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旅游 画廊六枝
2017-10-23刘悦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刘悦
全景旅游 画廊六枝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刘悦
六枝特区紧紧围绕“全域景区、全域旅游”理念,探索出一条基础设施大提档、景区面貌大改观、对外形象大提升、特色文化大繁荣的“旅游+”发展之路。
六枝特区紧紧围绕“全域景区、全域旅游”理念,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文旅一体化、城旅一体化、农旅一体化、体旅一体化”思路,做足“文、城、农、体”文章,探索出一条“旅游+”特色旅游发展之路。
2017年上半年,六枝特区共接待游客350.3万人次,同比增长78%。旅游总收入12.77亿元,同比增长51.1%。
今年5月,六枝特区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卓著成绩,入选2017年“中国十佳生态旅游城市”。这块金字招牌的取得,得益于六枝特区全力做好旅游“加法”文章。
“旅游+体育”谱写牂牁激情
走进六枝特区的牂牁江旅游景区,扑面而来的山水之势让人震撼。早在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史记》就有关于牂牁的记载∶“夜郎者,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
“牂牁江景区四面崇山峻岭,悬崖峭壁,有形似布袋的打铁关,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对于牂牁江,牂牁镇文化中心主任牟国平娓娓道来。
位于六枝特区西南部的牂牁江景区,距六枝中心城区67公里。经过历史的变迁,这里留下了摩岩石刻,古驿道、古驿站的遗址及夜郎王择都、选妃的历史传说。如今利用历史的积累和大自然的馈赠,牂牁镇在旅游上做文章,走出一条旅游脱贫的新路子。
“我原来是在镇上做服装生意,勉强能养家糊口。”牂牁镇经营户邱小英介绍,三年前,邱小英和丈夫抓住了镇上大力发展旅游的契机,用家里的全部积蓄买了两艘快艇和趸船做起了水上农家乐。经过三年的发展,邱小英在牂牁江水上农家乐已有5艘快艇,一艘摩托艇,一艘趸船,一艘大船,总价值180万。
牂牁镇以水为载体,大力发展水上农家乐。相关数据显示,牂牁镇已有趸船13艘,游船54艘,水上观光设施已初具规模。
“同时,利用这片水域,我们还打造了一批水上训练基地。”牟国平说。今年11月7日至19日,为期3天的第七届中国摩托艇联赛“中国凉都·画廊六枝”牂牁江大奖赛就将在牂牁江畔举行。
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五部部长姚新培表示,本次牂牁江大奖赛是中国摩托艇联赛首次落户贵州,因其具备举办国内外大型赛事的经验和优质的自然条件,未来将成为中国水上运动新的训练基地。
此次中国摩托艇联赛的引入,不仅是六枝特区城市体育旅游的重要尝试,更是六枝特区推动城市体育产业发展,夯实城市基础设置建设,丰富居民城市生活,实现以赛事打响品牌,以旅游推动发展的重要设想。
同时,借助即将召开的六盘水市第四届旅发大会东风,牂牁江景区立足实际,大力实施旅游品质提升工程,在景区内同步打造了游客接待中心、老王山索道、夜郎王宫、王城酒店、王城码头、牂牁镇三街十二坊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和景观景点,以点带面引领牂牁江景区向全域旅游迈进。
“旅游+农业”休闲观光怡然自得
牛角布依风情体验区、龙井温泉小镇、螃蟹峡养生谷、山泉湿地公园、婚纱摄影基地、318浪哨园房车营地......位于六盘水东大门的六枝落别乡,已成为六盘水市周边旅游的新热点。
近年来,落别乡围绕“黄果树源·黔秀落别”这一主题,依托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打造涵盖“六要素”的落别生态旅游圈,同时在景区旅游项目特色经营、品牌打造、文化深度挖掘等方面做文章,提升旅游内涵,拉长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产业链,让当地旅游持续发热。
落别樱桃口感独特、享誉省内外。每到落别樱桃成熟的季节,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涌入落别乡采摘樱桃。除了樱桃采摘季,如何以“吃”留住游客?落别乡以布依风情美食、特色农产品、布依长桌宴吸引游客。每到节假日,牛角村、水塘寨都会设三道关卡的“拦门酒”迎接远道而来的游客。傍晚时分,大家齐聚在长桌宴上,欢声笑语,一桌桌美食、一碗碗米酒瞬时拉近了客人之间的距离,本地的少数民族姑娘唱着本民族的敬酒歌挨桌敬酒,游客们不仅享受美食、更陶醉于醇厚的民族风情中。
在落别龙井生态温泉度假区,工人正在加班加点地做着收尾工作。“休闲旅游是我们的发展理念”落别龙井生态温泉度假区营销总监毕崇波说,“以我们温泉酒店为圆心,周围有樱桃采摘园、布衣风情小镇、湿地公园、螃蟹峡养生谷,能让游客享受多种旅游体验。”
据悉,落别龙井生态温泉度假区项目总投资11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536149平方米,建设总建筑面积61730平方米,是集住宿、餐饮、观光、温泉养生、休闲、娱乐、商务、会议接待为一体,按AAAA级景区建设,是目前贵州地区规模最大的温泉旅游度假区之一。
牂牁江风景区一角。(六枝特区党委宣传部供图)
“旅游+文化”感受历史情怀
徽派的建筑风格,传统的古镇街市......这里不是烟雨蒙蒙的江南,而是六枝的郎岱古镇。
历史上的六枝郎岱作为连接云贵的要道,商贾云集、旅客如织。今天的郎岱,承接千年传承的文化,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古镇。郎岱的古城风貌和空间格局都基本保存完整,在这基础上又打造彝族土司庄园、城墙、酱园、特色小吃街等,深入挖掘郎岱古镇的历史遗存和民族风情。
近年来,郎岱镇以古镇传统街市、秀丽山水风光和民居生活体验为基础,打造了岱山书院、土司府、夜郎百草园、东门街等文化景点,形成以古镇旅游、历史文化旅游、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镇,打造“清风古镇·发味道人文·迎祥郎岱”,构建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宜游特色风情小镇。
改造后的郎岱东门街,很好地保留了古民居的风貌特色,行走在街上,小镇居民生活闲适安逸,时间仿佛在这里慢了下来。沿着东门街一路向前,在迎祥广场领略郎岱历史新貌,在岱山书院感受郎岱文化底蕴。据了解,郎岱镇还在书院开展了学子诵国学经典等活动,“以文促旅”,让游客感受收获不一样的精神之旅。
除了“古”的元素,“新”的符号也处处在郎岱体现。郎岱镇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积极开辟新兴产业,建成了万亩猕猴桃产业园等。在城郊周边建设了近2万亩的水果采摘基地,丰富了古镇旅游的内涵,带动了生态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郎岱镇整合旅游资源,加大开发保护和建设力度,让小镇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现代人文气息交相辉映,真正让游客玩在古镇、吃在古镇、游在古镇、留在古镇,让城镇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通过“文化+旅游”“产业+旅游”,让古镇焕发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顾海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