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7-10-21魏合红
魏合红
【摘要】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音乐家。为那些大多数将来不能成为音乐家的学生们着想,鼓励和帮助他们从音乐中愉悦身心,培养审美意识,是我们音乐教育者所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所在。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讲,就是要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全面开发,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经过近些年的音乐教学实践,我认为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当思维从想象、诱导创新、善于表现等几方面进行引导,不失时机地运用一些教学手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音乐教学 学生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203-02
音乐创造是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基本有效途径,它要求激发学生想象力,激起扩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创作的欲望,唤起其丰富内在的情感意识,启发、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音乐教学中如何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在获得大量知识的同时,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呢?
一、为已学或熟悉的歌曲旋律创编歌词
学生对自己已学或熟悉的歌曲比较感兴趣,他们演唱这类歌曲非常开心,因此创编的欲望愈加强烈。如:在教完《走路》这一课时,我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别的动物是怎么走路的吗?能不能试着再编一段歌词唱给大家听听?小朋友们这下可开心啦,有的唱小狗走路,有的唱小鸡走路,有的唱小猪、小鹿。。。。。。还有的小朋友边唱边情不自禁地模仿起各种小动物的动作,学生唱着自己改编过的歌词,思维想象力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他们还想继续唱,继续编,依然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创编歌词是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它既增强学生自信心,表现力,同时也发展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二、为歌曲创编肢体动作,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
低年级学生,他们自制力不强,特别喜欢边唱边表演,教师必须用自己优美独特的音色和精湛的技艺表演来引住每一位學生,让他们在欣赏美妙音乐的同时陶醉其中,不由自主地随音乐手舞足蹈起来。如:在学习《金孔雀轻轻跳》这一课时,我先向孩子们介绍了傣族的风土人情,让他们观赏了优美的傣族舞蹈,并教会他们简单的孔雀走的基本动作,然后要求他们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歌词大意自编动作,音乐一响,孩子们个个表演地非常出色,在“洁白的羽毛金光照”处,他们抖动着身子做孔雀走的姿势,“展翅开屏河边走”这一句,又做出孔雀开屏姿势,动作很美。当把这一系列动作连接起来时,孩子们对自己设计的动作情有独钟,他们十分投入地做着每一个动作。
用自己的动作来表达歌曲的情感是学生动作协调性的培养和训练,也是学生自然生活中一些习性的自然流露。
三、自编歌曲
无论在家庭或者在学校,我们时常会听到孩子们随意哼唱自编的小曲,这是一种对音乐的喜爱本能的流露。尽管不是多么美妙,但毕竟是他们自由创作音乐能力的体现,我们要适时保护和激发他们更多的灵感,根据高低年级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中高年级可以让他们根据要求写旋律并唱出旋律,低年级小朋友可侧重于参与性,让他们做一些旋律填空和声音的模仿,也可找一首童谣,让学生自己试着编谱,把他们写的好听的录下来给他们听,或者用以前学过的歌词进行编曲。
自编歌曲既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热情,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和想象力。他们的音乐素养提高了,音乐创造力也在不断地提升。
四、用孩子们喜欢的绘画法来表现乐曲
绘画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事,艺术创作是相通的,学生运用色彩、图案来理解音乐不失为一种可行之法,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这时的学生的再造想象占绝对优势,可以让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各自对音乐的不同情感体验发展想象力。如,在教唱《春天里》这一课时,我让孩子们听着音乐,根据歌曲中所描绘的景物把它们用水彩笔在纸上画出来,小朋友们用红色水彩笔画太阳,绿色水彩笔画草地、青蛙,黑色水彩笔画燕子。。。。。。
对乐曲的理解,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而用颜色和线条来表现音乐,就是把音乐具体化,鲜明化。
五、通过音乐形象自编故事
根据音乐的发展编说小故事是孩子们能够做到的,并且喜欢的,孩子们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讲故事,讲故事的过程既是他们发展语言的过程,也是他们一个自由想象天地的过程。如:在教完《到小熊家里去》时,我让学生听着音乐,根据歌曲中的情节自编小故事,个别能力较强的同学在编写故事后,甚至会伴着乐曲来叙述故事。
通过音乐形象自编故事,学生不仅有效地感受、体验音乐,而且还创造性地表现了音乐。
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音乐教师,在传授学生丰富的音乐知识技能的同时,再加入以上几种教学手段,不失时机地进行创造性教育,同时还要善于激发学生创造性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在演唱、演奏、表演中进行独创性处理,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为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