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中国人的故事:《第六声》的对外传播
2017-10-22沈国麟曹俊
沈国麟+曹俊
2016年4月5日,澎湃团队出品的一份讲述中国故事的全新英文产品《第六声》开始上线测试,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第六声》从出生起就带着新媒体基因,在网络平台上发布新闻、利用社交媒体传播新闻。与受众大多是生活在上海的外国人的上海本地英语媒体《上海日报》、上海外语频道等不同的是,《第六声》把受众定位在全世界的“中国观察家”们,或者说是“中国粉丝”(China fans)上,这些人包括关心中国的政界、商界和学界的人士以及世界上对中国感兴趣的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外国人士。①《第六声》的创刊总编魏星说:我们只是用更具人性关怀的角度讲好故事。②那么,什么是以人性关怀的角度讲好故事呢?
一、讲述普通中国人的故事
在《第六声》日常的新闻里,讲的多数是普通中国人的故事。现任总编辑张俊说:《第六声》的故事要深入到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去,深入到中国的腹地去。③因此,《第六声》的内容主要涉及民生、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例如无人机吸引年轻人的故事、“切糕王子”的故事、以及快递员的故事等等。《第六声》还敢于触碰一些比较尖锐的话题,如民族、选举、环保、医疗、养老等等,甚至还让基层老百姓(如城管)直接发表意见,翻译成英文,放在网站上。另外,在报道方式方面,重视用事实说话,少作评论,不进行包装,原原本本地将新闻事实用生动、具体、有趣的方式传播出去。《第六声》的故事讲述了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细节、用事实说话,以此来吸引外国受众。
浏览《第六声》网站,印象最深的就是长篇报道。网站每天的主打产品就是大标题、大图片的置顶长文章。这类长文章从新闻题材而言其实就是深度报道。美国的报刊自由委员会在报告中提到:“所谓深度报道,就是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真正意义的脉络中。”④张志安把“表现真正意义的脉络中”解读为深度报道需要更多、更充分、更重要的事实,必须在多重事实中加以把握和解读;深度报道也绝不满足于客观地呈现事实,而试图帮助建立对复杂事实的判断和理解,试图解释复杂事实背后深刻的社会意义。因此,深度报道需要呈现的是有意义的事实脉络,多重事实的逻辑关联形成脉络,而这个脉络又呈现出事实的核心意义。⑤《第六声》在讲故事的时候不满足于报道事实,而是从普通人的角度,努力挖掘事实背后的社会意义。例如,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接着,许多英语媒体上出现的是关于雄安新区经济发展方面的报道,例如《中国日报》发表了《Xiongan New Area: A strategic choice for Jing-Jin-Ji coordinated development》(雄安新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选择)、《Officials on how to develop Xiongan New Area into world-class area》(官员解释如何把雄安新区发展成为世界级的新区)等文章,《上海日报》发表了《Shanghai shares lose on cautious investors》(上海股市因为投资者的谨慎而下跌)、《Central SOEs pledge to help build up Xiongan》(央企保证帮助建设雄安)等文章。而《第六声》除发表了两篇关于雄安经济方面的稿子外,还发表了一篇题为《Xiongan PoetsSociety Fights to Protect Literature of the Lake》(雄安诗人社群为保护白洋淀文学而斗争)⑥的稿件,试图从一群当地文人担心白洋淀本土文化将被削弱这一切入点出发,通过舞台、人物和冲突这三个主要元素,展现当地文人保护白洋淀文化所做的努力。从19世纪当地文化的中心到中学课本中的《荷花淀》,文章强调,白洋淀这样一个历史文化舞台,一直是该地域的文化中心,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从原先住在白洋淀的一群业余诗人和文人、河北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的当地文化专家等的述说,来表现雄安新区设立后对当地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会产生的影响,从而展现出故事的关键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当地特有文化,使这一报道显得有深度、有张力、有意义。“当资金流入指定的地区时,当地人会受益于经济,但有一个群体更关心该计划对文化的影响。张和其他成员担心移民不可避免地涌入,以及居住在湖边的居民的预期搬迁,会对他们独特的当地身份产生负面影响。”当其他媒体都在关注中央建设雄安的宏观战略时,《第六声》选取了一个特别的角度来关注当地文人这一群体,写出他们的忧虑、希冀和憧憬。
注重新闻的可读性是全世界新闻界新闻写作的一大目标。西方新闻界一直有一种风格叫“《华尔街日报》体” (Wall Street Journal Formula)⑦,即报道重大新闻事件往往從某一相关的小故事开始写起。开头往往先讲一个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通过这个人引出所要报道的新闻,进而一步步展开、深化新闻主题,使本来抽象、枯燥的非事件性新闻,因人物的介入变得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以人情味提高传播效果。⑧《第六声》的长篇报道是非常注重故事叙述的,而在故事叙述中,又突出了人物特别是普通人的生老病死和喜怒哀乐。将普通人引入到新闻中,通过讲述普通人生活发生的变化,使读者的关注点落在与自己一样的普通人身上,将读者不知不觉地带入新闻主题,从而增加了新闻的人情味和贴近性。
二、讲述人性化的故事
从人性关怀的角度来讲故事,不仅仅是站在普通人的视角、以受众为中心来报道新闻故事,而且故事背后的价值观体现了普遍的人性,能够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这一点在《第六声》讲述中国故事的过程中,也得到了体现。如《Chinas Handsomest Monk Wins Hearts, Converts》(中国最帅和尚赢得粉丝支持)⑨一文讲述了施方丈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了佛教的吟唱而不能自拔,从此决定皈依佛教。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父母不堪社会舆论压力以及希望能有人传宗接代等原因,遭到了父母的阻挠。但最后因命运使然,施方丈还是皈依了佛教,他为了振兴佛教而通过新媒体手段不断进行传播,并由于高大帅气等原因吸引了近50万粉丝,其中,大多为女性粉丝。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认为,这种新媒体手段对佛教传播是件好事。但施方丈的圈粉也给他所在的寺庙带来实际利益,重建了寺庙,使寺庙更美观整洁,并希望通过粉丝能够拍部电影《鸠摩罗什》,借助一个公元四世纪生活在长安的和尚进行佛教文化的广泛传播。文章作为一篇深度报道,体现了“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性格化”这一特点。并将展现中国当代佛教的现状、佛教传播手段的与时俱进,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这一主题,具象为一个现代中国和尚的形象,而这个和尚的形象又非常有性格——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喜欢玩电子游戏、看NBA的和尚,打破了人们对于出家僧人的刻板印象。本篇报道在信源和事件的选取上也体现了特有的人文关怀。叙述了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个案,强调人物故事、个案命运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人性,反映出整个时代的大背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