化自信应该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没有这种思考,也许我们仍然只是鲁迅笔下的阿Q。

关于东西方文化对峙的概念、关于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文化(即中心文化与边缘文化)二元对立的关系,是从18世纪末,拿破仑入侵埃及的殖民主义开始的。欧洲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欧洲政治经济的日益强大,抹去了自古以来东方文明远远领先于西方世界的迷人的辉煌记忆,欧洲殖民主义者虚构了一个与欧洲对立的“东方”的概念,他们用一种新奇的眼光、偏狭的眼光、居高临下的眼光,构建了东方和西方的本体论上的差异,将东方各民族视为与西方民族本质完全不相同的异己民族,欧洲人赋予东方民族落后、灾难、空虚的民族特性,将东方民族视为劣等民族,以此建立起西方的民族优越感,并建立起西方霸权主义的语境,从而实现欧洲人强权征服东方的贪欲,企图实现剥夺掠取东方的帝国主义的野心。

西方后殖民主义的重要理论家赛义德明确指出:“东方几乎是被欧洲人凭空创造出来的地方,自古以来就代表着罗曼司、异国情调、美丽的风景、难忘的回忆、非凡的经历。”赛义德把这种“看”、这种“另眼看东方”的眼光称为“东方学”,他认为,东方是“欧洲最深奥、最常出现的他者形象之一。此外,也有助于欧洲(或西方)将自己界定为与东方相对照的形象、观念、人性和经验。”赛义德一针见血地指出,欧洲人这种“东方”和“西方”的划分、这种他者的眼光完全可以视为“西方用以控制、重建和君临东方的一种方式。”这是无限明智和清晰的阐述——“东方”和“西方”并不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自然生成的地域概念,而是西方殖民主义者臆造的一种殖民主义策略。当我们在审视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位置的时候,一定要非常审慎地提防东、西方二元对立的立场。

赛义德运用福柯的“权力分析法”在世界的话语—权力结构中看到了宗主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观念与边缘国的政治文化的明显的二元对立,在这种二元对立中,作为宗主国的欧洲总是处在“文化霸权”的地位上,处于中心的位置,总是显示着它的文化的无上优越;而作为边缘国的东方总是处在孱弱的陪衬地位,总是被控制的一方。所以,由欧洲人虚构的“东方”的概念,由欧洲人设置的东、西方二元对立的模式,实质上是欧洲人掠夺非欧洲民族的强权政治的殖民主义策略。

这是18、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的殖民主义的概念,它的表现是欧洲宗主国对殖民地国家从政治、经济、军事、一直到国家主权进行的侵略、控制和干涉;而在冷战结束后的今天,在后工业时代,则主要表现为西方对东方的文化霸权,表现为西方对东方的知识、语言和文化的控制,这即后殖民主义的概念。

张一

当我们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反观东、西方文化的理论逻辑时,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肯定我们民族文化的独立价值,因为所谓的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所谓“近一百年来西方人侵略中国的历史乃是优质文化战胜劣质文化的历史”的论说都是臆造的,都是文化史的误读。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东、西方文化二元对立的立场所产生的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二元对立的立场,使人们在西方文化的优势中滑入西方文化的立足点,秉持西方人看东方的视野,使自己的民族文化处于“被看”的位置,为迎合西方人的眼光,而表现自己民族文化的负面,制造怪异奇特的景观,挖掘和夸大自己民族文化的落后和糟粕。另一方面,二元对立的文化立场也会调动起强烈的民族情绪,激进地强化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从而染上民族主义的色彩,甚至夸张地认为“21世纪是中华民族的世纪”,这是沿用东方压倒西方的观念,是用一个新的中心替代旧中心的观念的误导。

世界是各民族的共同存在,各民族的独特文化不能用优劣、高低、良萎来区分,它们都是人类文明的总体经验。消解民族主义精神,破除宗主国中心主义偏见,反对种族歧视,反对文化霸权,反对精神垄断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

后殖民主义的文化理论,用后现代主义的视角提出了解决的方案。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德里达用解构主义的方法处理今天的世界,他提出消解中心、达到多元共生的境界。后殖民主义理论强调,彻底消除西方传统文化的形而上学的本质主义的逻辑,不是在二元对立的对抗中寻求一方战胜一方、一方服从一方,要解构一方控制一方统治一方的权力话语结构,而是在双方(东方和西方)的对话、互渗中求取共生共存,在对话中肯定对方、吸收对方的成分,双方在改变自己改变对方中共存。这是一种超越二元对立的文化冲突,走向你我互生、东西融合的文化新模式。

在政治上经济上已经崛起的中华民族,如何确立文化上的自信,不是我们怎样去跻身世界民族之林,而是中华民族文化本来就是世界文化的一个独特存在,肯定我们的独特性、肯定我们的个别性。今天,确立文化自信的更重要的基础,是如何塑造新文化,如何找到自己民族的新的美学个性,如何塑造一代新人,如何在反抗西方文化霸权的同时,学习西方,又超越西方。

这种文化自信建立在两个方面:

一、民族文化的自我批判、自我更新、自我超越;

