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城市雕塑的审美价值看公众的审美趣味

2017-10-22彭迎迎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城市雕塑审美价值文化

彭迎迎

摘 要:本文对现当代城市雕塑创作的成功与否进行了研究,报告了城市雕塑艺术对公众审美趣味的影响、公共的审美水平的高低与城市雕塑创作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雕塑家所必备的平衡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能力的重要性。本文运用举例和对比的论证方法,通过一系列的现当代城市雕塑的成功与否,总结了城市雕塑作为一个城市的“符号”,不仅要符合时代性,还要符合历史性和民族性。不管历史如何发展,时代如何变迁,只有扎根在本民族、本城市文化的土壤中,雕塑家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城市雕塑作品。

关键词:城市雕塑;文化;审美趣味;审美价值

中图分类号:J3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6-0018-02

美国著名城市学家伊里尔·沙里曾经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他的这句话提到了两个至关重要的名词——“城市”和“文化”。文化可以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没有文化的城市就好似一座荒芜的沙漠,那么,一座城市的文化又如何展现呢?

现代城市的广场上、街道边矗立着或大或小的雕塑,其材质不尽相同,它们本身传达出来的与人文关怀相关联的空间视觉语言是说不完、道不尽的。“市场经济的变革对人们的社会地位和价值观念造成的影响,为审美趣味的改变提供了物质基础,多元文化科技的繁荣,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等丰富了艺术创作手段的表现空间,审美主体改变着审美感知的方式,为审美变异提供了空间。”①置放在公共场合的雕塑作品,不管观赏者意愿与否,都会在被动的情况下受到感染,即“耳濡目染”。好的城市雕塑能够培养和训练群众健康的审美趣味。反之,劣品、次品则从负面影响群众,使一些群众误把审美格调和趣味不高的作品当作佳作来欣赏。 “作为艺术的城市雕塑孰好孰坏,本无定论,然而放置在公共语境中的城市雕塑必定要协商出一个好坏的定论。”②那么,如何判断一件作品是不是好的,亦或是如何判断城市雕塑的成功与否?

这个问题和上文中提到的问题互为问题,也互为答案,“城市”与“文化”密不可分。城市雕塑最初是宗教神性或皇权的符号。“从狮身人面像、雅典卫城的雕塑、中世纪教堂雕塑到印度教寺庙装饰雕塑、非洲部落的图腾柱和中国的石窟造像都是服务于宗教目的的。”③这些属于宗教神性的符号。而古罗马的图拉真纪念柱、提度凯旋门、君士坦丁凯旋门等都是皇权的符号。还有法国巴黎星形广场的格局及中央的摹仿古罗马提度凯旋门建筑的凯旋门,表现了庄严、雄伟的力量,也散发着大资产阶级统治的肃杀之气。当代城市雕塑作品依然是一种“符号”,却不是统治者的符号,而是一座城市文化的“符号”。

一件城市雕塑的成功与否,首先在于它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包括城市历史、城市故事、城市习俗等)的关系。埃及人、希腊人、中国人、意大利人的城市雕塑虽然都是三维空间的造型,都以客观物象为依据,都要服从视觉美的法则,但是,不同民族的美学观、哲学观不同,对雕塑作品的认识和处理上就不会完全相同。下面以秦汉时期中国雕塑和希腊雕塑为例,对以上观点简要分析一下。秦汉时期,中国的雕塑在内容和主题上以人物为主,兼有动物和其他事物。秦兵马俑是以人物为主的军队,中间夹杂战车、马匹、兵器等。而古希腊罗马的雕塑几乎全部以人物为主,他们几乎全是神话人物和英雄人物,与中国雕塑表现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人和事物不同。

其次,一件城市雕塑作品的成功与否,是由时间来决定的。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它能与城市、城市居民不断对话,从而慢慢拥有了它自身的魅力,进而成为一个城市的象征物。如南京的石辟邪,它的重要意义不在于这个石辟邪塑造得如何好看,它首先不是个技术问题,而是与这个城市历史、精神的关系问题。它在与这个城市的对话中,时间赋予了它越来越丰富的东西,这个城市接受了它,使它成为这个城市无法取代的东西。城市雕塑与本城市的文化历史密不可分是显而易见的,假如把置放在纽约的自由女神像,放在六朝古都的南京市民广场,是绝对不合适的。同样的,置放在南京侵华日军遇难同胞纪念馆前的《家破人亡》也不适合放在巴黎歌剧院前。公众综合性雕塑“五四”运动纪念碑,其不锈钢放射状主体雕塑,富于时代感的材质和颇具力度的抽象词汇,在繁华喧嚣的都市商业中心,勾起着人们心中有关革命的追忆。

南京新街口广场的孙中山先生的塑像,不仅是人们心中有关革命时代的追忆,更是那个时代救人于水火的英雄人物的典型,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使观者肃然起敬。在这个政治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越来越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愈加疏离、淡漠,它唤起了公众对艰苦岁月团结一致的民族感,有利于当代社会的和谐。

城市雕塑具有很多功能,除了上面提到的和谐社会的作用,它的功能还有美化环境。城市中高楼耸立,街道纵横,城市雕塑可以起到缓解这种集中带来的空间拥挤、呆板、单一的现象,也起到了平衡空旷场地的作用。

