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危机事件中的媒体角色
2017-10-21彭惠玲
彭惠玲
摘 要: 媒体在危机事件中通过关注事件动态,实时发布相关信息来保证公众的知情权,但现实情况是媒体常常会因为对扮演角色定位不准确或者“失语”导致对事件造成不利影响的流言不胫而走。为了尽可能的促进事件局势往良好的方向发展,媒体在危机事件中要找准角色定位,通过多途径对事件进行准确、及时的报道,将流言扼杀在摇篮中。
关键词: 媒体;危机事件;角色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20-0195-01
对于社会事件,媒体有着对其进行报道和宣传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媒体事件中的媒体对整个事件的进程和结果的严重性都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在当下社会背景中,社会媒体应该慎重思考如何在危机事件中找准角色定位,扮演好自身角色,将真相和公正带给社会公众,转危为安,维护社会稳定。
1.危机事件的媒体角色
1.1信息核实者和收集者。
在这个被各种不停变化的信息充斥着的时代里,人们每天都会接受大量的信息,获取所需信息的难度自然就很高。而媒体在危机事件发展的整个进程中,要不断的从大量变化的信息中收集相关内容,并为了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价值性,还需对其进行层层筛选、核实,以真实为原则,以公众关注点和相关利益点为重点进行信息的整合与传播。针对危机事件的特殊性,媒体更应该认真负责的扮演好信息核实者和收集者,站好第一岗,把好第一关,如果媒体无法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甚至受到利益的驱使随意发布信息,将会对整个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不仅给予了各种谣言乘虚而入的机会,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还会因为隶属政府的媒体机构的“失语”行为导致政府部门的权威性被公众质疑。
1.2 舆论的引导者和监督者。
社会舆论的高发期处于危机事件的蔓延期,因为这个时期中危机事件各种破坏力的表现最为突出,涉及范围也越来越广。媒体在危机蔓延期除了积极介入沟通以外,还要动员并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还共同压制危机事件的破坏力,在舆论高发期扮演好引导者和监督者,对舆论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1]。大部分社会公众对危机事件的心理承受力都不高,还容易因为一些不良的心理反应出现偏激的行为和言语,为媒体需要充分且正向的发挥自身的传播效力,成为公众的心理依赖,一方面正确的报道危机事件,及时将政府的应对措施告知公众,另一方面,要做好公众与政府沟通的桥梁,及时的将公众对事件的态度和需求传递给政府。
1.3 信息的枢纽者。
信息的枢纽指的就是社会公众和政府之间的沟通。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人们的民主意识也越来越强,人们对政府信息的动态愈加关注,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也不断强化执政为民的服务意识,更加的了解民生,体察民情。良好的上下级沟通在危机事件的报道中相当重要,而媒体正是人民群众和党交流信息的中心和枢纽。一方面,媒体要服务政府、听从于政府,在危机事件的报道过程中严格遵守党中央的相关规定,助力于政府,与其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另一方面,媒体与党的一样忠于人民,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主,在危机事件中情系人民,为群众排忧解难。对于政府部门而言,要于媒体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众多媒体渠道及时的、大范围的向公众传达上级指令和信息,让群众人民知道党和政府一直在人民群众身边,这样会从心理的角度大大的提高群众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1.4 信息传播者。
在媒体的社会角色中,信息传播者应该算是最主要的一个角色,因为媒体的天职就是传播信息和宣传报道。在危机事件中,信息传播者的责任就是通过对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传播对公共危机事件起到一定的正面干预作用,促使其往好的方面发展。媒体在危机事件的发生过程中为社会公共提供及时的信息和报道,将危机事件的发展情况进行收集和整体,传递给社会公众,满足公众了解事件信息的迫切需要,俗话说得好,“百姓知情,天下太平”,如此平淡朴实的一句话却道明了媒体作为信息传播者的责任和重要意义。当媒体无法及时全面的将信息传递出去,社会公共很容易因为不明情况而产生恐慌心理,进而出现谣言满天飞的现象,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针对已经被广泛流传的流言和谣言,要想对其进行遏制,最好的办法还是通过媒体及时公开真实的、正确的信息,澄清事实。
1.5 反思记录者。
当危机事件进入消退期时,其本身的破坏力降低,基本处在可控范围内,社会群众的生活也渐渐平静,恢复正常秩序。这个阶段需要媒体扮演的就是危机事件的反思记录者,收集整理危机事件中暴露出来问题,尤其是具有争议性的话题,以及处理危机事件的方法和经验总結。媒体在危机事件消退期扮演反思者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就是说不能仅仅从媒体从业者的角度出发,而是要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出发,最好的方式就是将媒体作为事后反思的平台。尽管社会各界对危机事件的总结和反思有很多不同的渠道去表达,但是通过媒体平台集中反映信息的方式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是巨大的,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社会舆论甚至是公共政策。总之,媒体要危机进入消退期时对事件中暴露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公正客观的反思,并促进相关措施的建立和完善,做好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的预防工作。
1.6 事件教育者。
从心理的角度而言,危机事件对不同群众造成的心理影响也是不同的,通常情况,公众对危机事件的防范能力取决于其对危机信息的了解程度,了解越多就代表防范能力越强,进而应对危机的能力也越强。媒体可以将危机事件的报道作为人们接收日常生活信息的基础组成部分,尽可能的给人们创造树立危机意识的机会,当人们对危机事件有了正确的认识之后,再次基础上才能在多元化信息环境中,面对危机有一定的鉴别能力,不给谣言扩散的机会用[2]。众多事件和经验告诉我们,具有危机意识的公众在危机爆发时有更大的可能性采取理性行为和方法,所以,公众“内在的自觉性”才是解决危机事件的基础,当然,外在的强制性还是有必要的。媒体在扮演事件教育者的目的就是培养公众危机意识,为有效防范危机事件创造有利条件。
2.结语
总而言之,媒体在危机事件报道中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坚守正确的舆论导向,用严肃、公正的态度获得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信任。因为公众的信任是所有媒体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崔建雪.自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角色扮演与管理[J].新闻世界, 2016(8):86-88.
[2] 邓丹.危机事件中媒体角色的构建[J].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