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和班主任工作初探

2017-10-21杨耀亮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8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心理健康心理

杨耀亮

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班主任能否把握学生的心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全面了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正确掌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一项崭新内容和面临的挑战。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类型

(一)情绪焦虑型

焦虑是指个体因预期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制障碍或威胁,而产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感、失败内疚感及紧张不安和恐惧感的情绪状态。

(二)意志薄弱型

意志薄弱型是指不耐挫拆的心理表现。一般表现为不能吃苦,办事虎头蛇尾,缺乏锲而不舍精神。

(三)人格障碍型

人格障碍是指与正常的社会规范准则难以融洽的一种心理障碍。一般表现为:自私、嫉妒、自大、自卑。

(四)青春期激荡型

青春期生理发育剧变,由于缺乏性教育和社会上对性意识的神秘化,学生就会产生性迷惑和性心理障碍,情感上的大喜大悲、大起大落就会不时出现,从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

(一)社会原因

一是竞争加剧。社会竞争的加剧,价值观念的改变等无不反映到学生的心理、精神上去。表现在:中小学生在学习、升学、择业、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挑战;学校里频繁的测验、考试、题海战术、学生的成绩排位;以及同学间消费上相互攀比等。二是诱惑增多。随着多元化的发展,社会现象愈加丰富多彩,来自社会的诱惑不断增加,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的思想文化的影响,例如:网络、影视、书刊中黄色、淫秽的东西的传播、诱导,加剧了青少年性的需要与社会规范的矛盾;社会上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自由化思潮侵蚀了青少年,导致他们缺乏人生目标意志薄弱,缺乏学习动力,亲情关系冷漠,早恋、青春期困惑等。

(二)自身原因

中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时期,进入青春发育期之后,还会迎来“暴风骤雨”般的生理剧变,这种剧变必然带来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矛盾和冲突,主要表现出:一是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冲突。二是旺盛的挤力与能力发展水平的矛盾。三是性生理与性心理的不平衡。

(三)家庭原因

家庭是学生“任期”最长的老师,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这方面原因主要有:一是过高的期望。二是过度的保护。三是过多的干涉。四是“全托”和隔代教育。

(四)学校原因

一是教育思想偏差。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没有真正将其纳人思想教育的轨道。二是教育方式不当。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教育方式比较僵硬和刻板。一般教师对学生的一些行为表现,只要是不符合学校与传统规范的,统统认为是思想品德问题。对学生个性的多样性认识不足,容忍度不够,学校和老师不是成为教育互动的有机一方,而是容易成为和学生难以调节的对立面,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杀手”和“不快乐”肇事者,引起学生的逆反、对抗,陷人困境。三是教育体制的弊端。教育投人体制、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考试选拔制度等都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尤其是现行的考试制度,如高考制度等,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了很多的负面影响。

三、中小學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分析

(一)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班集体是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主要环境,一个班风良好的班集体,可以为学生的心理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一个班风不良的集体,则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到消极的影响作用。因此,班主任必须通过有效的班级管理,着力树立良好班风:一是要树立一个实际的共同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二是要抓好班级管理并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形成一个既有严明的纪律,又有自觉的、和谐的、愉快的、团结气氛班集体;三是要开展良好的集体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育教学过程,同时是师生的心理活动交流过程,所以课堂教学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作为班主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增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适时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开掘心理潜能;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本知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还要避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无意地造成学生心理障碍,引发学生心理疾病的行为。因此,中小学班主任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考试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为他们全面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课堂环境。

(三)在良好环境中推动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素质的锻陈,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乃至知识的增长,无不受到优美、健康环境的熏陶和影响。班主任要善于利用环境“外力”,推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要优化教室卫生环境。二要营造宽松“制度”环境。作为班主任要:放“架子”、减“规定”、留“自由”,让学生天性可以尽情流露,思想可以任意驰骋,创新潜能充分激发。三要密切师生互动环境。满腔热情对待学生,不断地了解、欣赏、鼓励学生,在师生间构建起理解的桥粱。四要融洽学生之间交往环境。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同伴交往,学会和同伴和睦相处,真诚合作,让学生在广泛的交往中感受时代的脉搏,体验友情的美好,懂得协作的重要,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交往能力。

(四)在咨询疏导中保证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咨询与疏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继续和延伸。心理健康咨询与疏导既教给受心理困忧和有心理障碍学生调节、疏导自己心理情绪的相关知识,又要教给他们调节、疏导自己心理情绪的方法和途径,可以为少数产生心理困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启倾吐心声、辩明问题、磋商对策、平衡悄绪、健康发展的渠道。新形势下,班主任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热线、心理健康讲座、“悄悄话”热线等形式。帮助学生改变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保障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成果。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17岁前恋爱,日后易出现心理障碍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空心病
低到尘埃里
心理小测试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