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农牧区配电网抢修效率提升措施研究
2017-10-21马麒
马麒
摘要:随着农牧区电力对供电要求的不断提高,在系统故障研判功能尚未实现的时期,快速抢修恢复供电成为目前优质服务的一个难题。本文通过对影响高原农牧区配电网抢修效率的几个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改进措施,对高原农牧区配电网故障抢修效率提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原农牧区;配电网;抢修效率;提升措施
配电网的供电质量影响着农牧民创收增效,但是线路故障造成的停电给优质服务工作造成很大困扰。为满足新时期下的电力供应要求,在发生故障后能够迅速抢修恢复供电,需要提升抢修效率,降低故障停电对农牧区群众及电力企业造成的损失。
一、影响高原农牧区配电网抢修效率的几个因素
高原农牧区配电网大多为D、E类供电区域,供电面积广阔,自然条件恶劣。近些年来随着优质服务的不断推进,农牧区配电网抢修效率一直受到用户的关注,若抢修不及时,对用户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将导致客户投诉。影响高原农牧区配电网抢修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影响、配电网供电能力不足以及电力部门在抢修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等,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环境影响。高原农牧区配电网所在的地形环境复杂,山区、沟壑等地形给故障抢修造成较大的困难,车辆、大型机械无法达到故障处,存在一定的交通安全风险,仅靠人力抢修,效率难以提高。同时,高原农牧区气候复杂多变,恶劣天气频繁,暴风雨、雪等天气频繁,对故障抢修影响严重,这种情况下存在较大安全风险,导致故障不能及时处理,影响正常供电。另外,配电设备长期在恶劣气候条件下运行,部分地区因海拔高度影响,设备的正常性能下降,容易发生较多的隐蔽性故障,故障原因查找较为困难。
2.配电网改造滞后。高原农牧区配电网现状为用电负荷分散,线路供电半径普遍过长,农牧区配电网规划、建设及改造相对于城市配电网仍存在较大差距,网架结构主要为单辐射式,运行方式单一,联络开关很少甚至没有联络开关,可靠性较低,线路安装分段、分支开关较少或定值设置不合理,发生故障时容易造成全线路停电,影响范围大,抢修人员在查找故障原因时花费时间较多。配电网网架薄弱,改造进度滞后,导致配电自动化发展未及时跟进,故障指示仪及FTU等设备未发挥作用,不能够快速定位、自动切除故障。
3.抢修机制不完善。电力部门未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应急处置预案,发生故障后抢修开展仓促,抢修人员、物资等没有进行统一调配,盲目出工,未能实现科学地组织抢修。抢修过程中现场抢修人员沟通汇报制度执行不到位,抢修指挥人员无法实时得知抢修进展情况,抢修指挥较低。
4.抢修人员技能水平较低。高原农牧区条件艰苦,气候恶劣,近年来农电员工管理呈现只出不进的形势,离职率逐年增加。虽然可以通过辅助用工解决了一部分人员紧缺问题,但是新进人员没有长期工作的意向,流动性大,培训工作开展困难,具有处理配网故障丰富经验的员工少,抢修队伍整体技能水平不高,故障查找技术手段单一,故障抢修效率提升困难。
二、提升高原农牧区配电网抢修效率提升措施
提升高原农牧区配电网抢修效率,首先要减小停电范围,缩短停电时间,迅速、准确的找到故障点;其次是在故障抢修过程中按照应急机制各负其责,快速、正确的执行,排除故障。针对两个关键的环节,制定以下提升措施:
(一)加强高原农牧区配电网建设改造。
1.优化网架结构,提升高原农牧区配电网供电水平。电力部门应根据高原农牧区配电网的运行现状,梳理供电能力不足、线路及设备老化、高故障率等问题,做好配电网改造规划,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线路分段率、联络率,故障时通过线路分段和联络开关,及时调整线路的运行方式,快速为非故障区域恢复供电,减小停电范围。配电线路通道规划应尽量避开山谷、沟壑等不易通行的地区,为后期的运维、抢修工作提供便利、不造成困扰。通过农网升级改造、技改大修及高故障线路综合整治等项目,提升配电网运行水平,从源头减少故障的发生,提高供电可靠性。
2.加快配电自动化建设。配电自动化是智能配电网的基本特征,对高原农牧区配电网进行自动化改造升级,加装故障指示仪、不对称电流源及FTU、DTU等设备,及时跟进现代配电网发展的脚步。改造后计划接入配电自动化主站,实现对配网自动化设备的远程监测和遥控。农牧区配电网故障抢修应该依托自动化平台,真正实现故障快速定位、隔离,迅速恢复供电的功能,提高抢修效率。
(二)建立科学的抢修机制。
电力部门应根据当期自然环境特点,积极取得气象部门的气象预警,提前做好抢修人员安排等工作,做好恶劣天气前的应急准备,发生故障时能够加快响应速度。并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各部门、班组职责分工,规范抢修流程,根据高原农牧区气候、地域以及有可能发生的不同故障类型,均有相应的应对措施,为抢修人员提供抢修参考。定期开展应急抢修演练,提高抢修人员故障处理技能。当发生线路故障时,按照预案快速响应,按部就班地执行,有序开展抢修工作。
(三)提高人员技能素质,学习应用先进设备及技术。
1.稳定员工队伍。针对高原农牧区条件艰苦的情况,电力部门可适当调整抢修人员的艰苦津贴,切实采取关心一线抢修员工的措施,为农电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及生活条件,为员工提供便捷,使其更好的为企业服务。管理层面应开展多元化的绩效考核方式,完善奖励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管理部门应针对抢修工作及抢修人员的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开展专业技能类培训,将专业知识和具体案例相结合,侧重现场实操,增强培训的实用性,提升抢修人员技能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抢修的质量。建立抢修质量监督制度,从接到故障通知、应急响应、故障处理、事后分析等各环节严格执行监督评价,不断提高抢修员工的供电服务意识和抢修工作质量。
3.利用信息平台及先進技术。抢修过程中可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及便捷的信息服务系统作为辅助,例如使用超声线路巡检仪等设备,能够快速、准确地定位故障,发现故障信息,缩短故障查找时间。配网抢修指挥可利用GIS等系统有效收集故障点周围的环境和线路信息,为抢修人员制定最优的抢修方案,节约抢修的时间。
三、结述语
精准扶贫,电力先行。高原农牧区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影响着千万家农牧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是农牧民群众脱贫的重要基础保障。为保障农牧区配电网发生故障后能够快速进行抢修并恢复供电,需要对目前抢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提升抢修效率,缩短停电时间,减小停电范围,降低故障停电对农牧区群众带来的影响。
(作者单位: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海南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