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地区农药使用现状及建议
2017-10-21杨芷宁诗琦曹勇宏
杨芷 宁诗琦 曹勇宏
[摘 要] 土家族地区拥有独特的历史沿革和文化背景,其种植观念和对农药的了解受外界影响较小。为了了解土家族地区农药使用现状,本文通过结构式访谈、田间调查等方法对湖北省来凤县舍米湖村村委会、农户、农田、农药售卖点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村委会对农药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农户对于农药的认识尚有欠缺,农田农药残留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基于此,从教育、监管方面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土家族地区农药使用现状的途径。
[关键词] 农药;使用现状;建议;土家族地区
[中图分类号] S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7)21-79-5
众所周知,农药是把“双刃剑”,在辅助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不合理的使用还会危害人体健康,带来水、气、土壤、生态等问题[1-5]。我国是农业大国,同时也是生产和使用农药的大国。农产品的出口因为农药残留等问题而受到限制[2,6-9],贸易活动因此受到影响[10]。
湖北省来凤县舍米湖村是土家族聚集村,与外界接触相对较少。已有研究表明土家族地区有其区别于汉族地区的年俗、婚嫁风俗、服饰、乐曲等[11-13]。然而,对于普遍存在的农药污染问题,这样具有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地区是否具有其独特性,与汉族地区是否存在差异等问题尚未引起学术界关注。另外,舍米湖村位于半山腰,位置特殊,山腳下流淌着当地的“母亲河”——油水湖,油水湖中存在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该动物对于水质要求较高,如果存在不规范的农药施用方式,必然会威胁大鲵的生存环境。因此,对于该地区农药使用状况的了解则显得十分重要[14]。
本文利用结构式访谈、口述史、田间调查对当地农药使用情况进行全方面的调研,旨在了解当地农药使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对于了解、改善该地区农药使用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1 调研地点概况
调研地点位于来凤县百福司镇舍米湖村,该村坐落在武陵山脉群山之中,地处鄂、渝、湘三省交界,距来凤县城50.0 km,距百福司镇7.5 km,东与湖南省龙山县桂塘坝接壤,西南与重庆市酉阳隔山相望[15](地理位置见图1)。2014年,舍米湖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5年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6个重点村之一[16,17]。舍米湖是土家语,“舍”是有或富足的意思;“米”即“墨”,是天的意思;“湖”是地方,意为天然富足之地。
图1 调研地地理位置
舍米湖村属亚热带季风性山地湿润气候。冬季少严寒,夏季无酷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海拔变化范围大,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当地土壤以水稻土为主,主要有红壤、紫色土、黄壤、石灰土和黄棕壤。多数土壤富含硒元素,当地的茶叶因富含硒元素而闻名。舍米湖村所处的恩施州推进“生态立州、产业兴州、开放活州”战略,形成了以特色农业、资源型工业、生态文化旅游业为重点的“三业并举”的特色经济发展新格局。气候得天独厚加上政策鼓励,最终形成了烟叶、茶叶、畜牧业、蔬菜、药材和林果六大特色产业。此外,舍米湖村还形成了以纯手工制作的卷烟等为特色的产品。
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共有147户人家668人,其中土家族占总人口的97.5%,姓氏主要为彭姓;苗族主要是张姓、高姓。村民中基本都是老人与小孩,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舍米湖村是一个传统的土家族村寨,与外界交流较少,能够充分展现少数民族地区的农药使用情况。
2 调查内容与方法
本调研主要是针对舍米湖村的农药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考察。
2.1 调查内容
①管理状况,即当地政府对于村民种植及对农药售卖的管理情况;②农药使用状况,包括村民使用农药现状、村民购买农药的途径和种类等;③环境意识,即农民及商户对农药的了解程度等;④当地的农药残留状况,即对农户农田种植的不同种类农作物的农药残留情况进行田野试验,了解当地农作物农药残留的现状。
