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圣范蠡遗迹及纪念地研究

2017-10-21朱翔

理财·经论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范蠡洞庭芜湖

湖南沅江市位于洞庭湖南部的“南洞庭”一带,“南洞庭”西侧有一个赤山岛,面积有120平方公里,它是洞庭湖中的第一大岛,也是我国内陆湖泊中最大的岛。岛上有蠡施村、蠡山遗祠,还有与范蠡、西施活动有关的香炉山、剑影山、探花山地名。蠡山遗祠有一楹联曰:“剑影长存吴越气,香炉永祭蠡施魂。”朱翔等几位为洞庭作规划的专家学者认为,这里就是范蠡偕西施最后隐居之地。而为了弄清楚这个千年之谜,还要从历史上的“三江”“五湖”的具体方位考究说起。

朱翔等人认为,“三江”其实不难弄清。《汉书·地理志》记载,“三江”指的是今吴淞江,芜湖、宜兴间由长江通往太湖的水道,并长江下游,依次为中、南、北三江。而“五湖”也不是太湖边的那个五里湖,《周礼·职方》扬州章中有“其浸五湖”“其泽薮日具区”两句,“具区”才是太湖。

据朱翔等人在比较古汉语语音和各地域古代读音的地名后指出,“五湖”实为“五渚”或“鄂渚”,即今从武汉至芜湖一带水面。《水经·江水注》中说:“江之右岸当鹦鹉洲南有江水右迤,谓之驿渚。”这驿渚、鄂渚、五渚即为五湖。特别要说明的是,在两千四百多年前,这一带江水泛滥,并没有固定的河床,大泽云梦,水面漫漭。

弄清了“三江”“五湖”古地名的真正含义后,那么范蠡“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也就比较明确了。范蠡助越灭吴后,还至具区“五湖口”一带,向越王勾践辞行,然后乘扁舟“出三江”之南江,在今芜湖进入“五湖”,再溯“五湖”而上,回到祖国楚国了。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所载,范蠡辞职离任后,“耕于海畔”,这个“海”,理应不是海洋的“海”,而是当时如同汪洋大海一般的洞庭湖。试问,还有哪里比到这湖心岛上隐居桃花坞,与西施画眉弄琴更赏心悦目呢?具此地“处江湖之远”,越王翻脸时要寻要拿,也绝非易事。如此看来,范蠡和西施二人一叶扁舟,最终泊居于此,倒是極为可能的事情。

朱翔等专家的结论是:范蠡乃春秋时期楚宛(今河南南阳)人,他于公元前473年9月携西施等家人出三江,入五湖,于公元前472年定居于今南洞庭的赤山岛,国策家用,竟很快“先富起来”,一“致千金”。五年之后(公元前467年),北上老家“宛”之三户,仍躬耕陇庙,再“致千金”。公元前465年,往宋之“陶”(今山东定陶),耕作之余,且行商介入“市场经济”,竟积“百万”,自称“陶朱公”,乃三“致千金”。

看穿世道浮云的范蠡虽累次“富甲一方”,却喜“尽散其财与知友乡党”。此端作为,实是大悖常理,惊世骇俗,终于被世人捧上高台,成为“文财神”菩萨,以修成正果作为最终的归宿,西施也竟成了财神娘子。

(作者简介:朱翔,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级督导、区域社会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府参事、湖南省政府长株潭智力办副主任、湖南省政府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政府顾问、专家咨询组成员。兼任教育部课程核心组成员,湖南省经济发展规划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猜你喜欢

范蠡洞庭芜湖
进击的芜湖
进击的芜湖
范蠡卖牛
洞庭临眺
范蠡还钱
“知止”的天堂
游岳阳洞庭
春风染绿洞庭波
范蠡三迁皆有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