“城市雕塑不同于其他雕塑的根本点,就在于它是一种环境艺术,城市雕塑讲究的是雕塑主体与环境背景的有机融合,而不同于分割单位。”④所以城市雕塑不仅要符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还要与所处空间环境相协调。

城市雕塑本身是两种不同性质空间的冲撞,一种是由艺术品建筑的纯艺术空间,是超越世俗价值的,这个空间也存在于设计者和雕刻家的头脑中。另一种是日常生活的公共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充满着不同受教育程度、审美趣味的人群的联想、占有、排斥和邀请等心理性的内涵,也可以说是一种心理性的空间。“精神影响行为,行为影响形式,形式影响环境,环境影响公共的生存质量。公共艺术是一种靠艺术精神来影响公众生活的艺术形式。”⑤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的一种,其本身所承载的文化、视觉形态可以与观众形成美好互动、提升观众审美情趣,其外化的形式与内化的精神内涵相联系。城市雕塑是艺术家的观念及其作品融入建筑物和自然环境的综合表现,进行设计时,艺术家总是优先选择那些最具典型性和影响力的地域文化因素,其价值及其作用与它是否具有丰富而鲜明的文化内涵和其精神象征性密切相关。“为了完成教育的使命,艺术家决不能脱离人民。”⑥城市雕塑不是阳春白雪的精英艺术,而是在公共场合出现的艺术品,为公众所接受的艺术品。“公共艺术强调与观众、社会的互动关系,以此传递作品的藝术价值。”⑦城市雕塑作品不再是艺术家个人“私密性”的架上作品的简单放大,而是放置在公共场所供公众欣赏的艺术品,面向的不再是艺术家一类的精英人士,而是人民群众,除了需要具备一般雕塑艺术品的要求外,还要符合功能、环境和本地区文化的特殊要求,具有人文性和公共性,符合当地传统才能被当地观众理解和接受。在这里,艺术家的个性应当首先服从公众性的要求,个性应该体现在独特的构思、创作,但能被公众普遍接受的风格和形式方面。

审美价值是艺术家自觉创造的,是艺术家以其独到的见解和表现手法对客观事物的表达。公众通过接受公共艺术品来接受艺术家的审美标准。城市雕塑是混杂了精英艺术意识与大众流行意识的综合体,它不仅是公众审美能力的集中体现,在某种程度上,它必须带有领导者的勇气和魄力,带有精英艺术的审美影响力。“笔墨当随时代”,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样的,雕塑家也需要不断更新创作观念,关注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洞悉都市纷繁复杂的流行性文化的含义,才能抵御快餐文化的侵蚀,从而创作出有意义的城市雕塑作品。只有这样,公众才能在优质的城市雕塑的耳濡目染的熏陶下,不断提高审美趣味。

传统文化是当代城市雕塑语言的重要来源,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明中,原始社会的陶器、夏商周的青铜器、汉唐的陵墓石刻和陶俑、佛教艺术的摩崖造像等,都是传统文明的宝库。一些雕塑家对外国当代的雕塑观念与实践很感兴趣,其原因不能简单地从猎奇与逐新的心理角度来解释,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希望从外国人那里接受新的东西来丰富自己的艺术创作。在这个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大环境中,闭门造车显然不可取,吸收外来养料为自己所用,从自身实际出发,从本民族、本地区的现实情况出发,才会创作出积极的成果。“雕塑的形体不是客观物象的形体。中国雕塑的形体要体现着中国山水、自然的气韵,体现着中国人的自然观。”⑧吴为山的城市雕塑作品往往与中国的写意花鸟中的一些奇巧构思相映成趣,其人物造像往往遵循中国画传统“似与不似之间”的原则,混沌虚幻、若即若离。在中国传统尚意的美学思想基础上,融合了西方浪漫主义、人文主义的美学观,创作出的作品既具有城市性,又兼具民族性和时代性。

综上所述,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符号”,成功的城市雕塑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形象,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积淀的缩影。成功的城市雕塑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公众的审美趣味,营造和谐的生活环境。公众审美趣味的提升也影响着雕塑家的创作水平。一件好的城市雕塑艺术品,一定是在立足本民族、本地区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被创作出来的。只有扎根传统、联系实际,雕塑家才能创作出成功的雕塑作品,这样的雕塑才可以提升公众的审美趣味,从而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注释:

①曾靖.有感中国城市雕塑现实主义创作审美趣味的异化[J].雕塑,2015(03).

②季峰.中国城市雕塑语义、语境及当代内涵[M].天津: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130.

③陈绳正.城市雕塑艺术[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8:80.

④陈连富.城市雕塑环境艺术[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7:4.

⑤吴为山.雕塑文论[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2(05):200.

⑥伊夫·米肖. 當代艺术的危机——乌托邦的终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93.

⑦吴为山.雕塑文论[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2(05):203.

⑧季峰.中国城市雕塑语义、语境及当代内涵[M].天津: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160.

参考文献:

[1]吴为山. 雕塑文论[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2.

[2]季峰.中国城市雕塑语义、语境及当代内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3]陈连富.城市雕塑环境艺术[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7.

[4]陈绳正. 城市雕塑艺术[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8.

[5]伊夫·米肖.当代艺术的危机——乌托邦的终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6]之冲译.世界现代城市雕塑[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城市雕塑审美价值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
中国门神画之美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作好作恶者皆龙友也”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
外国城市雕塑大观 费城城市雕塑
挪威城市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