2.2 调查方法
调查途径主要有进农户、下农田、访村委、入集市4种,包括结构式访谈、口述、田间调查3种方法。
2.2.1 结构式访谈。结构式访谈又称标准化访谈(Standardized Interview),是指研究者按照设计好的、具有固定结构的统一问卷进行访谈,是一种对访谈过程高度控制的访问。在访谈过程中,研究者依据访谈大纲向每位被访者提问,对疑惑点或兴趣点进行“追问”,能够获取更接近于真实、更丰富的资料[18-20]。
2.2.2 田间调查。使用标准农药残留速测卡(符合GB/T 5009.119-2003),对村民农田中的农作物农药残留状况分种类进行调查。农药残留速测卡的使用方法如下:擦去叶片表面的泥土,滴两三滴农药洗脱液,用另一叶片在滴液处轻轻摩擦;取一片速测卡,将叶片上的液滴滴在白色药片上静置10 min;将速测卡对折,用手捏3 min,使红色药片与白色药片叠合发生反应;打开速测卡,与空白对照卡进行比较,白色药片不变色说明农药残留量超标、残留量较高,显浅蓝色为弱阳性结果,说明农药有残留但残留量较低,白色药片变蓝即为无残留。
2.3 调查对象及内容
调查对象为来凤县百福司镇舍米湖村村民、镇上赶集的农民、农药售卖点的工作人员等。共计调查142人,其中20~45岁的人数占比仅为38.2%,46~80岁的人占比约为61.8%。調查内容包括使用农药的种类、施用方式、使用频率等。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农户使用农药现状
3.1.1 农药使用种类。调查结果显示(见图2),村民使用的农药种类繁多,仅有2.7%的农户家中有一两种农药,43.2%的农户家中有三四种农药,54.1%的农户家中有5种及5种以上的农药。
村民家中主要有甲胺磷、氧乐果、敌敌畏、敌磺钠、三环唑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农药(见图3)。其中,包括我国列入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农药如甲胺磷等,限制使用的农药如氧乐果、氰戊菊酯等。
3.1.2 农药使用频率、频次。调查结果显示,村民仍在使用危害大、受限制的农药,使用频率较高;而危害小、残留小的生态农药很少为人所知,更少得到使用。其中,甲胺磷、杀虫双的使用频率最高,均为25.6%;危害较大、受限制的农药如敌敌畏,使用频率为19.2%,氧乐果使用频率为5.8%;危害小、残留小的生态农药极少使用,使用频率为0.6%;其他农药共占23.2%。
图2 农户家中农药种类数量
圖3 各类农药使用频率
村民种植一季作物一般喷洒农药2~4次,少有村民不喷洒或仅喷洒一次农药。农药使用频次的调查结果显示(见图4),70.5%的农民农田中一季使用农药2~4次,20.3%的村民一季喷洒5次及5次以上农药,9.2%的村民一季喷洒1次农药甚至不喷洒农药。
图4 村民每季作物喷洒农药的频率
3.1.3 农药施用方法。调研地村民施用农药的工具较为落后。当地村民基本使用传统的农药喷洒壶进行农药喷洒,通过喷头将液体的农药打散成雾状,使其均匀洒在农田。喷洒壶中的农药基本上都是2种或多种农药勾兑而成的。村民喷洒农药没有固定的量,根据害虫出现情况喷洒农药。
3.2 农户对农药的认知情况
3.2.1 农药施用依据。当地农民施用农药的依据主要来源有4个:当地农药售卖点工作人员的推荐,当地经验丰富的老农户介绍,根据自己的种植经验,农药包装上的说明书。调查结果显示(见图5),60.5%的人依据农药销售人员的建议喷洒农药,18.5%的人通过询问老农户获得喷洒农药的方式,5.4%的人通过农药包装上的说明书确定施用农药的方法,剩下15.6%的人依据种植经验或者其他方式施用农药。
人员的建议][b询问老农户][c依据农药说明书][d依据种植经
验或其他][a 60.5%][b 18.5%][c 5.4%][d 15.6%]
图5 村民农药施用依据
3.2.2 村民科学使用农药的意识。调查结果显示(见图6),52.4%的农民认为科学使用农药重要,38.5%的村民不知道科学使用农药重不重要,9.1%的村民认为科学使用农药不重要。村民意识到科学使用农药的重要性,但是,不合理的农药施用方式广泛存在于各农户的种植过程中,可能原因是村民接触科学农业种植培训的机会少。仅有5.4%的村民知道科学农业种植培训且参加过科学农业种植培训,而65.6%的村民不了解科学农业种植也不知道有培训活动的开展,还有29.0%的村民知道有科学农业种植的培训但没有参加(见图7)。进一步询问这29.0%的村民了解到,知道培训却不参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距离太远,培训时间不确定,宣传不到位等。
3.3 村委会对农药的管理情况
村委会对于当地村民的种植情况以及农药使用情况不太了解,管理力度不够,与上级相关部门的交流还比较欠缺。在村民使用农药的调控上,村委会认为当地的农药使用以甲氰菊酯为主,而调查结果显示此种农药使用频率不高;村委会曾推广生态农药的使用,但由于宣传不到位、价格昂贵等原因,仅有极少数农户使用;在村民种植作物种类上,村委会不限制村民种植作物的种类,因此,村民根据种植经验只耕种经济效益高的作物。村委会未对农药使用情况进行约束,仅就近来可能发生的虫害、水灾等予以提醒,村民根据自家农田的情况自主选择农药。在与县、镇的联系方面,村长大约每月到县或镇开会1~3次,就开会内容而言,大部分是针对当地经济发展问题展开,而对农药使用等问题的交流沟通很少。
