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责任教育不容忽视

2017-10-21韩春玲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7年32期
关键词:责任感中学生培养

韩春玲

摘 要:责任感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生人格和社会性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中学生责任感是一项育人的系统工程,集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于一体。

关键词:中学生 培养 责任感

对于个人而言高度的责任心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它关系到一个人将来的命运和成就大小;对于一个民族而言责任感是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精神力量,它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对于国家而言责任感是不竭的动力,它关系着国家的富强与壮大。没有责任心的人庸俗无为,没有责任感的民族没落无望,没有责任感的国家也不能长治久安。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个人“责任”二字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担负着未来的青少年。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社会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在此形势的影响下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不容忽视。

一、责任感缺失的表现

1.得过且过,缺失对自己和他人的责任感。这类学生思想迷茫,没有学习、生活目标,没有追求,没有爱好,更别谈理想;他们心中没有对自己负责的观念,对一切漠不关心,没有生活的热情,缺乏进取与激情;不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不懂得自我保护,这种心理状态更谈不上对他人负责。

2.自私自利,淡化家庭责任感。传统的中国式家庭教育导致大部分父母中学生他们都出身于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做惯了“皇帝”,被过分宠爱的结果是容易养成固执、骄纵、自私、以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一些中学生一向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对自己的要求,家里是有求必应。

3.唯我思想主导,集体责任感弱化。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的感受,只求一己之利,对他人和集体要求高,对自己要求低;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个人发展,集体和协作观念、服务和奉献精神不足。

4.目光狭隘,没有社会责任感。胸无大志,只贪图自己的享乐,对国内外的时事政治,时局变化漠不关心,抱着无所谓的心态看待社会现象、国家大事。

二、责任感缺失的原因

1.家庭教育中,对责任感培养比较忽视

家庭教育中的父母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业成绩,对社会责任的教育严重缺失。家庭教育的主导者——父母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素质高低不等,在培养孩子责任心这方面的能力也有高低。而大多数家长更多的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状况,分数高低,至于思想教育中责任心的培养往往忽视,这是中学生缺乏责任心、没有责任感的一个基本原因。

2.学校教育中,对责任感培养比较淡漠

学校教育一般只侧重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往往忽略责任感、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由于初高中教育中,升学率是学校教育质量高低的一个显性评判条件,各大中小学校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如何提高率上,而责任意识只是教育教学中某一主题活动的细小环节,且没有持久连续性。

3.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感缺失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带来一系列思想层面的混乱: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等观念的存在对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造成公德、法律意识低下,摆不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甚至抛弃社会责任。

三、对学生责任感培养的体会和反思

责任感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生人格和社会性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和树立,不仅能促进他们以乐观、积极和主动态度面对学习、生活和发展,也对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有着重要的作用,并对他们将来真正成为遵守社会公德、严守法纪、适合国际竞争的合格现代化公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作为教书育人基地的学校在培养学生责任心这方面无疑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责任意识,形成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行。

1.帮助学生培养责任心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教育契机,从生活细节中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

入学期初,在对新生进行新学期教育时,就把责任教育作为一条重点进行思想渗透,学生对责任有初步认识,为今后责任心的培养奠定基础。

在日常的教学行为中也要有意识的融入责任教育,创设责任培养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责任心的重要性,和肩负责任的荣耀感。比如把班级里的笤帚,撮子等放到学生出入的门口,细心观察哪些学生把这些物品放回原位,适时的进行表扬或总结,让学生通过这种可感知的事件知道责任心的重要性。之后,召开主题班会,提升学生对责任心的重視。

2.促使学生提高责任感

责任心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教学中要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中。比如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中帮助学生形成责任心。即每个小组成员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负有一定的责任,并为自己的不合作行为承担后果。让每个学生都懂得自己是主人,在合作学习中有一份责任,自己不思考、不动手、不合作,就会给小组其他成员增加负担。还要懂得学习小组的是自己的成功,小组的失败就是自己的失败。为了赢得小组的成功,每个人都要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深切体会自己在小组中的地位、作用和责任。在合作中要有分工,在分工中承担责任,启发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互相帮助,在形成共识中提高在集体中的责任感。教学中每个环节都是责任教育最好的切入点,只要教师善于发现,肯于用心。

3.激励学生形成责任品性

当责任心从意识形态变成了一种行为习惯,它就成了一种品性,而这恰恰是教育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学生心性纯良,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因此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可以是名人也可以是身边的每一个学生。学校可以利用班会或者一些交流会,结合现实生活,结合新闻时事,讲述一些先进事迹,让他们体会责任感和爱心在危难出现时的重要作用,感受这些形象鲜明感人,事例生动具体,能给学生以情感的冲击和震撼,从而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责任”是做人成才的基础,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将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在中学生教育教学中,教会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从而使学生确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王红祯《加强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几点思考》

[2]包晓辉《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一点思考》

[3]吴额娟《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培养学生责任感》

猜你喜欢

责任感中学生培养
初中生责任感发展的差异性调查
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责任感等2则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