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红色文化遗产现状问题研究

2017-10-21朱向红黄一鸣陶红果赖远超何丽珊屈家琦

大东方 2017年12期
关键词:商业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朱向红 黄一鸣 陶红果 赖远超 何丽珊 屈家琦

摘要:广州作为中国民主革命大本营和策源地,留下众多的红色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红色文化遗产具有印证历史、传承文明、教育后人和经济开发重要价值,他们一方面面临严重损毁,另一方面,面临传承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化

一、红色文化遗产的概念

红色文化遗产指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新中国成立的28年间,包括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时期的重要革命纪念地、纪念建筑、文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

红色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群和人类文化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人们口口相传的文化形式、传统表演艺术、民俗、礼仪与节庆、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等及与上述传统文化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民族历史,代表民间文化,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和“民族记忆的背影”。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家庭、师徒、或学堂等方式传承三代以上,传承时间超过100年,且要求谱系清楚、明确。

有人说,西安凝缩了中国三千年的历史,北京饱含了中国五百年的历史,而广州则展示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广州,作为中国民主革命大本营和红色革命的策源地,孙中山在这里三次建立政权;国共两党在这里合作发动广州起义,建立苏维埃政府;毛泽东在这里提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并在农讲所培养农民革命力量;黄埔军校师生从这里出发东征和北伐;科技巨匠冯如、詹天佑和文学泰斗鲁迅、郭沫若、陈寅恪等都曾在广州工作生活。广州见证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产生无数英雄人物,留下大量红色文化遗址,其中包括7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4个省级和48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近百位名人志士深沉有力的足迹。

二、广州主要红色物质文化遗产

广州红色文化遗产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包括:中山纪念堂、广州公社旧址、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国民党“一大”旧址、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广州大元帅旧址、黄埔军校旧址(包括东征烈士墓)等。

广州红色文化遗产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包括:中山纪念碑、中央银行旧址、中共广东区委员会旧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周恩来主持的中共广东区委员会旧址、白云楼鲁迅故居、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旧址、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旧址、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康乐园早期建筑群(含岭南大学建筑群、马丁堂、格兰堂、附小)、马岗顶洋教授建筑、模范村教授住宅群、孙中山铜像、七进士牌坊、十九路军凇沪抗日将士坟场等。

广州红色文化遗产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包括:沙基惨案纪念碑、广州市农会旧址、广州解放纪念像、邓仲元墓(含仲元图书馆)、海员亭、光复纪念亭、解放军进城检阅台旧址、叶剑英商议讨逆旧址、孙逸仙学医及革命运动策源地纪念碑、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南方分部旧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南方分部旧址、朱执信墓、冼星海墓、粤军第一师诸先烈纪念碑、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沙基惨案烈士墓、胡汉民墓、毛泽东视察棠下农业生产合作社旧址、周总理视察岑村纪念旧址、广东人民抗英斗争烈士纪念碑、古应芬墓、海军广州烈士陵园、长洲黄埔军校史迹(黄埔公园、济深公园、教思亭、北伐纪念碑等旧址遗迹)、广游二支队司令部旧址、花县第一界农会旧址、陆军第六十二军一五七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陆军六十三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冯如墓、邓仲元墓(含仲元图书馆)、华侨五烈士墓、杨仙逸墓、邓荫南墓及兴中会坟场、黄埔军校驻省办事处、黄埔军校同学会、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旧址、血泪洒黄花碑、抗战时期日军细菌试验遗址、美洲华侨纪念堂、范鸿泰墓等。

三、广州主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州人杰地灵,留下了丰富的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

1927年1月18日,鲁迅接受中央广东区委推荐和中山大学聘请,从厦门来广州任中山大学教务主任及中文系主任,鲁迅在广州工作八个月,撰写杂文43篇、譯文10篇、书信180封,整理译作《小约翰》、《野草》和《朝花夕拾》,校核《唐宋传奇集》两册。

1928年2月的广州起义,后来成为电影《刑场上的婚礼》的故事背景,电影描写由于叛徒告密,广州起义工人赤卫队总指挥周文雍和广东妇协陈铁军夫妇二人被捕,被宣判了死刑。在狱中,陈铁军和周文雍互相激励,经历敌人的威胁利诱和严刑拷打,就义前,这一对革命者当众庄严宣布在刑场上举行婚礼。

原籍广州番禺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对我国革命音乐的贡献卓著,一生中创作了近300部音乐作品和大量文章。他的主要作品包括:交响乐《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小提琴曲《郭治尔·比戴》等。他谱写的《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黄河大合唱》等成为我国音乐艺术的不朽名作。

廖仲恺曾任国民政府委员、国民党中央工人部长、省港大罢工委员会顾问等职,著《廖仲恺集》、《双清文集》。其夫人何香凝1927年创办仲恺农工学校,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等职,著有《何香凝诗画集》。

1926年黄埔军校制定的校歌延用至今,使黄埔精神薪火相传:“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主义须贯彻,纪律莫放松,预备作奋斗的先锋。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民众,携着手,向前行。路不远,莫要惊,亲爱精诚,继续永守。发扬吾校精神,发扬吾校精神!”

