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创新教育

2017-10-21李秀云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8期
关键词:自学过程思维

李秀云

创新教育一直以来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发展性、创造性、开拓性的能力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普及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数学创新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是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是一致的。现在新型的数学考题,也都为创新教育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新的方向。

从新型试题与以往试题对比分析上可以看出,新试题越来越侧重于对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及知识运用能力的测验,同时许多应用题在解法空间上也不断扩展,目的就是要考查学生的思维广度。若题型新颖、问题方式不同于课本例题,学生在解答时经常会出现不会解答的现象。究其原因多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必须进行创新教育,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和相应的思维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贯穿在整个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深入挖掘教材的多解因素,要勤于钻研,吃透教材,鼓励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向思考问题。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解题技巧,而且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行创新教育,课堂上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要教会学生自学

1.通过数学课堂上的自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课堂上的自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各自独立地学习教师未讲授的内容。教师首先告诉学生自学的范围,指导学生自学的思想和方法,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等。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弄清知识原理,学会例题,完成练习。最后教师要用适量的时间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数学自学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学习能力,为他们主动地去学习、去思考以及获取课外知识提供很大帮助。

2.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堂中数学概念的建立以及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对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而是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从而增强求知欲,提高学习能力。

二、营造创新氛围,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1.树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从认知心理学看,数学学习是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数学世界里,主动进行分析、吸收的过程,这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事实证明,学生受到教师的尊重,就会学习热情高涨,思维变得十分活跃。同时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创设学生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和情景,比如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等,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建立起思维的意识。也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放开思路,勤于思考,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2.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多思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急于一下子把方法原理告诉学生,而应该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多思考,使学生在探索中获得知识,让学生开动脑筋,那么学生不但对知识能够深入理解,而且有利于他们创造思维的培养。

3.巧编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上传统的习题,可以使学生掌握解题技能,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师还应当适当编设一些课堂练习题。编设练习题时要注意到两个方面:①改编教材上的习题,使之一题多变,一题多解;②设计开放题(题目的条件开放或者结论开放)。例如,比较“3a与4a” 的大小,就是一道很好的開放题。以上两种题目需要学生通过多向立体思维选择信息,全方位观察思考,运用多种知识来进行解答,无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事实上,充满思考性的练习题即使是学生没能够完全正确的解答出来,也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自己编设习题,达到提高学生思考分析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就是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大胆去思考、去尝试。要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果子,而不是教师摘果子喂学生。同时,教师要创新必须努力实现自身的解放,去促进自身创新素质的提高。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不能总是陶醉在“春蚕”、“红烛”的赞誉声中,而是要积极投身到创新教育的时代潮流中去,要深入专研业务,加强学习,及时充电,吸取先进的创新理论和创新经验,不断充实自己。要打破经验和习惯的束缚,敢为人先。数学课堂创新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思维意识的目的。

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教师应首先在教学方法中有所创新,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思维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发现、去尝试、去创造,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得以提高,思维才能发展,才能从被动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主动学习,勇于接受问题的挑战,敢于探索知识的奥秘,使蕴藏在头脑中的智慧的种子发芽、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自学过程思维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雪花的形成过程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
编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