3.4 农药售卖点出售农药的情况
农药售卖点售卖农药种类多样,包含不允许销售及限制使用的农药,工作人员出售限制使用的农药时并未给予村民明确的提醒。农药售卖点的销售人员部分是根据自己的种植经验向村民推荐农药,但由于销售人员种植经验不够,仅靠村民口头描述不准确等,导致村民二次购药、多次打药。农业管理部门及时发布禁止销售和使用农药的通告,但并未采取強制性措施,使得一些商家抱着侥幸心理,仍然出售这些农药。
图6 农户对科学使用农药的看法
][b不了解也不知道培训
][c知道培训但是没有参加
][c 29.0%][a 5.4%][b 65.6%]
图7 调研地科学农业种植培训的开展情况
农药售卖点的工作人员销售农药时,未对已经限制使用的农药加以说明,使得村民仍能购买到限制使用的农药,并且可能用在不允许使用的作物上。农药售卖点的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知识,仅凭经验向村民推荐农药,一般需要由几种农药勾兑后使用,但治理效果并不理想,村民往往针对一次病虫害多次购买农药。当地农业管理部门发布了百草枯农药的停售通告,但并未采取严格的强制性措施,使得商家家中仍可能存在这些停售的农药。
3.5 农田中农药残留情况
农田中多数农作物显示有农药残留,不残留的较少。利用标准农药速测卡测定调研地农药残留情况,结果显示:红薯田中采集的样本,农药残留量检测合格;在小白菜、玉米和芋头的试验中,农药速测卡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检出,其中小白菜有少量农药残留,玉米和芋头的農药残留量均明显超标(见图8)。
此外,同一块田地中的农药残留状况不一。对同一片玉米地的不同地点进行农药残留测试,发现在玉米地仅局部地区超标。
4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 存在的问题
4.1.1 农药的种类繁杂,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较普遍。农药售卖点售卖的农藥种类多,农户家中购买、使用的农药种类多而杂,其中毒性大、残留大的农药使用较为普遍。另外,农户每季作物喷洒农药的次数较多。分析原因可能在于。
一是村民方面。村民受到科学使用农药培训的机会少而导致自我甄别农药的能力不强,对农药了解程度不够,能够获取农药的相关资讯十分有限,购买农药的途径单一,村民的受教育程度不高等。
二是农药售卖点方面。首先,工作人员根据自身种植经验推荐农药本身存在缺陷,仅凭工作人员的种植经验难以保证用药效果;其次,村民将所种植作物的病虫害向工作人员描述时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偏差而导致不能对症下药;最后,工作人员可能为了销售量而给村民推荐多种农药。
三是政府方面。村委会对于村民农药使用管理力度不够,村委会基本不限制村民使用农药的种类,仅在可能会发生虫灾、水灾等灾害时予以提醒,因此,村民更有可能使用毒性大、受限制甚至是已经禁用的农药。另外,政府部门对于农药售卖点的监管力度不够,禁用农药只是发布通告,但农药售卖点不一定执行。
4.1.2 农药的施用方法较为落后。据报道,目前所喷洒的农药仅有30%~40%被利用,而其中真正作用于靶生物的仅有0.1%[21,22]。这与传统农药喷洒方法效率低、不均匀有极大关系。调研地村民大多使用传统农药喷洒壶进行喷洒,此种喷洒壶由于其结构的缺陷以及当地农民喷洒农药的随机性,很容易造成田间农药喷洒局部过量,影响农作物生长,从而进一步影响人类健康。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政府部门未能充分了解当地农民的种植情况,对农药施用方法了解不够,上级政府缺少对当地农药使用情况的监管。
4.1.3 缺乏科学使用农药的相关教育。总体来说,调研地村民科学使用农药的意识较强,但是,自身科学使用农药的知识匮乏、受到培训少。拜访村民的过程中发现,小于10%的人提到政府偶尔会在种子站宣传科学种植的方法,因而村民真正收获很少。原因主要在于开展培训的地点距离农户家太远,培训时间不确定,宣传不到位导致村民未能及时得知科学种植宣传的日期等。
4.1.4 农药的施用依据不科学。当地村民决定施用农药的种类、方式主要由以下几种途径决定:种子站工作人员的推荐,经验丰富的老农户告知,根据自己的种植经验。上述方式基本上都是基于经验,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常常事倍功半。
4.1.5 农作物农药残留情况严重。农药速测卡的试验结果表明,仅红薯样本检测结果合格;小白菜有少量农药残留,玉米和芋头的农药残留量较多。可能原因是当地村民随机喷洒农药,对农药的了解程度不够等。
4.2 建议
4.2.1 加强教育。就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禁用农药、限用农药使用注意)、各种农药的适用范围、喷洒农药的方式等方面开展教育。
