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秘诀做“骨架”,“立”起精彩作文

2017-10-21赵秀坡

意林图解作文(小学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骨架母鸡写作文

赵秀坡

一篇文章中,材料是“血肉”,中心思想是“灵魂”,而结构则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是文章的“骨架”。同学写作文,应该先建立起“骨架”,然后粘连丰富的“血肉”,才能使文章挺立饱满。

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三种:

1.并列式:即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如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与象共舞》-课的五个自然段,段与段之间就是并列关系,写出了泰国的象与人们和谐相处的亲密关系。

2.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这种关系还可以演变为“分一总”或“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如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彩色的非洲》-课,开头先总写“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然后从非洲的蓝天、骄阳、鲜花、动物、日常生活、艺术等方面写出了非洲的多彩世界,最后以“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3.递进式: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如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课,文中的“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就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层层递进展开叙述的,其中前两个故事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都是在为“负荆请罪”做铺垫。

知道了文章的结构,那么在写作文时,怎样才能建构起文章的结构“骨架”呢?

一、前呼后应,结构严谨

有的同学写作文,随性而为,前边写到的事后面没有照应,后面讲到的问题前边没有交代,让人看了莫名其妙。这样的文章就是没有做到前后照应。要想写好照应,使文章前后贯通,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做到首尾照应.

即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文章开头提到的内容,在结尾时要与之遥相呼应。

首尾照应的形式主要有:

①圆合照应,即首尾内容圆合为一。如上文提到的《彩色的非洲》,开头和结尾就属于圆合照应。

②重复照应,即结尾重复开头的内容。如作文《妈妈是个电视迷》中,开头“我妈妈爱看电视,是个电视迷”写出妈妈是个电视迷,结尾是“唉,妈妈真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电视迷”,再次说明妈妈是个电视迷。

③因果照应,即开头交代事情的起因或结果,结尾点明事情的结果或原因。如《家乡变了样》的开头, “过去,我的家乡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穷山村。这些年,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代了结果,结尾是“感谢共产党,是党的富民政策使我的家乡变了样”,写明了原因,形成了因果照应的关系。

2.注意题文照应。

①对于醒目的标题,作文时要尽量多点题,以便使中心突出。如著名作家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文中每讲完一个故事,就有一段相应的文字与题目照应, “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这样的句子在文中出现了四次,使主题更加鲜明。

②比较含蓄的标题,最好在行文时有所交代,以形成正文与题目的照应,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题目意思和文章内容。如冰心奶奶的《小橘灯》,文中的几处描写就很切题,如“我下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橘子……”“她……把那个小橘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橘灯”等。

3.注意文章内容之间的照应。

内容照应是根据文章的主题,围绕某一件事或某一个物体,使选择的材料始终在这一条主线上。一般是在叙述事情时先设下悬念,吊起读者的胃口,最后在下文中用照应的方法显现出来,给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之喜。

如《变色的碘》-文,开始先设置悬念:

“哇!它变色了!” “哎,它真的变色了!” “真神奇呀!”……整个文逸班炸开了锅,发生了什么事?为何大家会如此惊奇?走,我这就带你去看个究竟。

然后写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只见缕缕青烟从瓶口钻了出来,瓶子里的水却什么变化也没有,这让大家失望极了。

接着这样写道:

原本棕色的水慢慢变成了金黄色,又渐渐地由金黄色变成了淡黄色,最后彻底变成了原来的清水。太不可思议了!

最后揭曉原因,照应前文:

碘酒遇到烟时,会产生一种叫碘离子的物质,它会使沾了碘酒的清水重新变回原来的样子。

所以,我们在写作文时做到前后照应就能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中心更加突出。

二、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同学们平时有没有在一些秧歌表演中见过“抬花轿”?想一想为什么抬花轿总是要表演上坡、下坡、拐弯或者其他高难度动作?这是因为如果走的一直是平坦的大马路,那就没什么好看的了。写文章也是这个道理,文章要想写得生动感人,最主要的就是情节的曲折。写文中运用合乎生活实际的起伏跌宕的情节,往往能获得引人人胜的效果。

在同学们的作文里,有一种常见的情况,就是平铺直叙。这种作文,尽管主题明确,条理清楚,但往往由于缺乏波折而显得平淡无味。要能在文章中写出波折,就要学会以下方法:

第一,要锻炼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波折的眼力。日常生活,本来就不是风平浪静的,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波折。如《“贼”喊捉贼》-文,写一个和“我”个子差不多的小孩偷了“我”家鱼塘的鱼后跑了, “我”在后面奋力追赶:

这还了得?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偷我家养的鱼.我来不及多想,大喊: “站住,偷鱼贼!”撒开脚丫子飞追起来。我家的鱼塘紧挨着大路,两边是碧绿的田野,我俩就“赛跑”似的“你追我赶”。

到了这里,好像就两种结果:追上和追不上。甭急,接着看: “我”在追逐的过程中看到路边有一辆没有上锁的自行车,旁边还有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一个大人正在地里干活。情急之下, “我”骑上自行车就跑:

我气喘吁吁地对小女孩说: “用用自行车。”推着自行车骑上就追。小女孩吓得不知所措, “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我”骑上了自行车,应该能追上“偷鱼贼”吧?事实并非如此:

离“偷鱼贼”越来越近了,那家伙回头一看,见势不妙,斜着跑进地里了。这下我傻眼了,总不能骑着自行车冲进地里去追吧!