但是,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的现代化,这些红色文化遗产生存环境渐趋恶化,保护现状堪忧。为了进一步加强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广州红色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广州需要不断加强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继续拓展保护工作已经取得的显著成效,进一步深入整理挖掘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广州红色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主要问题:

广州红色文化遗产具有历史印证价值、文明传承价值、政治教育价值和经济开发价值,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但在红色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1)现状损毁严重。广州红色文化遗产一方面是自然损毁,另一方面是随着广州城市的开发,不断被人为的损毁、迁移或重建,没有被作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尊重和保护。

(2)手段娱乐化商业化。人们为经济利益,开源创收,提升政绩,使红色文化遗产不断的走向“世俗化、市偿化、庸俗化”。烈士陵园内卖各种玩具烧烤,开辟儿童游乐园,一些漫画面上还随意杜撰历史画面,扭曲伟人形象。

(3)内容空壳化。广州红色文化遗产的传承过程中,常常忽视历史精神实质和价值意义,抽空具体内涵,不注重深入挖掘红色文化遗产中鲜活的事实,生动的例证,展示人性最本真最平实的内容,使得当代人难以理解对革命时代的激情和热情,丧失从感情上对其价值认同的欲望,仅保留猎奇、窥探和解密的心理,无法触及受众灵魂深处最敏感的神经。

(4)形式缺少创新性。许多广州红色文化遗产的传承过分强调英雄主义、伟人效应,传承形式单一枯燥,模式化、程式化、雷同化,缺少人们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和特色,仅以单纯理论性的“布道式”说教,无法使受众产生“共情”,差异性弱,很难形成独特的魅力,甚至令受众反感,需要进一步增加红色遗产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5)缺乏市场运作机制。广州红色文化遗产的传承存在急功近利,盲目建设,硬件设施趋同,没有融合教育性、历史性、先进性和观赏性为一体,不能以多样性、互动性、体验式等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满足社会需要。

(6)缺少历史大环境。广州红色文化遗产的传承存在脱离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大历史环境问题,需要进一步关注对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承和创造性转化,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扬弃,寻找历史相关联的最佳契合点。

广州红色文化遗产是广州重要的文化资源,是广州人民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它凝聚着广州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抵御列强、追求真理、百折不挠、无私奉献、奋发向上的伟大精神。广州红色文化遗产内涵深刻,形象直观具体,记录了广州人民跟随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和不断发展的光辉历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鱼水相依的关系,是广州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红色文化遗址是中国革命历史的珍贵见证,也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活课堂。科学地保护与传承广州红色文化遗产,发挥红色文化遗产价值与功能,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广州市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使之带动社经济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共存的世界,红色文化遗产不能局限于狭溢的民族内容,需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以国际标准、惯例规则和普遍性的价值理念,以“广州内涵,国际表达”的方式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竞争,按国际通行的思维方式、表达习惯和信息交流方法传承红色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 X. H. Zhu, Z. B. Jiang, "Restoration of Eco-River in Hefeng Village",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Vols. 522-524, pp. 963-966, 2014.

[2] X. H. Zhu, C. Zhong, Z. B. Jiang, "Solar Biogas Digester and Wetland-Pond System for Rural Wasteprecipitation Treatment",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 800, pp. 610-613, 2013.

[3] X. H. Zhu, “On the Ecological Idea in Highway Landscape Design”,JOURNAL OF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 20(4).

Study on the status of red cultural heritage in guangzhou

Zhu Xianghong, Huang Yiming, Tao Hongguo, Lai Yuanchao, He Lishan Qu Jiaqi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 Guangzhou is the home and source of the Chinese democratic revolution. There are many red cultural heritages left there, including 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s and im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s. These red cultural heritages manifest the history, inherit civilization, educate descendants, and develop economy. But now they not only face a serious damage and also face the problem on how to inherit.

Keywords: 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im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commercialization

基金:廣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7GZMZYB24

作者简介:朱向红 出生年,1969年 性别:女 民族:汉族 籍贯:江苏省涟水县 学历:硕士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建筑与城市规划 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商业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冬奥背景下我国南方城市花样滑冰项目的开展状况研究
《万物生长》:商业电影与文艺电影的畸形儿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城镇化、商业化与农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