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数学计算能力的研究
2017-10-21杨春艳
杨春艳
摘 要: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生活中的数学随处可见,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离不开计算,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计算能力的高低,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也会有直接影响。可见,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 数学;计算能力;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20-0104-01
我今年担任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家长经常说孩子一二年级的数学成绩非常好,到了四年級成绩便开始下降,到了五年级,有的后进生干脆破罐子破摔,放弃了数学的学习。究其原因,还是计算能力有所下降的问题。我们知道,三年级简单的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四年级学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一般的学生在这部分的学习中还能得心应手,到了五年级便开始全面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分数的乘除法等相关知识的应用。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学生相同的题目练习了很多遍,可是同样的错误依然不断。这是令我们最头疼的事了。记得一次测试后,我翻阅了孩子的考卷,发现部分80多分的孩子,如果在计算部分再细心一点,完全可以上90分,取得一个相当不错的分数,着实让人有点惋惜,虽然在平时的计算练习中我常常要求学生养成计算并验算的习惯,但真正能坚持践行的人少而又少。我清楚的意识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严把计算关是重点,怎样才能让学生也和我一样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呢?这也许是扭转我们班计算能力的一次好时机,我利用下发考试给他们上了难忘的一课。下发试卷时我先发90分以上的同学,让他们在黑板上写出他们在计算方面失的分,而在发80多分同学的试卷时,也让他们把计算所失的分数写到90分的下面,每次底下唏嘘一片!“真可惜,如果计算不失分就….”试卷发完后我再让几个优等生说了说他们在计算时是怎么做的,介绍自己的经验,再找了几个80多分同学说说发完试卷后自己的感受 ,让学生从自己身上清晰的感受到提高自身计算能力的迫切性,以及养成良好验算习惯的重要性。这是开启计算之旅的良好开端。
在五年级的教学中,分数的应用和运算都是重中之重,同时分数的运算又影响到百分数和小数的运算,所以怎样去培养小学生的分数运算能力便成了我们需要去研究的一个大的课题。
通过平时的作业和月考试卷,我把计算出错的原因归为以下几类。
1、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需先通分,而通分这个过程就包含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公倍数的知识。如果这两个知识不过关,那么本节内容的学习就肯定会失败。而为了计算的方便和计算的速度,一般我们通分的时候都去找最小公倍数。如:计算16+38的时候,通分时学生总是喜欢用十字相乘,通分成公分母为48的分数,到最后数字有很大,一眼看不出来要约分几,导致结果总是约分不到最简分数。所以可以肯定的说找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是本册的重点,所以老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一定要给学生讲清楚算理和方法,加强练习这部分内容,为孩子学习分数乘除法扫清障碍。
2、在计算分数乘整数的时候,运算法则记不清楚,分子与整数相乘,整数一般与分母约分,孩子有的总是把整数与分母相乘,与分子约分。如89×6=8×69=8×23=163,而学生往往会写成89×6=89×6=49×3=427导致错误。
3、在计算分数乘分数时,学生往往会定向思维,导致约分不彻底,如38×69=1×14×1=14,而学生往往会写成这样的导致错误,38×69=1×34×3=312或38×69=1×68×3=624。分数乘分数一般是交叉找最大公约数进行约分,要找两次,但有时也会遇见题目中给的分数本来就不是最简分数,要写把它约分成最简分数,这样才不会错。
4、在计算分数除法时,学生掌握得不够好,“÷”变“×”,但除数不变成它的倒数,或把被除数变成了它的倒数。如“÷”变“×”,但除数不变成它的倒数,38÷3=38×3=98,也有“÷”变“×”,同时也把被除数变成了它的倒数,38÷3=83×3=8,还有当分子约分后乘积为“1”时,学生常写省略不写,把分母当整数,38÷3=38×13=8。
5、在计算分数混合运算时,如在计算带分数的乘法不过关而存在的问题114×25=1110,应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进行计算,而不是不管带分数的整数部分,直接相乘。还有计算顺序不理解而造成错误的,如12÷2×4=12÷8,对先乘除后加减的断章取义——错误地认为是先乘后除。
6、在分数计算的简算中,为求简便运算而强行改变运算顺序的,过分看重了数字特点而得意忘形而弄错了计算顺序,如35+25×5=(35+25)×5=5导致错误。还有乘法分配律分配不公的,厚此薄彼,或乘法分配律分配乱用,导致出错,如5×(25+35)=5×25+35=235或25×(25+35)=25×25+25×35=10+15=25。还有会出现乱添括号,乱去括号的问题,过分强调数字特点而急功近利,减多了,如12-16+56=12-(16+56)=12-1=11或对“同级运算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过于依赖而未能简便运算,如12-16+56=56-16+12=23+12=1223显然比12-16+56=1156+56=11106=1223要容易多了。
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比较漫长、耐心细致的过程,也是数学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只要我们坚持以课堂为主开展计算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计算的正确率和准确率一定会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