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高校田径教学困境

2017-10-21彭莹

科学导报·学术 2017年5期
关键词:田径教学困境

彭莹

摘 要:在学校体育中,田径历来都是教学和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它对青年的身体素质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田径运动项目是其他各运动项目的基础,它的健身价值即提高身体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1]。虽然近几年“素质教育”为教育改革的深化开展指明了方向,但是仍有许多现实问题制约着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由于目前很多大众娱乐性、健身性项目纳入了教学内容,并且深受学生的喜爱,使得教学模式陈旧的田径项目在学生中受欢迎的程度逐渐降低。同时随着各高校课程改革的深化,田径教学在普通高校中越來越困难。作为现代体育第一基石的田径项目已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逐渐被边缘化,田径项目的这种困境我们得重新审视。

關键词: 湖南省高校;田径教学;困境

【中图分类号】 TU2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5-0174-02

1 高校田径教学的现状

随着学生选项、学生和教师双向选择及俱乐部制等教学改革措施的相继出台,高校田径教学的学生人数骤减,有的高校甚至取消了田径教学,使田径教学处于尴尬地位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田径运动缺乏兴趣。曾经在高校中广泛开展并占有主导地位,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的田径近年来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田径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受到了空前的冷落。田径项目的教学内容过于追求技术,缺少趣味性田径项目的授课过程中,对于田径运动技术动作过于追求细节,田径运动本身的变化性就不多,再进行过于细的技术性反复练习,学生学习兴趣就会大打折扣。在普通高校的体育课上如果把大量时间用在技术教学上其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把传授技术作为教学目的,而要把它作为一种手段,在教学生进行练习,达到锻炼身体和提高学生的灵活性、协调性等目的。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田径教学。田径也是体育运动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人,参加田径教学的人数骤减,使高校田径教学面临着十分艰难的境地。因此,分析和研究如何搞好田径教学是当前高校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田径课受冷落的原因。

2.1 学生因素。

高中班级人数多、文化学习的压力、学生运动能力的差异、运动观念的缺乏及怕晒怕脏等班级环境、社会观念及学生因素都有可能是影响体育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2]。另外,造成田径教学学生人数骤减的另一个原因是学生的意志品质薄弱。害怕吃苦受累,对顺利完成田径教学信心不足。

2.2 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改变。

普通高校田径教学仍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基础课,还是选修课,都侧重以技术教学为主,过分追求竞技项目的完整性、系统性,仅重视跑、跳、投等技术动作的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忽视了如何通过田径课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健身能力和健身习惯。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和对各项技术动作的理解程度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统一的技术和标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难以适应和接受,从

而影响田径课的教学质量,限制了学生基本运动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给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一定的负担,使学生很难对其产生兴趣。随着改革开放与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终身体育”、“快乐体育”思想从国外的引入,同时也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选择锻炼的内容丰富多样,特别是新的休闲运动项目的开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如:体育舞蹈、健身操、轮滑、保龄球等[3]。大学生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往往脱离实际,追求时尚,忽略了田径项目对增强体质的积极作用。学生面对田径的长跑、铅球、短跑、跳远等项目表现的是情绪低落,不积极,不主动。

2.3 对田径项目教学的作用认识不够。

田径运动是其它各运动的基础,被称为“运动之源”、“运动之母”。从事田径运动不仅能发展人的速度、耐力、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而且可以改善人的心肺功能,调节血液循环等,尤为重要的是作为一项极限强度的运动,对磨炼意志培养拼搏精神有很大的作用。[4]但是,很多学生对此认识不够,认为球类项目的健身性、娱乐性比田径项目强,从而不愿意自觉从事田径项目的学习与训练。另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如何练习,而对于练习目的以及怎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却很少过问,据调查,学生在参加某项运动时候,并不太关心自身的竞技水平,更关注于运动给人带来的健康和娱乐。因此,富有趣味性、娱乐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体育教学课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这些恰恰是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中心环节。

2.4 固定的教学形式使田径教学课失去活力

传统的田径教学内容、方法主要沿用竞技运动的项目及训练方法,教材内容统得过死,灵活性不够、个性化不足,教师基本是“千人一面”的讲解、示范,学生机械模仿。学生完全是一种被动学习,很难对田径运动项目产生兴趣,教师所采用的教法、手段缺乏新意,很少运用多媒体教学,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不到提高技术和掌握知识的乐趣。

2.5 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方法落后,导向性有偏差。

考核手段直接化,指标化太多目前很多高校的考核方法是,将学生掌握技术的情况及运动的成绩作为考试的内容,竞技色彩过重,基本上是以竞技运动项目的技术和竞技技能力作为考核内容。定量化指标较多,,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身能力提高状况的考察,致使许多学生由于先天身体素质的不足难以通过考试,而放弃田径课。

3 小结

(1)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多年,所倡导的快乐体育,学生依据个人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项目的学习,虽然起到一定效果,但未达到“健康第一”的既定目的。近年来,学生体质健康普遍下降是不争的事实。

(2)高校田径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欣赏高水平田径比赛的能力,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多样化。高校田径教学要重视理论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王兴林.田径运动概论[M].科学出版社,2009.

[2] 黄龙嘎,韦玉,刘秀贞.关于改进高中田径教学现状的三点思考[J].搏击.体育论坛2003(60):71.

[3] 景明.田径运动项目在普通高校中教学现状及发展趋势[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2009,25:218.

猜你喜欢

田径教学困境
跟踪导练(三)
跟踪导练(一)
新课程背景下中职田径教学探讨
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普通高校田径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亳州市城区中学田径教学的现状和策略研究
神奇的设计师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
初中田径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