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刍议
2017-10-21侯静
侯静
摘 要: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这就是说,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创建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困惑与疑问,引导学生在问题中自主学习、合作沟通,激发起他们探究的欲望,获得数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动提问
【中图分类号】 G6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5-0084-02
前言:
新课程提出:课堂评价不仅要关注教师,更关注学生,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善于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从而有所感悟,有所创新的能力。作为一线教师,高效的数学课堂就是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而作为基础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充分假设,并沿着不同的方向自由进行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答案。
一、课前联系现实生活,点拨提出问题
鉴于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的这一特点,学生往往感到数学知识难以学懂,尤其是解决数学问题更让学生感到神秘。因此,“解决问题”的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使之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来。例如:在教学求部分“解决问题”时,我出示这样的例题:妈妈有8元钱,买苹果用去7元,还剩多少元钱?这让学生在一开始学习“解决问题”时就感受到解决问题来自于生活,这样就很容易掌握所要解决的问题数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和解题方法,消除“解决问题”的畏惧心理。这样不但培养了學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数学是一门无处不在的学科。
二、课中利用情境教学,成功开启问题
在教学中,我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新课程内容后加深巩固练习,并弹性的为学生独立安排一段时间,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本节课程当中所学习的知识内容和日常生活相联系起来,从现实生活当中提炼出一些数学问题,利用补充实例的方式来增强生活数学与课本数学的内在联系,促使学生能够切身的感受到生活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使得学生能够真正的爱上数学。例如,在教授“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相关内容之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而后便有学生提出:“学校操场面积那么大,应该怎么去计算呢?”在该名学生提出问题后,其他同学议论纷纷,有的说是:“应当首先确定操场的形状,之后才能够确定怎么测量,以及相关的计算方法。”有的则说:“可利用卷尺或绳子测量,再利用相关计算公式计算”,还有学生提出:“可将操场划分成几个部分,几个人互相合作测量”。通过此种情境引导的方式由学生身边所经常接触到的事物来提出相关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去自主探究解决,不仅可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合理的应用于日常的实际生活当中,还可促进学生加强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的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三、课堂教学有效导引,培养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确,提出一个问题,特别是 一个好问题是难能可贵的。它不仅要具有提问题的意识和勇气,而且还要具备直觉的洞察能力、见微知著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求异性思维能力,提出问题的过程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而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大多数老师上课的特点是:老师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就忙于应付,往往只重视了结论轻视了过程。只关注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几乎没有提出的问题的时间。学生没有问题就不善于思考,就不会用疑问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就不会有创造性。因此,我们应给学生创造问题意识,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首先,老师应使学生明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道理。其次,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同时,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摸索,大胆创新。
四、教授分析方法,提升解决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当学生面对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而面对现实问题,教师帮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探索解决方案,也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意识的根本所在。
1、首先学会分析数量关系
在遇到应用题时,这一步就是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的开始,也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步骤。无论解决简单问题还是复合问题,都要认真分析已知条件之间和已知条件与问题的数量关系,才好确定解答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条件入手;另一种是从问题入手。前者比较容易掌握,从问话入手稍难一些,但能使学生从整体出发,根据所解的问题想出所需的条件,从而较正确地确定“中间”问题,达到解题目的。
2、然后理清解题思路
理清解题思路,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继续。就解决一般的问题来说,它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在小学教学中,解答复合问题时有必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这往往要与上一步的分析数量关系或下一步的解答合并起来。因此,教学时在这方面适当加以训练,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合作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好处。
3、最后正确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最后阶段。如果说前面各阶段主要是思维的过程,那么这个阶段要产生思维的结果,当然这个阶段也是有思维过程的。例如解答每一步要选择哪两个已知数量,进行何种运算,如何使计算正确等,都要深思熟虑,这样才能得到最终的正确结果。
五、总结:
總之,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教师要处处注意引导,强化提出问题的意识,并积极为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数学学习和生活中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在“解决问题”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创设应用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学生如何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 吴恢銮,施娇娥.开放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提问能力[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4,(4).
[2] 覃武伦.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