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建设探析

2017-10-21曾瑜芬

大东方 2017年12期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

曾瑜芬

摘要:近年来,在高校大学生中经常会出现由于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这类现象的不断增多使得社会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本文首先就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从四个方面具体提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制度如何建设,以及辅导员在此过程中如何对大学生进行辅导。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建设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事業建设已经日趋完善,其中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程已经成为当前社会首要关注的问题。我们从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调查中能够发现,当代大学生已经有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周围环境的不适应、学习和就业压力大、在人际关系上处理不妥当、情感上的问题、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迷恋网络游戏等。面对这种现象,最需要采取相应措施的就是大学辅导员,辅导员是将学校、学生、家庭以及社会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因此,辅导员对大学生采取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尤其重要。其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学习乃至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就是辅导员,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道路上的指引者。所以,当前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

每年九月份高校新生入学,老生开学的时期,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多数学生很难适应在校生活,这时因为这部分学生平时在家里习惯受到父母的照顾,不具备自理能力,在个人事务上很难独立做好,尤其是在人际交往方面,当发生纠纷时往往不知道怎样处理,最终导致这部分学生失去向上的生活态度。甚至有的学生将时间和交际都放在网络游戏以及过度的恋爱上。

1. 学业与就业压力大导致的心理障碍

对于刚步入大学的学生来讲,多数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前会对大学抱有很高的期望,这样就导致其真正步入大学之后产生心理落差。再加上,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已经习惯有安排的学习模式,这就导致其步入大学之后不能适应大学教学模式,失去学习目标,很难做好生活与学习之间的相互切换,最终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出现挂科的现象。这些问题都会引发学生产生各类心理健康障碍。尤其是对于即将面临毕业的学生,这部分学生除了日常学习之外,还要面对就业的压力,再加上当今时代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父母对子女的要求都过高,长期下来就会让这部分学生产生较早、紧张、失眠、神经衰弱等负面情绪,严重还会导致学生失去理想,放弃自身未来的发展,自暴自弃。

2. 人际关系不良导致的心理障碍

学生步入大学之后,往往都是离开自己生活的城市,到全新的城市来上大学,在新的环境中学生需要与陌生同学进行交流,而这一时期,学生都处于一种矛盾心理时期,都渴望被喜欢、被认可。但是,目前多数大学生的心态都是不愿意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喜欢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发泄情绪上所运用的方式也往往是错误的。所以,多数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很难找到知心朋友,时间一久,这部分学生就学会隐蔽自己,不对外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影响到学生自身的发展,阻碍学生人际圈的形成,最终使其产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以上所阐述的现象在性格内向的学生身上发生的几率更大。

3. 情感问题导致的心理障碍

在大学生成长阶段,其心理状态会受到周边环境因素及感情的直接影响。从亲情角度来看,如果家长与学生缺少积极有效的沟通,大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就会受到消极影响,还有部分大学生的家长离异或者是工作较忙缺少对子女的关怀,当他们长期处于缺失关爱的环境下,就自然将自身处于封闭状态中,尤其是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会引发各类心理问题;其次,在情感建设中,大学生往往会难以区分友情与爱情的界线,当二者过于混淆,并产生矛盾时,大学生由于不能理智的处理问题,就会走入情感困局;最后,部分大学生不能秉持负责的态度去对待爱情,他们在与异性接触时,不仅会受到虚荣心的消极引导,更会引发各类矛盾。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建设策略

(一)夯实自身的业务水平

在大学生成长阶段学习虽然是较为主要的,但是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十分关键的,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开展学习及工作活动的首要条件。而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在发挥带头作用的同时为学生做好榜样,将为后续学生成长及发展提供积极影响。因此,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建设过程中,辅导员应当不断结合发展趋势,推动自身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只有他们心理素质过硬,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答疑解惑,才能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除此之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的建设应当尽可能的丰富形式的多样化,促使各类形式高效渗透的基础上,精准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状态,引导学生逐步排除异常心理。

(二)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

在经济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效更加显著,也正是由于大学生更易接受新鲜事物,这就使得网络媒体平台在大学生中迅速蔓延,在此种应用环境中,不仅信息与信息之间能够高速传递,信息种类也呈现出了丰富化趋势,以此为依托,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个性化特点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设立相应沟通平台,有效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微信,建立网络咨询平台,便于学生抒发感情及情绪,进一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心理健康的读物,便于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自身心理状态,当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呈现出良好趋势时,学生就会更加自如的与教师及同学进行交流,学习积极性也能显著提升。

(三)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体制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化机制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建设阶段,引入心理专家到学校中进行讲座是必不可少的,与此同时还需要不断拓宽心理素质教育活动的整体水准,促使活动本身更加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因此,高校应当不断丰富组织活动形式,提升机制建设的多元性。首先,心理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对心理健康作出重要性理解,开展学生乐于接受的心理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其参与积极性,这就能够为其意识的深化转变提供基础保障;其次,开展不同类型的心理主题游戏,在模拟环境中学生能够更加真实的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这样当他们掌握与人相处的技巧时,自身潜能就能得到最大化激发。

2.多层次社会支持体系的融合机制

辅导员老师应该定期与学生家长沟通,通过与家长们交流学生在校的心理状况,更好地制定学生心理工作干预方案。然而,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仅靠学校、学校、父母、老师的力量是不足以完善的,学生的发展关乎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我们需要集中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共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的支持网络体系。如,高校可以通过社会上心理专业服务机构、心理健康网上平台等权威渠道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卫生指导。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努力,通力协作,大学生才能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结语:

要想帮助大学生真正摆脱心理问题的困扰,学生自我调节占据着更为重要的地位,这同时也对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从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联因素入手,提出相应优化建设策略,推动其制度建设更快、更好的发展,从而加快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完善及优化。

参考文献:

[1] 邓丽娟, 贾涛. 促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初探[J]. 新课程旬刊, 2012(9):56-56.

[2] 郑海英, 王艳, 冯帅,等.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15):182-183.

(作者单位: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

猜你喜欢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