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之元认知干预
2017-10-22徐景东
徐景东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由教育者、被教育者、教育内容、方式、方法、手段、评价等元素构成,其中最基本的元素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本文结合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相关知识及其外延拓展,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成要素入手,研究探索应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元认知干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號:1005-5312(2017)26-0249-01
元认知的本质含义是人类的意识对心理活动过程的反审和调控,而心理活动过程也包括对情绪情感、人格及潜意识的反审认知与调控。①元认知干预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对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改善人们心理活动过程和状态,正确引导人们心理的积极健康发展,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涉及不到对具有神经症等心理疾病的情况,本身已经降低了使用者对元认知干预技术的应用要求,更加易于操作。
一、结合教育介体,设计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
这里所指的教育介体包括除教育主体和客体以外的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构成要素,包括教育内容、方法、评价、环境等等。而条件性情绪反应本质上是一种条件反射,是人们在某种条件下便自动产生一种情绪体验,当这种条件性情绪反射实现的瞬间,人们的认知评价、知识检索、思维判断和相应的表情与行为等也几乎同时实现了。②了解了条件性情绪反应后,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人们在良好积极情绪下是易于接受外来事物的了,当然也包括教育。设计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包括两个步骤:一是消除对即将实施的教育活动有不良影响的消极情绪。无论是课堂灌输、参观教学或者其他形式的教育,在实施之前教育者或者被教育者都可能有因为各种因素引发的消极情绪,比如炎热的天气、紧张的人际关系、陈旧的教育内容等。当然,显而易见的问题是教育者不可能掌握被教育者的全部消极情绪。但是对于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消除大部分被教育者的消极情绪本身就启动了一个良好的开端。首先教育者应该“感同身受”地体验周围环境可能引起的大范围消极情绪,比如上述的炎热天气、陈旧教育内容等,而紧张的人际关系却常常被隐藏、不易察觉,但这样的影响因素也往往是在个体上体现,并不会产生对教育过程的大范围影响。当教育者“感受”到这样的消极情绪后,应该学会如何应用简单的心理学知识消除被教育者的消极情绪,比如深呼吸调整法、肌肉放松法、适当的娱乐活动等。当然,教育者自身首先要消除自身的消极情绪,并建立对即将实施教育活动的积极情绪情感体验,这一过程主要依靠的是教育者的自主意识。二是实施教育活动中建立新的积极情绪反应。当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消极情绪被大范围消除、处于平静的情绪情感状态后,教育者要注意结合教育介体诱发被教育者对于教育的积极情绪反应。具有一定心理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客体平静的状态下,有意识地设定条件并对其实施适当的话语引导或者其他暗示,就极有可能形成客体的条件性反射,这是被心理学实验证明了的。通过对条件的设定、话语或其他形式的暗示,促进人们产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情绪反应,即看到标志物想到现实意义、听到历史知识想到教育重要性、看到教育媒介引发好奇心的过程中产生“想学习”的愿望。
二、结合教育内容,输入作为积极价值观的陈述性知识
美国学者凯尔曼认为,个体态度的形成一般包括行为依从、情感认同、理性内化三个阶段。③上述对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的锻炼,本质就是情感认同和理性内化的一个过程,能够有效转变被教育者的态度,并能够逐步形成稳定的心理倾向。作为元认知干预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另一个重要部分——输入积极价值观的程序性知识,是在被教育者产生积极条件性情绪反应的情况下的深入引导和灌输。处于“想学习”状态下的被教育者内心的知识结构通常是高度对外开放的,也就是处于高效接收外界信息的阶段,此时对其输入积极价值观的程序性知识,更有利于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程序性知识的形式架构到人们自身的知识体系之中,对被教育者形成长久的积极内在的影响。对于这样程序性知识的设定,不仅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内容为根据,更要着力消除社会上传播着的消极思想的影响。通过心理学暗示指导语等的特殊方法进行输入,以达到知识输入影响受众客体再认知的目的,即架构其知识过程中伴随着对这些知识的调整控制能力的培养。被教育者调整控制知识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对消极知识的消除和对积极知识的接受两个方面。比如在上述过程中,教育者输入陈述性知识时,伴随着接受积极知识带来良好情绪反应和接受消极知识带来恶劣情绪反应的暗示等,这样的暗示可以通过语言、行为、制度等多种方式进行,旨在引起被教育者因为恶劣情绪产生抵触心理消除消极知识的意识以及因为良好情绪产生迎合心理强调积极知识的愿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人们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的培养,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其输入积极的程序性知识,应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中的这两个步骤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从改善人们心理认知结构的层面上讨论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感召力,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如果能够取得较好的应用,将给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带来显著转变。
注释:
①②金洪源,王云峰,魏晓旭.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07,49.
③郑文军,宋涛.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心理学应用[M].北京:海潮出版社,2016: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