骑着自行车没有追上“偷鱼贼”,因为“偷鱼贼”跑进了地里,文章到此就可以结束了。可结果呢?

啥?偷车贼?明明是“偷鱼贼”,怎会变成偷车贼?我掉转车头,刚才那位在地里干活的叔叔正飞奔而来。哦,我恍然大悟,他把我当成“偷车贼”了!

这篇文章,小作者把追赶“偷鱼贼”的过程及引发的误会写得波澜起伏,曲折有味。

所谓“悬忌,指以悬念起头,巧妙穿插,使文章先声夺人,扣人心弦。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新型玻璃》-课开头:

“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出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你也许不会相信,报警的不是值夜班的看守,而是被划破的玻璃。

这样就巧设悬念,引人人胜。

运用倒叙的方法也可以增加悬念,即先写出事件的结果或它的某一重要情节,然后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如《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文开头:

“天哪,这可让我怎么活啊!”上午放学刚进家门,就看见院子里黑压压的一片人,奶奶正坐在地上号啕大哭, “这些骗子,剐了你们都不亏……”爷爷、爸妈,还有街坊邻居都在劝奶奶。咋回事呢?

这样先写出奶奶被骗了的结果,再叙述奶奶被骗的过程:

第二,在文中适当设置悬念。原来上午奶奶骑三轮车去镇里买东西,走到半路,遇到两个问路的中年妇女。奶奶给她们说过之后,两个人便同奶奶唠起了嗑……然后奶奶丢镇里的银行取出了准备给小叔办婚事用的三万元钱, “心甘情愿”地交给了她俩。拿到钱后,二人让奶奶先回家等着,就溜之大吉了。

小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把事情写得紧凑起伏,增强了叙述的吸引力,使文章增色不少。

第三,巧妙使用抑扬法。所谓“抑扬”,就是作者明明要歌颂、赞美某个人、物或某件事,却故意先贬斥一番。由于这样叙述落差太大,就会在读者心里引起强烈的心理变化,从而达到形成波折的目的。如老舍先生写的《母鸡》-文,开始先写母鸡的种种表现令人讨厌:

我一向讨厌母鸡。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

后通过几件事写出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 “我”对母鸡不再讨厌: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一抑一扬之间,前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塑造了一位“伟大的母亲”的形象。这样,“先抑后扬”或者“先扬后抑”运用得体,就能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曲折多变。

三、巧用过渡,上下衔接

过渡就如同上下文的桥梁,缺少了必要的过渡,段落之间就会脱节,巧妙过渡,才能使文章结构完整、周密。文章的段落好像一颗颗珍珠,而过渡语就像根丝线一样把颗颗珍珠穿成一条精美的项链。写作时巧用过渡语能使文章结构更为严谨。如“自从我家买了电脑,不但给我们增添了快乐,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烦恼”就把“电脑给我家增添了快乐”和“电脑给我家带来了烦恼”两部分内容巧妙地连接在一起了。

写作文时可能要用到若干材料,那么,相邻的两个材料之间不能直接罗列,而应该适当加入过渡句(段)。如下面两个片段:

我有一本心爱的书。这是一本很别致的书。无论你在哪儿的书店里,都别想买到这本书。它的名字叫《第六双足迹》。

有一天,我看了《解放日报》刊登的连载小说《第六双足迹》。那生动的故事,曲折的情节,马上把我吸引住了。我真想一口气读完它,可是,每读到紧张的关头就没有了。于是,我便对爸爸说: “给我买一本吧!”爸爸说: “这本书还没有出版呢,到哪儿去买?”

这两段文字,上一段讲了“我”有一本在书店里买不到的书,下一段却用爸爸的话点出了“这本书还没有出版”。这样的两段文字,中间就应该有一个过渡,做一下交代,不能那么着急地让它们连在一起。所以,修改时就要在这两段文字中间搭一座桥——加一个自然段,如“这是本什么书呢?它究竟是从哪儿来的?”这样,上下文就连贯了,使人觉得文气流畅,一气呵成。

文章的结构方式除了以上介绍的总分式、并列式等之外,还有日记式结构、起承转合式结构、方位变换式结构、冰糖葫芦式结构等。同学们在作文时要学会根据中心和材料选择合适的结构方式,不能不考虑谋篇布局,否则就会出现结构混乱或者层次不清的毛病。要避免这些毛病,就要注意合理安排材料,或前后呼应,或一波三折,或巧用过渡,这样才能使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井然。总之,文章是需要結构来支撑的,正如雕塑需要骨架的支撑一样,这样才能使作品挺立峻拔,经得起时间的洗礼。

猜你喜欢

骨架母鸡写作文
浅谈管状骨架喷涂方法
汽车用减震件过盈配合骨架装配模具及装配技术
写作文的烦恼
“超级大陆”发现新物种完整骨架
小丁写作文
周博士考察拾零(六十六)日光温室前屋面开机具作业门处骨架的处理方法
《我爱写作文》的魅力值
藏蛋的母鸡
鸡的一家之母鸡妈妈
一只特别的母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