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美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2017-10-21刘偲
摘 要:小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美术教育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全民性质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显著体现。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慢慢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本文先对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美术 美育 教学策略
美育即审美教育,通过美术教育来培养人的审美观念,培养人的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即培养人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感的教育。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这是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一、如今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
在小学阶段美术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始终有些人对美术的课堂教学的理解上存在着误区,不重视美术教育,有些时候美术课往往被上成语文课、数学课或者其他课,美术课无法真正实现美育的功用,主要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对小学美术教育存在误解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部分家长认为,语文数学作为重视的科目,美术并不考试;还有家长认为,学习美术需要购置美术材料,耽误了学习不说,也花费了很多金钱。这样的现象,家长从根本上限制了学生对美术的喜爱,甚至还有可能抹杀了某些学生的美术天赋。
2.学校和教师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当前很多学校一味地追求升学率,小学领导和教师高度重视学生对于语数英等主科的学习,有些学校没有为美术教育提供专任教师,部分学校将本应教授美术的教师调整到主类科目的教学上去。有些教师为了能够在期中考试或者期末考试取得良好的教学成绩,霸占美术课时,学校也竟然对这种现象表示暗许。
3.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太过于腐旧
我们看到,如今大多数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还是以绘画为主,强制性的要求学生进行绘画临摹,因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规避手工制作课,特色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匮乏,脱离了实际的生活经验,教师也难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的教育,其教學效果肯定差强人意。
那么根据现如今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如何将美育渗透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中,这是每一个美术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三、小学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1.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总是充满着求知欲和好奇心,对事物有着天马行空的憧憬和幻想。所以,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一开始就创设好玩、快乐的教学情境,通过融入到情境中能够激发起学生高涨的兴趣,学生开始进行想象和创造,这样才能抓住教育的契机,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如,在《五味瓶》一课中,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巧妙地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在一个美丽的森林里,里面住着一个顽皮的小精灵。有一天,小精灵的妈妈要过生日了,小精灵心想,我要送给妈妈什么样的生日礼物好呢?……”通过这样的故事情境导入课堂,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无限的想象中,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于是学生的想象力立马就被老师所设置的情境激活了。美术最重要美育特征就是具有审美性与情感性,情感性在这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化抽象为具象,构建充满童趣的课堂
艺术之美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的美术教材,教师就要善于从生活中去引导学生发现美的存在。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尽量把一些抽象的美术理论知识,简化为学生们易理解的充满童趣的知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乐趣。如,在《蔬果的剖面》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两人合作观察蔬果剖面的形状和颜色,化复杂为简单,使抽象的知识点伴随着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慢慢变得通俗易懂,增强了美术课堂的趣味性。通过这样的美术教学,教师引导了学生用心观察生活,感悟身边的美好,实现了美育。
3.“寓教于乐”,注重学生的创造与实践
新课标中提出,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学习美术的方法和过程,体验“寓教于乐”的美术活动所带来的乐趣,享受其中。在学生感知美、发现美、欣赏美之后,根据年龄特点,教师还应该让他们学会在美术活动中创造美,创造美要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展开。美育通过快乐的学习和实践实现目标,这也是学生个人美术价值观的一种体现。
4.小组进行交流合作,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除了应该掌握的美术知识,还应该注重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的培养。新课标中指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地进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交流互动,对于课堂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应该学会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创造,最终自己能够解决问题。小组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改善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善于交流,彼此尊重,团结友爱,共享探究合作的成果,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多元化发展。
5.多元的评价机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在展示完自己的美术作品后,教师要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美术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要改变以往老套陈旧的教学评价模式,在师评,生评,互评这三种评价方式的基础之上,重视过程性评价。这样综合的评价机制不是挑刺,而是促进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完善自己的美术作品,用发展的角度看待学生的表现,始终让学生充满学习的自信心。只有学生养成了正确的评价审美观,才能明辨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这才是美育的真正目的。
结语
在小学美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美术教师要以美育为主线,在教学中挖掘和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为己任,让学生在学会感知美、发现美、欣赏美的同时,最终学会创造美。“以美启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真理,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以美扬善”:使学生心灵向善,最终走向人格完美;“以美怡情”:熏陶学生的德行,净化学生的心灵,让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都在美育的浸润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宋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对环境教育的促进[D].首都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刘偲(1991—),女,山东聊城人,聊城大学美术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艺术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