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7-10-21李伟东王锦仙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5期
关键词:彝族文化遗产少数民族

李伟东?王锦仙

跳菜舞是云南大理南涧彝族自治县彝族民间舞蹈中最具特色的一种舞蹈,广泛流传在云南大理南涧彝族自治县一带,是我县民族舞苑中的一朵奇葩。2008 年第二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本文以南涧彝族自治县示范小学开展跳菜舞传承的情况调查为例来进行说明。

据统计,截至 2017年春,南涧示范小学有1546 人,其中男生799人,女生747人。少数民族达796人,占在校生总数的 51.49% 。少数民族学生的基本结构,据统计,族别覆盖了县内 19个世居民族,其中绝对数量居于前五位的依次为彝族678人,占43.86% ;白族67人,占4.33% ;回族13人 ,占0.84% ;布朗族10人,占0.65% 苗族4人,占0.26%。在整个调查的实施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传承民族文化。

其一,通过在音、舞、美课时中传授。2010年开始开办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课。例如,与南涧彝族自治县民间艺术团等民族地区民族民间文艺组织合作交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一系列少数民族舞蹈和美术绘画的教学及科研活动,使师生接触和了解民族文化,为学校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起到积极作用。

其二,在课间操里贯穿民族民间基础歌舞。从 2010年开始,聘请民间艺术老师鲁发琨老师编排了一套代表南涧民族特色的系列“民族健身操”,包括“跳菜舞健身操”、“打歌健身操”等。而首先编排出来并已在全校进行培训的就是“跳菜舞健身操”,其动作在传统的跳菜舞中揉进了现代“迪斯科”动律,音乐既有传统的民间歌舞曲,又融入了现代电子乐曲的节奏,深受老师和同学欢迎。

其三,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表演。在学校文艺活动和学生汇报演出中,一般都有跳菜舞的表演节目。在每年欢度彝族火把节时,学生也组织跳菜舞、打歌等集体舞。

其四,学校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民族民间艺人进校园”活动。请南涧民族民间艺人到学校,为艺术学生教授基本的剪纸艺术、彝族刺绣;将县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学校的学习专栏展览。

其五,民族文化与互联网相结合。在学校网站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网页,宣传民族文化。进入网页面,能够迅速浏览到关于彝族跳菜舞相关知识以便于人们更好的了解彝族文化。

學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同时也是人们学习知识的重要场合,在上述案例的实施过程中,以舞蹈课来传播民族文化,既有利于人民掌握一定的特长,又有利于了解民族文化;利用校园文化活动来跳跳菜舞,以便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民族文化;同时将互联网与宣传民族文化的网页相结合,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传播工具,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这种传播方式是既便利又强大,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特色。

从整个实施的过程中来看,彝族跳菜舞在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的传承势头很好。南涧县各中心学校都有传授跳菜舞和打歌等彝族文化,南澗示范小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跳菜》曾在 2005年代表云南省希望小学到北京参加全国希望小学歌咏大赛,荣获优秀奖,荣蹬央视舞台,2005年在云南少儿电视栏目播出。示范小学开展了一系列“民族文化传承进校园”活动,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值得借鉴。其一,将彝族跳菜舞等民族舞蹈作为课间操引入学校。其二,南涧县教育局于 2016 年开发了校本课程《家在南涧》,内容包括反映了南涧主体少数民族文化知识。在思想品德课时使用。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其三,设立少数民族文化展览室。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文化对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很多优秀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消失了。要有效地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就需要借助强大的传播工具,即学校教育来进行。教育在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塑造民族性格、开放民族胸怀、提升民族理想、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推动民族文化向前发展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校教育尤其是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应肩负起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保存、传承和创新的历史使命。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传播的重要途径。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以及上述的案例调查中,我们能够更加明晰学校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更能发现学校教育在传承文化中重要角色,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学校教育我们不仅能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较好的传承下去,更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壮大。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会在学校教育中更好地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彝族文化遗产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彝族民歌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
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
少数民族的服装
Tough Nut to Crack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