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化内科分阶段临床护理带教方法分析

2017-10-21唐敏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消化内科实习生临床护理

唐敏

【摘要】本文主要探究了消化内科分阶段临床护理带教方法的应用。笔者根据实习生带教大纲中的相关规定,结合到消化内科临床护理需求与医院实际,对实习生进行分阶段的消化内科临床护理带教:将消化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每阶段制定相适应的课程安排。将实习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分阶段带教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方法,实验结束后统一综合考察学生的消化内科临床护理能力,结果表明分阶段消化内科临床护理带教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有着更为显著的效果,值得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消化内科;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方法;分析应用

学生到医院实习是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和提高自身的医学技能,其还能够在临床中丰富和拓展自身的医学视野。实习生借助于临床带教的方法其能够具体了解科室护理工作的内容与特点,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医学实践能力。笔者在消化内科中运用分阶段临床护理带教方法对实习生进行带教,加强了学生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联系,对其医学综合能力的发展有较大帮助。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40多来院实习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40名实习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人。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男女比例均控制为1:1;平均年龄在19岁。实验组和对照组带教老师均配备副主任护师(学历本科)1名,主管护师3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性别、年龄以及在校平时成绩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实验对照法进行研究。主要参考文献在文末列出,下文重点介绍实验对照法。

2带教方法

笔者将40名实习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学生采用分阶段临床带教方法指导其消化内科临床护理知识,对照组学生则采用常规性的带教方法指导其消化内科临床护理知识。实验结束后,指定统一测试对学生进行消化内科临床护理综合能力考察。下文分别就对照组学生带教方法和实验组学生带教方法进行介绍。

2.1对照组学生带教方法

对于对照组学生,采用常规的带教方法进行带教:在学生来院实习之前,向其介绍医院相关情况以及消化内科临床护理基本要求等内容,然后按照学生常规性的实习大纲进行带教。

2.2实验组学生带教方法

对于实验组学生,采用分阶段带教方法方法进行带教。具体操作如下。

2.2.1规范带教教师的基本资质要求和上岗制度

带教教师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学生主要从教师身上获取知识与技能,教师的一言一行将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提高带教质量,院方详细规范了带教教师的基本资质和上岗制度。具体而言,规定:有5年以上消化内科临床工作经历、学历本科以上、职称在主管护师以上的医护人员具有担任带教教师的基本资质。在此基础上,院方对医院人员进行进一步的遴选:工作态度认真、拥有正确的消化内科临床护理观念以及良好的语言表达交流能力者方可担任带教教师。

2.2.2制定并实施科学、完整的带教计划

来院实习的学生其实习时间在8周左右,根据这一时间特点,我们为学生制定了4个阶段的教学计划。首先,由医院和学校商议,由医院给出科学、完整的带教计划;其次,根据带教计划对学生进行带教间隔一个周期(一般为2周)进行一次测试和评价;带教结束后进行综合性考察与评价。具体操作如下。

(1)第一阶段一护理准备。消化内科护理是一项细致而严谨的工作,开展正式的临床护理带教之前,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护理准备。在护理准备阶段,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对消化内科临床护理工作建立相关概念和意识:向学生讲解消化内科的工作环境、工作制度,贯彻安全护理理念;向学生讲解消化内科临床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症、特点以及护理需求;引导学生参观、熟悉消化内科临床护理环境,熟悉病床分布,熟悉各类药品、物品以及相关医疗设备的位置;教授学生测量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口腔护理、折叠床铺等技能;带领学生学习常见的清洁、灭菌、消毒方法以及标本采集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接待、安置患者的一般性流程,引导学生正确填写护理记录单。总的来说,护理准备阶段主要在于帮助学生对消化内科临床护理工作形成一个系统性的认知和了解,为后续临床护理带教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2)第二阶段 临床带教。在临床带教过程中,我们采用一对一和一对多两种带教模式。在一些简单的常规护理中,例如折叠床铺、清洁、填写记录单等,我们采用一对多的带教模式,开展集中性教学,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在一些复杂性的护理中,例如消化性溃疡出血和肝硬化等疾病的护理、各类疾病的禁忌症与不适现象处理等,我们采用一对一的带教模式,针对每名学生开展教学,这有助于带教教师有充足的时间针对每一名学生的差异特征开展个性化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第二阶段的临床带教过程中,具体要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知道消化内科临床常用药品的治疗作用与其不良反应(例如生长抑素、质子泵抑制剂、止血剂等);向学生讲解消化内科专业护理知识与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独立护理的基础性护理在有带教教师陪同的情况下,安排学生对患者进行初步的临床情况评估;教师给学生示范专业护理操作,例如吸氧、静脉输血、末梢血糖测定等。

(3)第三阶段 护理实践。护理实践是临床带教的延伸和拓展,其以更加细致的方法训练和提高学生的临床护理能力。具体而言,我们在护理实践阶段开展以下内容的带教:详细了解各类型的常见消化道疾病的临床症状与护理要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观察的生理心理(情绪)变化,帮助学生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引导学生学习特殊性操作的护理,例如胃镜检查、肠镜检查以及腹腔穿刺等特殊性操作的事前、事后护理;帮助学生了解分析皮试结果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皮下、皮内注射常规操作以及静脉注射、动脉注射常规操作;向學生讲解常规的医嘱处理方法;训练和提高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实际病案为带教案例,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进行教学。

(4)第四阶段——知识巩固与带教评价。第四阶段属于临床护理知识的巩固阶段,这一阶段的带教目标主要在于巩固学生已有的消化内科临床护理知识,提高实习学生的独立、自主护理能力。在这一阶段当中,我们教师尽可能多地提供给学生独立实践的机会。教师首先传授给学生相关的消化内科疾病临床护理经验,然后鼓励学生独立进行护理操作(这个过程有教师进行引导),旨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第四阶段的带教过程中,我们开设了病案模拟教学板块,由教师模拟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联合抢救和护理,以这种病案模拟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实验结果与讨论

3.1实验结果

带教结束后,我们对所有的实习学生进行综合性考查。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了消化内科临床护理理论知识、医德医风、健康護理意识以及消化内科临床护理技能等。考查分为了笔试和实践操作两个环节,笔试针对各项理论知识进行考察,实践操作针对临床护理技能进行考察。考察完毕后,由院方制作带教满意度测评卡,组织实习学生对于消化内科临床护理带教过程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涉及到对消化内科临床护理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程度、对带教方式的满意度以及对带教教师的认可度等。实验结果如表1。

运用统计学知识进行检验,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组(采用分阶段消化内科临床带教方法)的理论成绩与操作成绩均优于对照组。而另一项关于消化内科临床带教满意度的测评结果也显示:实验组学生对于带教过程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学生。

3.2讨论

综上,分阶段带教是现代医学教育过程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选拔具有带教资质的医护人员担任带教教师,由带教教师统一组织开展临床教学工作有助于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和临床能力的综合提高。目前分阶段带教的教学模式在我国的应用还并不十分广泛,其还拥有者很大的发展空间,学校和医院应当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制定完善的带教制度,最大程度地发挥带教制度的价值,以努力推动医学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翠玲,刘玉琼.规范化临床护理带教在消化内科的实施及体会[J].中国医药科学,2014(01):150-152.

[2]林佳恒.消化内科分阶段临床护理带教方法及应用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34):77-79.

[3]林丽雯,何素娥,许香慧.消化内科规范化临床护理带教的应用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30):17-18.

猜你喜欢

消化内科实习生临床护理
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98例临床治疗分析
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128例临床诊疗分析
最牛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