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素质教育

2017-10-21王晓广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5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素质教育新课改

王晓广

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为研究对象,重点讲述人类、环境、发展的关系;以及如何解决人口膨胀、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从而使经济、社会、环境与资源协调发展,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的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科学。那么如何在新课改理念的引导下将素质教育切入到传统地理教育中,笔者以为有如下途径和方法。

一、为人师者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是落实新课改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

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是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这种变革不只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化,而更重要的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要真正实现这场变革,教师教育观念的革新是基本的切入点,教师要不断的充实、提高和完善,不断地提高的思想和业務素质,要根据时代的而发展,加强知识的推陈出新,不断获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新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才能有正确的教育行动。那就要求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切实走出名次、考分这种功利性的教学框框,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增加丰富多彩的实践内容,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灵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沉闷、呆板、枯燥乏味的教学气氛变成学生获取知识,启迪智慧,开发潜能的五彩世界。

二、知识对接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推进新课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环节

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虽然不像“应试教育”那样满堂灌输,死记硬背,但也不等于课外活动或第二课堂,而是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文化科学知识素质,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必须重视课堂教学。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相互联系,相互合作,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重在“导”,学生重在“演”。因此教师要改革那些“填鸭式”、“注入式”、“独唱式”的做法。要充实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通过科学实用、生动有趣有教学内容和启发、讨论、模拟、辩论、等灵活教学方法,将死板的知识变成活的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吸引力,将学生学习负担变成求知修德的乐趣,要通过教育的“导”,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爱思考、会思考、爱创造、会创造。

(二)使用好地理教材,选好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负担

教材是教学之本,课堂教学必须紧扣教材围绕大纲。如果片面的求新求异,教学过程中狂轰滥炸,随随便便,学生会腾云驾雾,盲然无从,将达不到素质教育的目的。现行教材一是注重实用性,章节知识不强调系统性,一些偏深偏难的内容做了删改或改为选学,降低了难度,联系实际的内容有所增加,重点突出人类、环境、发展相互关系的内容;二是增添选学内容(选修三——旅游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六——环境保护)增加了教材的弹性和知识面,突出了实践能力的訓练。三是教材辅助有地图册和填充图册。充分利用好这些教材内容,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训练地理技能,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日趋现代化。地理教学再利用地图、仪器、模型、标本、幻灯片等传统教具的基础上,发展很快。现在,音像材料、计算机软件等现代教具走进了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将形、声、色并用,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转变课堂气氛,便于课堂增强记忆,拓宽视野,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减轻学生压力和负担,保护学生身心健康。

三、知识的扩展营——课外活动,可以不断丰富和完善新课改理念下的地理素质教育体系

素质教育不等于课外活动,但课外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由于课外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开放性和直观性。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可以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科学文化水平,开发智力,培养创新知识和实践能力。教学中,应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除教材安排的教具制作、地图绘制、社会调查、问题研究等等外,还可开展科技制作、手抄报展览、地理游艺晚会、地理科普知识讲座、撰写地理小论文等。这样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联系,不但可以丰富学习内容,巩固基础知识,锻炼实践能力,也能提高学习兴趣,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成绩评价体系

成绩评定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综合考评与认定。素质教育要求成绩评定不但要真实、准确、科学地反映学生的素质,而且更要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励学生达到最高学习水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结合,既要评定学生的智力因素,即对地理知识感知、记忆、理解、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的能力等,又要评定非智力因素,即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态度、习惯等,既要看成绩,又要看到平时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

第二,静态与动态结合,既要考查学生某一时间内,某一部分知识,某一次考试成绩水平,又要考查整个学习过程发展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和发展潜力,加强对考勤,课堂表现,作业状况等平时表现的考评。

第三,定性与定量结合。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新思路,而新课改是这项措施的负载体,素质教育的推进速度和成效与课改的力度和执行状况密切相关,它们对未来教育的指引和对国民素质的真正提高以及国家综合实力的跨越式提高都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它需要各个学科的共同努力,作为高中地理教学肩负着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我们应从现在的每一节课,每一个教育学生的细节入手,积极稳妥的把素质教育落实到高中新课改的地理教学中,为祖国的飞速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栋梁支柱。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素质教育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大学生课外活动调查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关于学生课外活动的类型及其作用分析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淘气包马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