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2017-10-21董淑湛孙建业
董淑湛 孙建业
摘 要:农村养老问题一直是农民和政府关心的领域,因农村劳动力外流使得传统的养老模式无法满足养老需求,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应运而生。本文针对河北省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并为加强河北省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加快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业发展。
关键词: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对策
文章编号:1004-7026(2017)18-0006-02 中国图书分类号:D669.6 文献标志码:A
当前農村养老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是要建立健全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据统计资料预测,河北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2020年将高达1 36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8%左右。而老龄化现象最为严重的是在河北省的农村地区,因城镇化加快、农村劳动力外流使得农村家庭日益空巢化,家庭结构的变革又使以家庭养老为主的传统模式无法适应农民当前的养老需求,因此,建立健全适合省情的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迫在眉睫。
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是指以居家为核心、以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依托、通过整合社区内外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向社区内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物质帮助、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及以精神慰藉为主的精神文化生活服务等内容的服务体系。其特点是一方面立足于“居家”,符合河北农村传统风俗习惯铸就的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但更重要的一面是强调农村社区的支持功能。
为全面了解河北省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和问题,以便研讨解决对策,故扩大调研范围,涵盖河北省全部11个地级市,在每个地区选取有代表性的农村2个(先进村,以便数据分析、价值取向、对策提出能起到示范效应),每个农村随机抽取年龄60岁以上的老人作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共获得240个样本,其中男性138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7.5%;女性102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2.5%。被调查者中年龄最大的为87岁,平均年龄69岁。60-69岁的低龄老人所占比例为40%,70-79岁以上的中龄老人所占比例为55.83%,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所占比例为4.17%。另外,对村民代表、在位村干部访谈、深度访谈 22人次。
1 河北省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分析
通过整理分析调查数据,发现河北省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及制约性因素如下:
1.1 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缺乏统筹安排和长远规划
“十三五”规划提出,随着农村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社区支持下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会快速向农村推进。然而仅有顶层设计还无法解决具体实践层面的问题。在调查中100%被访村干部说,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目前基本上处于试点阶段,没有统一的政策规范和统筹安排,大部分依靠政府指导或村级组织的自发行为,更未形成稳定的制度保障及长效运行机制。具体来说,对于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提供主体、财政支持、部门权责、服务内容的安排、服务范围的大小等问题都没有一个合理的统筹,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缺乏有效的指导,因此造成了发展的随意性与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严重制约了效率地提升。
1.2 居家养老服务资金投入不足,农村社区自有财力有限
调研中我们发现,日趋加大的家庭经济压力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致使年轻人外出谋生的数量增多,村庄留守的多为年龄较大的老人,且数量在逐渐增多,因此农村社区面临的养老服务供给压力越来越大。但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却投入不足 ,农村社区自有财力有限。98%的老人和村干部都反映“缺钱”是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最主要困难。目前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多为政府倡导,并给予一定的补助扶持,主要建设运营还是由农村社区负责。同时由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周期长、回报率低、准入门槛高、政府补贴少等原因,社会资本很难介入其中。资金来源的不足势必影响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最终会造成养老服务有名无实,老人们难享真正的服务。
1.3 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设施不完善
近年,河北省新建成了一批上规模、设施完备、标准统一、县建县管的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并积极投入运营。可以说,依托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硬件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然而,纵观全省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依然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93%的老人对看病和照料护理不满意。实地考察中我们也看到,农村老人需求强度最大的医疗护理服务设施建设方面,有些农村社区卫生医疗场所存在着医疗设备简陋、医疗药品缺乏、医护人员数量不足等问题;即使对于最基本的生活照料如开展上门送饭、紧急情况援助以及日常法律咨询等方面的设施也不完善,专业人员缺乏。同时,由于大多采用单一方式、统一的规模进行配置,难免无法与当地生活實际相契合,造成资源的浪费;对于老年人精神慰藉方面的服务设施建设更是严重供不应求,无法满足老年人更高层次的需求。
1.4 服务人员素质不高,服务范围狭窄
人才的专业化程度决定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养老服务人员年龄偏大,且多为兼业村民,从调查数据的分析也佐证了这一点。87%的老人反映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短缺且专业化程度不高,大多未接受过专业的社区服务培训,因此只能开展简单的生活照护服务,对老年人更高层次的需求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由于目前资金投入的不足,河北省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对象主要限于农村中的“五保户”人员,对于因子女外出打工而暂时需要照顾的老年人则没有提供服务,因此农村居家养老的服务范围就被大大缩减。除此之外,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的准入标准不明确,人员的流动性高以及从事服务的人员数量少等问题,已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推广与持续经营。
2 加强河北省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2.1 制定战略规划,统筹安排,分层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不可谓不大,但是随着老龄化人口增多,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农村老年人口数量也在增多,且独居的趋势愈加明显,对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凸显,加强建设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也是势在必行。
河北省从南到北,地貌复杂多样,高原、山地、平原类型多样,因此各地经济产业不同,经济实力各有差异。因此各地建设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要根据国家宏观目标,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地区的战略规划,逐步有效推进。各地要不断完善政策制度体系,对涉及的部门出台相关的配套文件、方案,形成制度合力,为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为了有效落实政策,各地可以将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量化指标,纳入地方政府和部门的考核体系,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从制度上推进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
2.2 创新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金筹集方式
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投入和农村社区自筹,但是需要建设的服务点有很多,村民的经济来源比较单一,所以财政供给就产生了困难。因此创新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金筹集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运营管理,并积极利用社区资源开展资金自筹。
地方政府转变思路,支持社会力量注资,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ppp等方式发展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相应的政府出台扶持政策,以政府补贴、购买服务、评估认证等方式推动发展,建立政府、社会、集体三位一体的农村社区居家养老资金保障机制,即政府补贴或者购买服务,社会力量负责运营与管理,村集体利用社区资源积极协调、筹措资金、提供场所等。同时鼓励社会捐款或者以志愿者的形式参与其中,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筹措方式。
2.3 加强日常管理,维护设施质量
调查发现,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几乎都是统一配置,忽略了需求的不同,而最大的需求是医疗护理服务设施。可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這些机构的运营管理不接地气,只是单纯的摆放些设备,没有与实际需求想结合,也没有与使用者沟通,造成部分设备浪费,却又得不到需要的服务。因此,要加强日常管理,充分尊重民意,结合实际,满足老人的需求。同时,对凡是涉及养老服务的硬件设施要严格把关,要定期检查维护,责任到人,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除此之外,还要与时俱进,善用互联网+技术,积极完善养老信息服务管理系统,实现市、县、乡镇、村四级互联互通,提高居家呼叫服务和应急救援服务信息网络覆盖率。
2.4 建立长效性的人才培养机制
目前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不是很多,而且专业素质良莠不齐,因此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尤为重要。将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纳入教育体系,通过政府与高校、中职院校沟通,增设养老服务类专业,并效仿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模式,与地方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毕业后到地方进行一定期限的养老服务。而学校要加快建立养老服务实訓基地,培养与养老服务相关的专业性人才。同时将养老服务人员技能培训纳入就业培训体系,为待业人员提供免费的培训,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进入工作岗位后,要定期组织培训,学习先进知识。努力提升养老服务人员的社会幸福感,完善薪酬、职称评定等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班涛.社区主导、多元主体协同参与:转型期农村居家养老模式的路径探讨与完善对策[J].农村经济,2017,(05):91-96.
[2]胡新民.以创新思维深化农村居家养老服务[J]. 政策瞭望,2017,(02):36-39.
[3]闫少婷.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