4.2.1.1 提高村民科学使用农药的意识,使村民掌握科学施用农药的方法。村民是农业种植的第一接触人,提高村民科学施用农药的意识,对村民进行培训使之掌握科学施用农药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在开展培训时应注意加强道路建设,合理选择农药培训开展的地点,定期开展农药培训活动,并做好前期宣传工作;培训开展的方式趋于多元化,可以定期开展一次田野培训,邀请专业人士在病虫害频发季节走访农业种植区,手把手指导农民挑选、使用农药;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在开展培训之前开展调研工作,就当地农药使用存在的问题开展培训;加强普及科学种植理念,大力支持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等环境友好农业的发展。
4.2.1.2 增强村委会对农药使用的重视、了解程度。针对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也应开展相应的培训活动,使其认识到关注农田农药使用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使用农药的方法,在村中种植方面起到引导、教育的作用。此外,对于村民种植过程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给予解决。
4.2.1.3 农药售卖点工作人员应树立正确的从业观,掌握科学的农药使用方法。教育农药售卖点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农药从业观,减少乱售、多售现象的存在。对农药售卖点工作人员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国家、省、市对于农药的政策方面,包括禁用农药的种类、限用农药的种类及不允许使用的作物等;其次,对病虫害的甄别和科学用药的原则;最后,普及当前国家推荐使用的农药种类及适用范围等。
4.2.2 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管理和监督
4.2.2.1 规范农药售卖市场,推进农药市场的法制化和标准化。严格执行农药管理条例等。政府部门加强对农药售卖点的管理,就禁用农药和限用农药来说,禁用农药应设立专门的禁用农药回收部门,杜绝禁用农药在市场上的存在,对于违反规定仍出售禁用农药的商家给以经济处罚;限用农药应设立专门的摆放区域,并给予明确的标注告知购买农户使用的注意事项,不定期对农药售卖点进行巡视并做好记录,对于表现好的商家给予表扬或奖励,如发锦旗等。
4.2.2.2 改革农药使用方法,营造良好的农药使用环境。采用给予补贴等方式,鼓励当地村民使用农药利用率高的喷洒农药设施。针对当地喷洒农药工具落后的问题,县政府、镇政府、村委会应推进喷洒农药设施的改造,鼓励村民使用农药利用率高的喷洒方式,如低压、低喷杆的喷洒方式[23],从源头上减少农药的流失。
4.2.2.3 加强农药残留监测,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对村民种植的农作物的农药残留检测,检测合格的产品贴上防伪标签,仅合格产品才可出现在市场上进行售卖,以此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人类健康。
4.2.2.4 促进生态农业、集约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转变生产方式,发展生态农业、集约可持续农业等,以农业产业化为依托维持发展,兼顾经济、环境效益[24,25]。针对在生态农业、集约可持续农业方面表现突出的农户,可给予褒奖,树立为典型,以一带十,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最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 结论
基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地区在农药使用上主要存在使用的农药种类繁多(部分高残留、高危害农药仍在使用),使用农药的频率及频次较高,施用农药的工具落后,对农药的认知不够,缺乏科学使用农药的培训,施用农药的依据不够科学等问题,导致当地农药残留情况严重。这些农药使用過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当地为少数民族聚居地有一定的相关性,当地村民以土家族为主,由于地理位置偏远、语言及文化限制,村民接受外来教育较少,大多数村民都沿袭老一辈的观念和做法,导致存在对农药认知不够、施用农药不规范、农药残留等问题。综合调查结果来看,土家族地区在农药使用上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针对该民族在农业种植上的特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根据当地农药使用特点,结合当地文化特色、习俗,就农药危害、如何科学使用农药等问题开展教育并进行监督及管理。同时,结合当地特色发展生态农业,减少传统农药的使用量,而使用对环境更为友好的低毒农药、生态农药,以保证当地生态系统的天然性和原始性。
