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智学生的后天干预和习惯行为的养成初探

2017-10-21姜全英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5期
关键词:弱智纸屑智障

姜全英

《智力障碍儿童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智力受损儿童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所谓生活自理能力是指智力受损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等。简言之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

我从事特教事业已经有二十多个年头了,这之间见过了也接触过很多各种各样的残疾孩子,既有聋哑孩子又有智障孩子,从这些孩子的日常行为和表现来看,我感觉老师的教育和家长的教育非常重要,孩子的好多行为习惯都是后天干预的结果,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的是家长从一出生就培养好的生活习惯和教育,也需要老师后天的习惯养成教育。

现状分析:

一、家长习惯养成的误区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我校有一个智障男孩子,十四岁了,自己不会穿鞋不会系鞋带。我见家长时看到家长替他穿上外套,带上手套,围上围巾,妈妈全部代办,丝毫没有让孩子自己伸伸手的意思。日常的小事这些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个孩子的良好修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与其父母的言传身教分不开的。所以我觉得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一个婴儿呱呱落地到他的长大成人是与他的父母息息相关的。我们在大街上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妈妈在前面走着,边走边嗑瓜子,走一路瓜子壳丢一路,身后的孩子也是这样,他们根本没注意自己的一个细小的动作,他们认为这无足轻重,但是殊不知就是这个随意的动作,然而这样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却惹人生厌。智障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员,因为是孩子,更因为智力的残疾,倍受家长关爱,家长怕孩子不小心磕着、碰着常常是这也不让干,那也不让做,在家里日常生活的劳动基本由家长包办代替。家长如此的爱心包办,孩子得不到锻炼,长此以往将陷入“不让干,不会干”的怪圈。

二、家庭养成教育缺乏练习和持久性

智障生做事情动作慢,效果差,甚至适得其反,耽误更多时间。碰到实际困难,有的父母有空时会比较耐心地教一教,忙时就自己代劳。但更多的是家长怕麻烦,父母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有的因为一遍又一遍教,孩子没有学会就放弃了。殊不知,奇迹往往在再坚持一下时发生。所以我感觉每一位家长应该咬牙坚持坚持,这样就能有效果。

三、学校教育后天干预的重要性

曾经有一个老师上课没注意自己的言行,在每次上课的时候总是掰下一截粉笔头扔掉,有一次这位老师让他们班的一个小姑娘去黑板上写字,小姑娘拿起粉笔,没有写字,而是先掰下了一截粉笔头找个垃圾筐扔了,然后再去写字,老师很惊讶,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小姑娘说,老师,你不是每次都这样做的嘛。这个老师非常的吃惊,明白了自己对学生的影响,于是从此上课再也不掰粉笔头了。这个教育故事好多人都知道,今天我之所提起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大家教育中后天干预非常重要,老师为人师表,身正为范,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做出来的,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这种教育理念在智障学校也是同样适用的。我们绝不能因为教的孩子智力弱,就忽视这个理念。

我在智障孩子的教育中贯穿了这种理念,我每次把讲桌都会在上课之前擦拭干净,我上完课都会把课本作业本抹平,放在固定的位置,哪怕断掉的一个小小的粉笔头我都会亲自躬身下去捡起来放到垃圾筐里去,看到哪个学生的脚旁有纸屑我都会走过去弯腰捡起来,慢慢地我发现我们班的地面上再也没有纸屑可捡了,我发现哪怕是智障孩子也不再往地上扔纸屑了,就连重度的智障生;博文和小胖都能看到纸屑就马上弯腰去捡。

四、学校要强化意识,鼓励为主训练

智障生由于大脑的障碍,自我意识淡薄,自我意识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就是要欣赏自己,体会成功的快乐,在此基础上体验价值感、幸福感、愉快感与满足感。每节课上课的前五分钟,我都要带领孩子们做手指操,不管做的好与差,做完后让学生大声地称赞自己和别人,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使得学生自我意识处于旺盛状态,课堂上,教师要毫不吝啬自己的赞赏,用赞赏强化学生关注自己的成功,并将优势积累,放大。

要让智障儿童做到自理,必须让其明确自理的方法。他们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他们不知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玩具物归原处……也就是说,即使孩子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方法,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方法的引导很重要。

1.降低难度,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由于智障儿童的注意力和思维不能像常人一样有的放矢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因此,自理训练不能急于求成。教学时要降低难度,根据孩子智商的不同程度,把一个训练内容分解成若干个极其简单的操作动作,轻度和中度弱智的孩子可以比较连贯的做完,重度弱智的学生,老师要让学生从一个简单的操作动作学起。例如:在整理书玩具的時候,轻度和中度弱智的孩子可以自己一步一步进行。但是重度弱智的学生,需要老师说一步做一步,而且自己有的还不能独立完成,老师可以帮一下,然后再让其独立做一次。

2.耐心帮扶,扶放结合,坚持习惯的培养

智障生面对劳动,困难重重,程序的顺应,用力的恰當,动作的准确,工具的使用等方面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常人而言轻而易举,对他们而言学步维艰。教师要有耐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细致地指导、帮助、扶持,不能因为一次又一次的失误、失败,而灰心放弃。手把手地教,手把手地练,滴水穿石,总会有成功希望。学生不会拿笔写字,教师要示范,还要手把手的教学生一笔一笔地写,不厌其烦。

五、家庭习惯的养成和学校后天干预相结合

扶是为了不扶,在智障生自理能力养成训练中,家长和老师都要本着这个目的。首先示范、作必要指点。检查、纠正。经过反复练习,再慢慢放手。在整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耐心,不能急躁,孩子能学多少是多少,慢慢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孩子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哪怕是点滴的进步,我们都要咬牙坚持下去。

猜你喜欢

弱智纸屑智障
“调皮”的纸屑
让智障儿童喜爱上美术课
浅淡对弱智学生教育之我见
具身体验:培智体育教学的实践
会“跳舞”的纸屑
智能门锁“弱智”38款测试样品都不安全
为智障孩子撑起一把青春伞
会跳舞的纸屑
智障儿童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史上最强虐心考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