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相关问题探析
2017-10-21付秀琼
付秀琼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数学本身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性比较强的学科,数学教学更注重生活化教学,明确学生学习的目的是能够更好地生活。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进而增强教学中的趣味性,将生活积极融入在数学教学中来,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针对性的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活化;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20-0167-01
一、生活化教学概述
1.概念。
生活化教学主要指的是以实际的生活情境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寻找生活中的一些主体作为参照,开展数学教学,帮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
2.特点。
生活化教学的主要特点就是生活化,能够贴近生活,将教材上一些抽象的知识融入生活中,通过一些生活现象对数学知识进行诠释.第一,应该积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总的来说,生活和学习两者应该分开,但是生活化教学就是让生活和学习进行有效结合,在学习中体验生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实现教学目标。
二、数学生活化基础
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对生活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数学学科能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开来,让学生能够真正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将是一个单纯幼稚的时期,对一些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在课堂中不能集中自身的注意力。如果老师在教学中还是采用填鸭式教学,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还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在课堂中是枯燥无味的,在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在新的形势下,要想改变学生这种学习状态,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就应将数学课堂和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开来,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正确的开展教学活动。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会感觉枯燥,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语言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对知识进行思考。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实物进行知识的讲解,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所学习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知识内容时,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对棱长、表面积的意义不能很好地理解,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日常生活中能够应用到这个问题的场景展示给学生看,这样学生就能够很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具体措施
1.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将生活与实际结合起来。
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能够为生活提供一定的服务。数学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早晨在市场买菜会运用到数学中的相关知识,同时在一些银行系统管理中也会应用到数学知识。因此在数学学习中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这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这样氛围下学习,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亲近性,能够在真正意义上主动的去学习,进而提高综合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加减法”是一部分重要的学习内容,针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校园中的树木等,另外,还可以观察过往的行人以及车辆,利用树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这样的形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进而激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2.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传统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学没有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方法运用不适宜,同时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因此在实际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教育者应该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老师可以在教室中装饰一些物品等,这样能够促使教室富有一定的活力。同时老师还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作等,在课堂中积极发言,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性能力,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能够将数学知识真正运用在实际生活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让数学能够真正走进生活中来,进而促进知识能力的形成。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图形的面积”是教学中的内容,针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家用米尺测量阳台以及餐厅长度以及宽度等,运用测量的宽度和长度进行图形面积的计算,这样的形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将数学知识运用在生活中来。
五、回归生活,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内容用到生活当中,解决一些常见的小问题,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及记忆,又能激发学生成功的信心。同时,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也是由各种综合性信息来展现的,教师可以将这些问题整理并加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设身处地的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另一方面也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结语:
总之,生活化教学能够把枯燥、抽象的知识转化为更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并容易被吸引的教学方式。通过实践,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并通过从生活实际中的积累来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记忆。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培養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在应用中,教师应该从课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有效的措施,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高毅,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合理实施刍议[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5
[2] 李林波,浅析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与策略[J]考试与评价.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