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绕高校公共卫生管理的多方位思考

2017-10-21胡镭

大东方 2017年12期
关键词:思考

胡镭

摘要:高校作为人员高度聚集的特殊区域,也是公共卫生管理的高危区域。随着高等教育高速发展,以及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必然要求高校公共卫生管理跟紧时代脚步,与时俱进。如何多方位推进高校公共卫生管理,明确各方职责,构建相应的突发事件反应机制,都是需要深入思考并实践的问题。

关键词:围绕;高校公共卫生管理;多方位;思考。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成立于1999年7月,是国家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浙江大学、杭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办学,并与浙江省电信实业集团共同发起创般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学院位于杭州市拱墅区,占地1000余亩,校舍面积40万余平方米,在校学生一万三千余名。校园环境优雅,基本设施先进,办学条件齐备。学院继承和发扬浙江大学“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锐意改革,开拓进取,以“倡导合格基础上的扬长教育,注重学生全面素质提高基础上的个性发展”为育人理念,全力实施“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模式。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已经逐步成为一所办学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鲜明,科研开发与技术服务成效明显,具有较高社会影响的新型大学。

作为一所万人大学,学院自1999年建院以来,对于校园公共卫生管理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但因为人员高密度聚集这一特殊性,公共卫生安全一直是学校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在历次疾病防控过程中(“SARS”、“H1N1”、“肺结核”)均经受了考验。为此,学校围绕杭州市委、市政府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总体目标,以保障人的健康为出发点,以提高全校师生卫生意识、培养健康生活方式为重点,以“齐抓共管、夯实基础、突出亮点”为指导思想,以安全稳定为首要前提,以“朋辈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抓手,全面促进学生健康生长;以丰富的业余生活为载体,有效提升教职员工的凝聚力;以创新为永恒的主题,构建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新模式,协同并进、有序开展健康学校创建的各项工作。从多方位推动校园公共卫生管理相关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

学院领导历来高度重视疾病防控工作,成立以校领导为首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将健康学校的建设纳入到学校发展规划,创建研究相关的规划措施。学院先后经历了“SARS”、“H1N1”、“肺结核”等流行病,在疾病防控方面日渐成熟,形成了由院领导负责的疾病防控领导小组、各种专项预案、后勤保障体系、专项资金储备组成的防控体系。根据疾病流行学特点,全面把握疾病防控的前期预防监控、中期医疗诊治、后期跟踪调查三个阶段,按照“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完成好高校疾病防控的常规动作。

二、制度完善,职责明确。

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制定了《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爱国卫生管理规定》、《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等规章制度,积极做到有章可循;明确职责,定期不定时地开展各项检查,并建立台帐,形成可追溯体系。

三、注重宣传教育,提高预防意识。

学院非常重视校园公共卫生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校园网络、横幅、黑板报、海报、学生第二课堂实践、高校通、讲座、心理健康咨询、主题班会等渠道,广泛开展安全防范宣传教育。并根据疾病流行性特点,定期在校内发布季节性流行病种类、流行特征、注意防范事项,提高师生预防意识;在学生宿舍、教室设置健康教育专栏,张贴健康养成温馨提示,及时公布学院疾病防控信息;发放相关传染病防治手册,普及疾病防范基础知识。创新教育模式,打造实践平台,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四、构建多维监控体系,及时排查食品安全隐患。

结合学院后勤改革比较彻底,食品经营单位都来自于社会的特点,认真作好食品卫生安全的监控工作,通过配备学院专职食品卫生监督人员、成立学生食品卫生检查小组,确立经营单位内部食品安全监控员等有效措施,逐步形成了学院督查—内部自查—学生抽查的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的多维监控体系。

同时,借助政校合作平台,拓展饮食安全新思路。在拱墅区卫生监督部门的积极倡导下,组织创建了“拱墅区食品卫生安全协作组”,并作为理事长单位,在实际操作中,充分借助拱墅区卫生监督部门的政府行政资源以及专项业务资源,通过区域高校间的经验交流和相互检查,逐步形成了“区校合作,独立共建,双赢并进”的食品安全联动体系。

五、以构建多维心理辅导网络为途径,突出学生朋辈辅导,努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做好防治性工作,开展新生心理普查,建立和完善学生心理档案;以“学生成长”为切入点,设立成长咨询热线,关注对个体学生的咨询辅导,坚持日常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以“预防”为主,建立以危机干预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以“活动”为载体,体现校园文化的丰富性;以课程为主渠道,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發挥心理专刊在校园宣传中的主阵地作用。

六、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创新活动表现形式,增强广大教职工凝聚力,促进学院健康和谐发展。以“三育人”和“教工风采”等活动为载体,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结合实际,认真积极做好女工工作,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例如工会推出瑜珈、健美操、太极等一系列健身活动;各部门工会积极组织本单位女工旅游、品茶、登高等休闲活动。发挥各协会积极性,认真抓好全民健身运动,营造校园健康和谐氛围,发挥工会所属各协会团体的积极性,使教职工文化体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猜你喜欢

思考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