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在应用型大学艺术设计专业中的课程教学思考
2017-10-21侯妍文
侯妍文
摘 要:应用型大学主要是区别于研究性和教学型大学的一类新型办学模式。应用为本和实践教学是应用型大学的主要办学宗旨,促进职业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的结合,服务社会是其根本目标。在应用型大学的艺术设计专业中,美术理论处于尴尬的境地,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极为重要的《中国工艺美术史》在课程设置中逐渐边缘化。在应用为主的办学理念下,如何培养具有深厚传统工艺美术修养的艺术设计人才至关重要。关于《中国工艺美术史》的教学,不仅仅要从提高生源素质和革新教学方法入手,更加要强调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文化底蕴的培养。
关键词:中国工艺美术史;应用型大学;课程教学
1《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特点
《中国工艺美术史》是艺术设计专业本科阶段的一门重要的理论课。课程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时代风貌、生产工具、社会意义和文明价值。了解不同的时期所呈现出来的工艺美术面貌,造型装饰所反映出来的功能需要和审美思想特征。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工艺美术越来越呈现工业化的特征,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受到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只有在了解传统的基础上才能得以突破,实现以传承为手段,以创新为目的的整体进步。培养具有深厚传统工艺美术修养的艺术设计人才至关重要。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一脉相承,关于工艺美术的造型和装饰的演变,反映着不同时代风格的变迁和社会文明的发展,尤其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同学来说,了解材料特征、工艺制作方法,往往成为了设计是否成功的必备条件。
2应用型大学的特征
应用型大学主要是区别于研究性和教学型大学的一类新型办学模式,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中,应用型大学的历史较短,主要是高职高专教学培养理念的深化。近些年来,社会经济发展中对于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多层次的发展,多所高等院校将自身的发展目标定位为应用型大学。应用为本和实践教学是应用型大学的主要办学宗旨,促进职业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的结合,服务社会是其根本目标。应用型大学与国内众多具有较强办学实力和深厚学术传统的老牌大学相比,在办学条件和生源质量方面呈现着明显的不足状态。在应用型大学的艺术设计二级学院中,美术理论处于极为尴尬的境地,其中主要产生的原因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分析。
2.1应用型大学生源特征
在高校扩招的整体趋势之下,入学门槛逐步降低,在学生普遍得到高等教育机会的同时,艺术设计专业择生要求一再下降,基于应用型大学与学术型大学和专业美术院校的办学实力差距,生源质量更加无法保证。在应用型大学的艺术设计专业中,学生素质普遍不高。这成为了理论教学不能够收到较好效果,理论教学气氛消极的主要原因。人文知识贫乏:知识面狭窄,对于基本的常识性知识亦有所欠缺,对于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脉络和民族文化知识更加欠缺。人文精神淡薄:人生追求的茫然,艺术理想的欠缺,学科关怀更加无从谈起。这些都成为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专业水平成熟和发展的重要羁绊。
2.2应用型大学课程设置特征
由于办学的目的性指导,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课程设置主要围绕着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这一目标展开,课程设置具有具体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以职业能力为基础进行课程设置,体现在艺术设计相关专业,表现为课程集中在实践操作层面展开,忽视学生理论培养和艺术修养的强化成为了应用型大学艺术设计教学的常见问题,这一问题甚至存在于国内一流美术院校的课程设置中。轻理论、重实践更加成为了应用型大学艺术设计教学的严重弊端,在这种气氛之下,形成了学生“急功近利”的不成熟的专业心理。
3《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思考
3.1艺术修养的重要性
应用型大学的艺术设计学生重视专业学习,缺乏对基础理论课的正确认识。艺术修养是艺术创作主体至关重要的因素,是艺术创作的格调品味的根本保障,只有较高的艺术修养才能孕育出积极的、、更加具有价值的艺术创作。应该让学生深入理解“重基础、宽专业”的教育思路,只有在全面提升艺术修养的基础之上,才能真正做到游刃有余的應用和模糊专业界限,增强个体的适应性,最大程度的拓宽个人发展空间,实现自我价值,服务社会。《中国工艺美术史》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理论,应当从课程设置和学生观念两方面加以强化。
3.2授课方法的思考
3.2.1讨论式教学
在教学中,早已打破老师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更多的课程都是在师生沟通有无,坐而论道的轻松气氛下展开。讨论是一个学生直接参与教学的重要途径。在讨论中,学生能够激发自己不断深入并且全方位的思考问题,对于较为晦涩难懂的专业抽象概念和工艺美术技法问题,能够加入个人的理解和阐释。这种从学生角度的解读,能够最大程度的拉近美术理论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从最为朴素的角度去接近概念的理解,潜移默化的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
3.2.2实践性教学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实践性教学的体现。《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的设立,除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感受力,从而全面提升艺术修养之外,目的在于从理论方面入手指导设计实践。以青铜器纹样为例,怎样与环境艺术设计结合到一起?学生应在充分了解青铜器纹样发展的基础上,掌握不同时期纹样的风貌,合理运用到艺术设计的各个环节中,通过材料、色彩、形式等艺术语言的选择,为艺术设计的创作主题服务。由此可见,实践是掌握理论的高效途径和返回社会、指导设计的重要方法。
3.2.3多媒体式教学
多媒体的教学方法,通常被教师应用在授课过程中。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具有解释说明作用的视频的播放,早已成为了艺术理论教学的主要方法。在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今天,将重要知识点布置给学生,辅导其进行多媒体的阐释,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学习的方法。通过多种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充分调动学生演示的积极性,在寓教于乐中达到教学的良好效果。
3.3考核方式的思考
《中國工艺美术史》作为艺术设计课程的重要理论基础,基于此背景下的考核方式,应该突破传统的文字考核标准,结合实践和设计展开。传统的考核标准中,教师往往是评判成绩的主体。既然学生参与教学,提倡师生互动,那么应该在考核评定中引入学生之间互评机制。将学生间互评的成绩作为总体成绩的一个部分,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加刺激了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力。最终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另外实践的部分也应当大力提倡,例如动手制作加入考核机制,以成品的艺术创作形式,复原传统工艺美术的制作,从简单而有效的工艺美术技术入手,完成工艺美术作品。使学生切实的体会动手完成的乐趣,体会传统工艺的精妙,以此提升教学效果。
中国工艺美术涵盖内容博大精深,关于《中国工艺美术史》的教学,不仅仅要从提高生源素质和革新教学方法入手,更加要强调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文化底蕴的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优劣,必须不断更新和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适应社会艺术文化发展的潮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超强的实践能力,才能够更好的指导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此外,还要加强和相关专业的联系,与时下的先锋领域的接洽和教学方法的相互借鉴,也是应用型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有效开展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尚刚.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与艺术设计教育[J].艺术研究,2007,01(15).
[2]李波.中国工艺美术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探索[J].文教资料,2011,01(25).
[3]胡天佑.建设“应用型大学”的逻辑与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13,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