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微”教育体系构建

2017-10-21施德杰

科学导报·学术 2017年20期
关键词:时代背景微时代时代

施德杰

摘 要: “微”时代具体表现指的是社会发展阶段的民主参与度空前提高,各种内容生产平台均以“微”形式存在,如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日益普及,微公益、微讲座、微论坛等社会服务形态的大量兴起等。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内容简单快捷,短小精悍,浅显易懂,语言风格幽默诙谐,富于多样变化,且传播渠道广泛,受欢迎程度高。在这种“微”时代,大学生是主要的受众群体,是新生“微”时代建构力量,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大学生将会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进一步时尚化的“微”时代的到来,“微”时代也将以更为宽阔的胸襟拥抱大学生群体,从而实现二者的完美融合。本文立足于此种社会现实,重点探讨了“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教育体制改革中“微”体系的建构,并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论述了如何架构思想政治“微”教育体系,以期为大学生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微”时代;“微”建构;大学生教育;思想政治“微”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 (2017)20-0011-02

“微”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社会的机会,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在各种“微”社交平台上发表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并且利用“微”软件时刻与好友保持联络,并结交新的志同道合的朋友。除此之外,大学生还可以在各种以“微”形式存在的平台上对发表的各式言论进行转发和评论。这是“微”时代带给大学生的优势。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既然有优势,就必然存在阻碍。作为网络时代的产物,“微”时代为大学生营造了大量虚拟空间,导致一些学生过度沉迷于网络,对网络上一些内容不加分析就接受,存在大量盲目跟风现象,进而给社会造成大量负面影响,阻碍社会发展进步。这事实上和其被称为高知识群体的社会印象有所差异。因此,面对“微”时代带来的诸多变化,如何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正确应对网络时代的风险和挑战,做到趋利避害,是我國高校做好大学生教育的关键,也是弘扬教育时代主题的基本步骤。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将其渗透进入“微”时代,实现二者完美结合是亟待注意的问题。

一、“微”时代的大学生特点概述

作为新时代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时代和新媒体转型而成长起来的青年群体,他们对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准确来说,是他们的创新和奇思妙想推动了“微”时代的进步,对“微”时代的发展,他们最有发言权。

(一)大学生在“微”时代背景下的“微”行为表现。

上文已经提及“微”时代具有的明显特征是内容短小精悍,信息更新频率快,且输送和接收群体数量庞大,社会各色人群的参与度很高。这表明在“微”时代,人们有极大的选择自由,但是如果对信息不加选择,就会形成盲目从众的心理,对互联网抛出的各色橄榄枝均不加分析就接受,内容了解过于肤浅,不求甚解,看待网络上出现的热点事件过于浮于表面,缺少沉淀下来的耐心和对事实真相的虚心求教。

(二)大学生在“微”时代背景下的“微”心理概括。

“微”心理,顾名词义就是探讨在“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变化情况,主要包括几个层面:首先,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感逐渐提升,但是难免陷入自我意识膨胀的误区,因为“微”时代信息技术的便利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更加频繁,并逐渐摆脱时空限制,人们可以随时表达观点,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对信息的接收能力强,因而自我意识膨胀更为明显。其次,大学生刚刚步入一个小型社会,迎接他们的是一个全新的社交空间和生活环境,对与新事物和新人际的接触既表现出好奇,又有一些恐惧,所以他们便会将这种不安心理转嫁至网络空间,以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1]。第三,“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参与社会的行动力逐渐增强,对社会的贡献度也越来越大,例如“微”公益事业的兴起号召大学生以微小的力量参与社会活动,积少成多,从而实现人生价值,释放心中的正能量。

(三)大学生在“微”时代背景下自觉或不自觉形成的“微”文化。

近年来,网络上各个博主或者知名度高的网站都会在年末总结今年的十大或者更多网络流行语以及网络热词,这就是“微”时代下网络化最为直接的文化表现形态。这些文化表现形态和运用的语言风格通常极富创新性和创造性,在给大学校园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刺激了学校教育改革的发展[2]。但是无可避免的是“微”文化承载形式的简单化、内容的短小化导致大学生群体接受的信息出现碎片化特征,依据其所进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这种模式下的文化舆论氛围过于单调,没有深度。这也是高校教育应该注意的一点。

二、“微”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抓住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微”时代的特点要求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让大学生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教育形式也应该遵循科学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实自我学识涵养,积极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使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实现网上网下互动教学的开展;改善学生所处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增加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信任度和好感度[3]。

其次,“微”时代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海量信息使得教育内容去中心化,大学生缺少有效识别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网络覆盖面广且信息传播速度快等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出现人人皆媒体的现象;信息的过快传播将大学生带入了一种快节奏的生活环境,大学生在处理一切事物中只讲求效率,忽视了质量,耐性逐渐降低,信息的更替让教师和学生在了解最新资讯方面逐渐脱节等等[4]。

三、“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体系建构的具体策略

上文已经提及,“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这种时代特点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主动做到与时俱进,转变现存落后观念,针对现有的教育方式提出创新性改革策略,主动与“微”时代相结合,创建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微”体系,这样才能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5]。

(一)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和大学生的“微”生活相结合。

“微”时代催生出的各种“微”表现形式充斥了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包括微博、微信等各种社交平台和相关言论网站已经近乎完全融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与学生的情感、交际、娱乐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学生会将自己的心情和生活体验等发布在社交网络上与他人共享。这种网络的虚拟性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互补关系。这就需要教师与时俱进,做学生心理情感的倾听者,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帮助学生实现网上网下行为和思想的统一[6]。

(二)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给大学生营造一种“微”文化氛围。

众所周知,硬币有两面,网络也一样,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上充斥了太多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部分健康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向上,但是还有部分不良信息给学生的价值观造成误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避免此类情况出现,引导学生接触更多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料,逐步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的过程中形成高校品牌特色,服务于更多大學生群体。例如微博等社交平台上会开通“微专题”通道,将在校园内举办的各式各样的“微活动”发布在平台网站上,并定期对资料进行汇编整理,这就是十分丰富的教学资源,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参与能力大有裨益[7]。

(三)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要搭建好“微平台”。

“微平台”的构建需要多重架构。首先,高校要搭建供学校管理层联结学生群体的网络工作平台。这个平台的建构可以邀请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共同商讨,全方位为学生在校利益服务,对学生群体中出现的大事小情要及时更新,谣言要及时纠正,对一些学生关系的热点和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及时披露,从而做到思想政治教育走出课堂,在校园无处不在。其次建设以班级为单位的微信群,及时获知学生动态,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自行代言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做思政教育的领导者,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四、结束语:

“微”时代不只是信息科技和网络技术的普及,更是新事物冲击旧事物,新思想迎战旧思想的交锋阶段,大学生作为“微”时代的生力军,更应该以身作则,做到引领时代潮流,以正确的价值导向指引自己的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该与时俱进,同大学生展开协同合作,促成思政教育“微”体系建构。

参考文献

[1] 陈亚敏, 傅志雄.“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微”教育体系构建[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5(1):56-60.

[2] 龚竞舒.试析"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J].考试周刊,2017(54):113.

[3] 王云."微时代"背景下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方法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7(4):32,41.

[4] 梁明.“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J].新余学院学报,2016(2):145-147.

[5] 黄珍.“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理论观察,2016(12):164-166.

[6] 冷冰冰.“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载体模式构建[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65-68.

[7] 刘丰铭, 艾甜甜."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探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15-18.

猜你喜欢

时代背景微时代时代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钢琴作品的思政融合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智能产品在居室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华丽追梦者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e时代
e时代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