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2017-10-21苏杏兰
苏杏兰
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对小学数学计算的要求是:正确、熟练、合理、灵活。那么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达到正确、合理、迅速、“脱口而出”呢?下面就结合自己教学的体会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丰富关于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
从上册的“1~10的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到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中,教材突出了形成学生数感的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注意创设让学生认数、数数、估数。
建立数感的问题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学,从而使学生在丰富的呈现形式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概念,发掘数感。为计算打好基础。
在小学低年级,要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就是要让学生理解所学的数和计算的意义,学会用数及其关系来表示和交流,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等。
二、重视算理教学是准确计算的前提
在计算教学中,我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重视计算中的算理教学,使之减少学生在计算中的错误,提高计算正确率。
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以法则指导计算”。因此在进行计算的新授时,对算法和算理的教学必须是正确的。算理探究和算法掌握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算法是理解“怎么算”的问题,即计算法则。算理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例如,在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时,主要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合作练习,通过用计算器计算,不断完善和修正自己的想法,以达到掌握算理的目的。
如在探究“35-2”的计算方法时,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探讨,然后让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做的,方法很多,有的同学说用数数的方法:从35往前再数两位数34、33;有的同学说先算5减2等于3,再算30加3等于33。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也鼓励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孩子的思维。
在此基础上,我再通过用计算器演示计算过程,再利用拆分法进行计算讲解“35-2”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达到掌握算理的目的。通过学习,并采用学法转移,放手让学生摸索“35-20”的算法,使学生明白了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从而提高计算正确率。
三、加强练习训练,是准确计算的关键
计算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科学化的计算技能。根据《标准(2011)》的规定,第一学段要使学生“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第一学期末学生应每分钟能做8~10道20以内的加减法题,能正确计算3~4道100以内的加减法题。因此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并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一)练习重视算理、算法的理解
如在“在凑十说得数”练习中我在學生能够比较正确、熟练进行“拆数”的基础上,可以指导学生将“拆数”的过程在头脑中完成,而把练习的着重点放在“拆数”以后的部分——两数凑十,再加上拆得的数。如“8+5”,要求学生只说出“8加2等于10,10再加3等于13”,出示“7+6”能说“7+3等于10,10再加3等于13”等,重视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
(二)注意加强计算训练,增加练习题量和多样化的训练形式
针对一年级学生天性好玩、好动的特点,在练习中应设计大量游戏性、活动性的教学环节,这样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涨的学习热情。
在练习中我以课内为主,选择好的练习形式,尽量使每个学生在课内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例如采用“开火车”、“接力”、“送信”、“对口令”、“找朋友”等,让每个学生都有较多的练习,通过接力、比赛等形式练习课,使学生们兴趣盎然、积极愉快地完成大量的练习。
(三)要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练习不是越多越好,要注意练习的针对性,讲究实效。对较难掌握、容易出错的内容要多练。如20以内进位加法中,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题目有:5+8、6+7、7+9、9+3等,在教学中我结合本班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减少盲目性,提高练习效果。
四、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准确计算的保证
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从书写开始,要求学生认真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计算时看清数字及运算符号,做到认真审题计算,计算后要养成检查的习惯。只有在教师严格要求下的反复训练,坚持不懈,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逐步形成。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需要我们做到持之以恒,不断思考,不断探索。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培育我们的学生,计算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