参考文献
[1]王佳新,李媛,王秀东,等.中国农药使用现状及展望[J].农业生产展望,2017(2):56-59.
[2]付静尘,韩烈保.丹江口库区农药使用现状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317-320.
[3]黄月香,刘丽,培尔顿,等.北京市蔬菜农药残留及蔬菜生产基地农药使用现状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8(4):319-321.
[4]朱春雨,李健强.基于蔬菜安全生产的农药研发和使用现状分析研究——来自全国农药登记药效试验技术负责人群体的调查报告[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3(5):10-12.
[5]陈晓明,王程龙,薄瑞.中国农药使用现状及对策建议[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6(2):4-8.
[6]王润涵.国际背景下我国农药使用及行业现状分析和发展趋势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13.
[7]赵倩倩.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农药使用现状及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15.
[8]张秀玲.中国农产品农药残留成因与影响研究[D].江苏:江南大学,2013.
[9]吕源.鄂西土家族舍米湖村民俗旅游开发田野调查[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13.
[10]谭志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D].湖北:中南民族大学,2011.
[11]覃金福.酉水流域流域土家年传承现状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
[12]张萌.土家族婚嫁风俗[D].江苏:南京理工大学,2013.
[13]吴可.土家族服饰独有视觉符号价值初探——以鄂西南土家族服饰为例[D].湖北:武汉纺织大学,2013.
[14]殷梦光,曹宇,李灿.中国大鲵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4(11):197-202.
[15]黎帅.土家族年俗的田野考察——基于湖北来凤县舍米湖村的调查[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4(6):71-76.
[16]张全榜.舍米湖村等4个村落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Z].湖北:恩施州年鉴,2014.
[17]彭英华.来凤县9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Z].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年鉴,2015.
[18]付晓燕.利用结构式访谈评价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1.
[19]俞少宾,崔兴硕.身份认同转变的影响因素探析——基于16位在韩朝鲜族移民的结构式访谈[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2(4):11-13.
[20]倪胜楼.基于半结构式访谈和多阶段随机问卷调研的中医临床方药量效关系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21]罗小勇.农药残留及其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9(18):344-347.
[22]Parveen S,Kohguchi T,Biswas M,et al. Predictingherbicidesconcentrations in paddy water and runoff to the river basin[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5(4):631-636.
[23]劉秀娟,周宏平,郑加强.农药雾滴飘移控制技术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学报,2015(1):186-189.
[24]杨志峰.环境科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5]Nath B,Hens L,Compton P,et al.环境管理学[J].吕永龙,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