二、吸纳外来文化、学习异文化、超越异文化。

中华文化有自己几千年绵延不断的文化传承,有自己独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文化个性,有民族自我独特的生存方式和姿态,这足以让我们卓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但是文化又是一个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发生着流变的东西,不断更新便是它生命力的源泉。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悠久的的文化文明传承,乃是民族文化自我更新的伟大成果。兴盛的汉唐恰恰是融合世界文化的大时代,是中华历史上吸收外来文化最繁盛的时期。而对于今天来说,我们可以试想,如果没有伟大的五四运动,没有五四运动对西方先进文化的引进和吸收,没有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又何来今日中国之日新月异的现代化。

王洪义《春水》油画160cm×160cm中国美术馆收藏

一个古老文明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重新崛起的时候,讨论其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命题是不容忽视的课题,民族文化是在自我觉醒和自我批判中获得更新,从而孕育起新的更强的生命力。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探索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是学者们、文化人、艺术家诸社会精英的使命。简单地照抄照搬几千年文明的表面形式、单纯地翻印诵读几千年积累的经典文本显然是不够的,这无法把握文化传承的真正内涵,更不是文化更新文化创新的至要途径。今日社会变化的几十年、甚至几年已远远地超越了古代几百年几千年的变化速度,那么几千年前人们的思想原则如何才能指导今日的社会实践呢?秉承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持续民族先贤的生存智慧,思考现代今日的文化转型,以适应今日的生活之用,乃是文化传承和更新的至关重要的任务。

20世纪初,西方人在面临世界大战带来的人类生存价值的重新思考中,西方现代哲学的存在主义的大转型,便是萨特、海德格尔在中国古代老子庄子的道家哲学中获得启示而诞生的。异文化的冲击、东方古代先贤的哲思给了西方人现代生存的智慧。西方现代的存在主义的思想,让西方人反思自己民族的生存理念,否定西方民族已经定型的思维逻辑,这一反思并未使西方落后,反而使西方文化更引领着现代社会的走向。

20世纪现代主义美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现代主义美术的先导者杜桑开创了现成品艺术,他把西方的现代艺术带入了生活,他不是把艺术放在美的范畴里考察,而是放在存在的范畴里考察,他放下了一切既定的模式,于是找到了精神自由的境界。他的这种迄今无法超越的艺术改革,直接得益于东方的禅宗思想。美国现代音乐家凯吉则直接受到禅宗的启迪,反思音乐和生活的界限,将西方音乐带入现代主义的领地。

西方当代艺术和哲学受到的东方古代文化的启示和滋养的事实,让我们体悟中华文化在当代人类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体悟我们文化的生命力。同时,我们又可以清晰地看到西方当代文化是如何在吸收、引用其他民族的文化精华中发展和变革世界,从中获得新的生命。西方人可以大胆地否定和反思自己得以强大的科学理性,可以大胆地质疑自己得以存世的逻辑思维的方法,我们为什么不应该大胆地肯定五四“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于中国现代化的伟大意义呢?我们为什么不能静下心来仔细思忖五四“打倒孔家店”和今天倡导国学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联呢?我们为什么不能认真研究和学习、汲取和吸纳世界其他民族文化对世界发展的文化哲理,特别是他们对现代的思考呢? 回答这些问题,建立这些思考和实践,可能才是我们真正确立文化自信的基础。

吴继峰《伪古典素描系列NO·7》素描

韩子健《这个人》雕塑85cm

姚尔畅《秋日》布面油画65cm×90cm

赵尔俊《星空》布面油画200cm×415cm

俞晓夫《尘埃之一 —— 荆轲告别燕子丹》

俞晓夫

俞晓夫《尘埃之三—— 秋原围猎》

黄阿忠《桌上的器皿》布面油画160cm×240cm

殷俊斐《数字肖像》

姜建忠《岁月·人No.1》布面油画155cm×150cm

龚世俊《雁儿山》水彩

邱瑞敏《思》油画100cm×80cm

刘亚平《大时代系列—— 红土之二》布上丙烯180cm×180cm

韩辛《燃烧的欲望》

胡冰《陇东》

周长江《构图》

权弘毅《众》油画

赵葆康《海市蜃楼105号》亚麻布上综合材料

曾明玉

卡洛斯《马》布面油画150cm×150cm

卡洛斯《抽象NO.1》布面油画

蒋正根《点苔NO.16》

张德群《绿之二》

张同《50愤青》水彩76cm×56cm

徐芒耀《灯下作画》油画80cm×40cm

李之久《老屋》

徐坤《春》

章德明《银色的梦》

谭根雄《黑雨系列》布面油画100cm×120cm

陆永清《窗花》75cm×75cm封底作品:陆永清

钱刚《南湖烟雨》

钱刚《故乡晨曦》

李可《有趣的线》版画

猜你喜欢

殖民主义布面油画
一张油画
王秋莲
塬(布面油画)
詹克兢布面油画
油画《塬下》
油画
《岁月长又长》(油画)
张方白艺术作品
后殖民主义视域下的《鲁滨逊漂流记》解读
民族主义、现代性、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
——晚近西方学术语境中的韩朝历史编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