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紫砂的制壶艺术

2017-10-22秦国萍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制作者陶器紫砂壶

秦国萍

摘 要:一把好的紫砂壶除了壶的流、把、钮、盖、肩、腹等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点、线、面的过渡转折交待清楚与流畅。还必须在造型方面多下功夫,紫砂壶的造型,素有;但方非一式、圆无一相之赞誉。

关键词:紫砂;制壶工艺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6-0031-01

紫砂是我国具有优秀民族传统的实用工艺美术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很高的艺术成就,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在素有名家辈出的“瓷器之国”——中国,宜兴紫砂陶何以在中国的陶瓷艺术中独树一帜异彩纷存、经久不衰?紫砂壶之形,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为丰富的,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鉴赏紫砂壶一方面是鉴别壶的作者,或题诗镌铭的作者,另一方面是欣赏所题内容、镌刻的书画、还有金石篆刻。紫砂壶质地古朴纯厚,不媚不俗,被誉为“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

紫砂壶的乐趣在于制作过程之中,一件精致的艺术品要花费作者很多的心血。紫砂陶器成型由一个人负责完成全过程的工艺制作,促使作者精益求精地對待每一件作品,以保证其质量。这种制作方式有利于建立整体的工艺思维方式,对工艺制作过程的各个工序和步骤相互关连,前面的工序为后面的工序作准备,把每一道工序都联系起来整体考虑再进行加工。宜兴的紫砂陶器产品中,无论是名家的作品,或是普通的产品,在已完成的紫砂陶器半成品的胚体底部,都要盖上或刻上制作者的名章,很自然地起来督促的作用。这也是紫砂陶器的一个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也标志着紫砂陶器的文化层次,每一件产品的作者都是很明确的,并作为个人的作品提供给使用者和爱好者。

紫砂陶器工艺制作的署名制,不仅明确了作者的责任,同时使制作者的工艺技术水平清楚地展现出来,使优秀者脱颖而出,并且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匠师。别外,在长期的制作过程中,有利于形成每个人的工艺特点和个人风格,即使是同一种造型,由不同的人来制作,都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但同时又会出现不同的韵味,表现着不同的性格,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融进了制作者的审美趣味。

紫砂的成型工艺制作,对于紫砂陶器工艺师的创作设计而言,既是完成工艺流程的加工过程,又是体现设计艺术的创造活动,每一步的工艺环节都关系到作品的工艺质量和艺术质量,通过制作体现设计创意。对于紫砂陶器的生产者来说,是工艺品的复制,其主导思想是如何体现具体作品的造型特点,接近原作的精神,他们既是制作者,又是参与艺术表现的艺人,在完成制作的全过程 中要综合把握工艺质量和艺术投师。正因为如此,宜兴制陶艺人以手工制作方式能够赋予器物更多的时间和精神,使世人在使用和赏玩之余,对紫砂陶器产品别具厚爱,既使是普通的产品,也受到不同于其它陶瓷产品的珍视。

由于人类饮食生活方式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其器具的形制也在很大程度上是稳定的。饮茶功能的限定性使紫砂壶的形制在限定中得到发展。茶壶是由壶体、壶盖、盖纽、壶把、壶嘴等部件组成,每个部件既有着自身的功能,同时又构成了协调的整体搭配关系。紫砂制作者关注茶壶在功能交用上的每个细节,有意识地把握好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协调,力求各个部件间大小相称、长短相关、顾盼有情,使茶壶的功能与审美能得到统一。体量适宜、倒茶顺畅、使用舒适、便于操作和形式美观都是紫砂壶设计、制作中的重要因素条件。

紫砂工艺之所以能够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与制作者、设计者、使用者之间建立起的良好沟通关系是分不开的。制作者在重视培养自身饮茶、懂茶、爱茶的习惯,通过使用来反复基本形态上的变化;而设计都、使用者则关注工艺、深 入地理解工艺、研究工艺,正是基于多方的共同努力,紫砂工艺得以传承和发展。自紫砂出现以来,众多的文人参与到紫砂的设计中,不仅使诗、书、画、印与紫砂结合,更为突出的贡献还在于“创式”,如陈曼生设计的井栏壶、石瓢壶等造型,由于其功能合理、造型古雅,至今仍然深受紫砂爱好者的喜爱。

借壶表心语,通过一件砂壶将作者的内心情感绵绵诉于人前,赋予砂壶的神意,不能仅限在壶的表面上寻索,更应在壶面的起伏、构思造型的深沉上探求;“气”即砂壶的气质。欲借壶语心,必欲壶能语。恰到好处的表达,这就是壶本身的气质。一件能语神意的砂壶,本身必定能给人有欲语在心实质性美的素质。紫砂壶是一件工艺美术的实用产品,要能够使人们在日用中既达神意又获美感,从而陶冶性情、操练情愫,这就是气质的美感;“力”即砂壶的力度。一件事物有生命,但生命力不够仍不达美。

好的砂壶,是集材质美、工艺美、造型美、功能美、品位美于一体的,是火与土的艺术,每一件经过高温的烧制收缩,不可能产生一模一样的器皿,它的唯一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果缺乏作者主观能动的创作激情,就没有流淌的自然美,无法让人感受作者的心境、艺术涵养造诣的表现。

参考文献:

[1]中国工艺美术史,2008.

[2]曲延波.中国明清紫砂壶艺鉴赏[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韩其楼.紫砂壶全书[M].北京:华龄出版社,1980.endprint

猜你喜欢

制作者陶器紫砂壶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陶器文物保护与修复
乐在紫砂壶
卷雪茄
老佛爷的茶碗
网络表情包的版权保护研究
纪录片伦理问题的几个维度
泡壶
购买紫砂壶4忌
古人怎样制作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