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劳动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7-10-21熊正店熊开轩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5期
关键词:纸飞机橡皮泥课外

熊正店 熊开轩

知识经济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今天经济的发展将主要取决于知识的产生、进步与创新,取决于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就赋予教育—--当然也包括劳动教育—-以新的历史使命,根据劳动教学的特点,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劳动教学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环境——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

灵动的心只有在自由的思维空间中才能诞生,因而教

师在教学中必须着力营造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其中纵横千里,任意驰骋。利珀认为:“宽松和生動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生动活泼的气氛,建立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学生才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感情的机会。因此,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例如,第一册教材《折纸飞机》一课。一开始,学生就见到了课本上的各种各样的飞机:有运输机也有战斗机,不但精美好看,而且还能在天上飞翔。此时,学生心里就产生了爱慕之情,由此产生了想自己亲手折叠一个的想法。当出示课前折叠好的比较漂亮的几种纸飞机,并在现场表演时,学生更是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由此可见,这种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指导手工制作,培养创新意识

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手是人类肢体中重要的一部分,手的使用,手的活动方式,手的操作技能,手的灵活程度,同时也是智力技能的体现。动手能开发大脑,使大脑皮层结构完善。劳动课的手工制作,包括纸工、泥工、木工、竹工、金工和工艺品制作等,这些制作操作简单,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他们学起来很感兴趣,有利于培养其创新意识。

如教学“制作泥鸭”一课,课前让学生准备足够的橡皮泥,教师也准备大量的橡皮泥和粘土,并讓学生仔细观察几种动物形态。课上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质疑问难,并带着问题看录像。学生通过看书、看录像,初步了解制作泥鸭的方法,然后经过教师示范、重点指导、学生模仿、独立操作、强化练习、巧手表演、作品展示、师生评价等环节,学生的情绪越来越高。这时我就因势利导,启发学生:你最喜欢那种动物?请用橡皮泥制作出来;也可以大胆想象,用橡皮泥或粘土制作其他物品。最后学生通过想一想、试一试,很快制作了几种小动物,还制作了一些茶具、炊具、飞机、轮船、机器人……许多同学在审美造型上作了独特的发挥,颇有创意。

当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缝小手帕”后,我就指导学生在手帕中间绣朵花或绣上班级、姓名等;当学生掌握了几种手工针法后,我就让学生回家用缉针、竖向平针做一双自己的鞋垫,用缉针、扦针缝沙包;当学生学会几种毛线纺织针法后,我就让学生纺织各种各样的小针包、小挂毯、小围巾、小手套等;学了”制作绳拍”,制作铁丝衣挂后,我让学生在家想办法做几件精致的家庭日用品。我还充分利用了教师与家长联系的劳动卡片,让家长填写学生一周内的手工制作情况,及时得到反馈信息。有条件的家长送给教师,用以进行劳动教育。还有不少的家长主动向老师反映,通过劳动教育,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现在变成了家庭中的小主人、小巧手。

三、提倡自制学具,鼓励创新精神

创新,从个人活动的角度来考察只要相对于自己的过

去来说是新颖、独特的,具有突破性就是创新。从这一点上看,创新能力是每一个人都应具备的,是时时可见,处处可有的,也是可以培养的。因此,我在劳动课教学中,无论是课堂练习,课后延伸,还是课前准备,都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和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地想象和新颖的设计。

比如,《折纸飞机》一课。导课后,引导学生看课本上的图示。老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边听边模仿。当教师演示一遍和学生模仿一遍后,提出问题:折叠顺序是什么?折叠要领是什么?是正折还是反折?让学生一边讨论,一边从头到尾的折叠一遍。这样,使学生完整地掌握了折叠纸飞机的过程,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成果评价——鼓励创新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

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在劳动课的教学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参与学生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能鼓舞其创新精神。

比如《折纸飞机》一课,每个学生的飞机折叠好以后,把每人的作品放在一起,比一比,评一评,看谁的飞机折叠得最好。评选出好的作品以后,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同时让折叠好的同学讲解折叠方法,教给全班同学,让全体学生掌握更多的折叠方法,这时做的不理想的同学,找到了缺点,可以再做一个理想的,心里也就有股学会和成功的快感,又增添了一份劳动乐趣。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另外,可组织学生到操场上进行飞机试飞实验和比赛,看哪位同学的飞机飞得最远。被评为优胜的,予以表扬鼓励,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成功欲和成就感,鼓励其创新精神。

五、在课外延伸活动中鼓励学生创新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阻碍是“迷信”,只有使学生的思想解放,挣脱束缚,才能闪现出创造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注重课外的延伸与拓展,为学生的创新提供广阔的天地,让学生们的聪慧与灵感在课余天地里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与发挥。

例如,当学生掌握了纸飞机的折叠顺序和要领后,启发学生:“今天我们学习了折叠纸飞机的方法,自己折叠纸飞机真好玩,请同学们在课下自己设计一架飞机,并把它们折叠出来,看谁折的飞机又精美又好看,又飞得最远。”通过课外延伸开展的这项科技活动,学生树立了创新发明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地位,达到了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目的。

总而言之,劳动教学中,只要能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环境,指导手工制作,培养创新意识,提倡自制学具,鼓励创新精神,成果评价——鼓励创新精神,在课外延伸活动中鼓励学生创新。那么,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能得到培养。

猜你喜欢

纸飞机橡皮泥课外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纸飞机怎样折才能飞得更远
会旋转的纸飞机
纸飞机
借像皮泥
“梦想号”纸飞机制作指南
取经之路
海底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