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情唱、轻声唱”的音乐教学实践
2017-10-21冯金平
冯金平
作为一名从专业学校毕业的音乐老师,通过努力成为了一名农村小学音乐专职老师。结合音乐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感悟,我谈谈自己的两点想法。
一、重“感染”,动情唱
在农村实际的音乐课堂上,很多老师就只会重复的老师教唱、学生跟唱,机械而苍白,没有一点激情,淡而无味。
而在我外出的一次听课学习中。上课的年青老师可以说基本功非常棒,钢琴弹得棒,音质也棒。在那堂课上,老师课堂伊始,就用一段优美动听的钢琴旋律把学生带到了天堂般的意境中。接着就是老师用自弹自唱的一首《月之故乡》来导人新课,目的是激起学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可以说开始是完美的,但是这位老师的声音专业有余,而没有亲和力。学生并没有一直跟随着音乐进入,很快学生好像与音乐隔着一堵墙。好在后来这位老师及时调整过来,再唱时能把高位置的共鸣声音转到嘴皮子上。声音更亲切了,好像在和学生说家常话,如同是一股情的热流涌过,与学生的情绪产生了共鸣。奇妙的一幕出现了,那亲昵的声音感染了全班的学生,学生神采飞扬的激情歌唱、鼓掌。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明白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老师的范唱一定要让学生了解歌曲情景,要用丰富的表情语言和肢体语言去引导学生感悟音乐。
我在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每次上课前总是先好好研读试唱。总是先把自己唱得动情了,再去教学生。每当这时,我带着个人理解的音乐出现课堂中时,学生总是被我那饱含着真情的音乐感动了,不由自主地去模仿学唱。而每当我唱到激情四射的时候,学生也会边唱边手舞足蹈起来。在这种“情”与“境”的合力之下,学生们用“心”、用“身体”在体验音乐美,身心掠过一种愉悦的情绪,思维进入积极的状态。
有时我也会利用美丽的图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适当的情境中,使学生可以迅速地融入课堂学习情境中。例如学习内蒙古族民歌《草原就是我的家》时,我让学生看图,放慢一倍速度弹奏歌曲,然后让学生想象在草原上看到了什么?这时学生们都齐声吆喝看到了美丽的大草原,听到了小牧民骑上了小红马,挥动鞭儿奔驰在大草原上,这样让学生们仿佛身临其境,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有时我也会充分释放学生的表演欲望,让学生在听过我的范唱后,与同伴合作表演歌曲中的人物角色。让学生去模仿歌曲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学生为了能够演得生动、传神,会不由自主地去思考去验证,怎样才更好的演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更深了,情感更到位了。
例如学习歌曲《冬夜静悄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伴随激情,用自己的手势、眼神、声音感染学生。刚开始,学生对春夜静悄悄、细雨轻轻飘,冬夜静悄悄、雪花轻轻飘的意境体会不深,读时力度稍强,此时,我马上用柔美的声音、轻柔的手势、宁静的眼神去引导他们,学生们的声音一下子弱了,思绪好像被我拉到了乡村的夜境中,接着学生送老师回学校,山高路陡、雪深风大,那艰难的路程中,此时,我声音急昂,手势上扬,凝重的面部表情一下子感染了学生,他们的声音力度更强了,聲音里充满了激情,充满了对老师的爱。
二、轻声唱,不喊叫
在农村上课时,经常有学生在那里使劲地大声唱。有的时候,我们的农村音乐老师为了让课堂更热闹些,甚至会让学生唱得再洪亮些。这个时候,喊唱就是难以避免的了。
这种歌唱是一种“喊叫”式的,唱出的是又白又散的声音,绝对不可能唱好歌的。 小学生的发声器官正处于细小嫩弱的时期,让学生轻声唱歌体现的正是教师对学生在人性上的关怀,切不可让不正确的歌唱方法使学生的发声器官受到损害。 “轻声”是与大声相对而言的,发出的声音是柔和的、甜美的。在教学中,我运用对比的手法,让学生用“喊唱”的声音、“轻柔”的声音分别唱同一首歌曲,然后让学生们听辨:“哪种声音听起来最美并且嗓子舒服,你能用这样的声音来演唱吗?”学生通过聆听、对比自己的声音,唱出最美的歌声。
例如歌唱《愉快的梦》这首歌时,我虽然引导孩子们小声读歌词,体会歌曲的意境,但有些学生唱时仍然控制不住音量,我让学生们用两种声音分别唱了一遍,让他们比较这两种声音唱出的意境有什么不一样?声音有什么变化?于是学生们得出了“大声唱时声音散、不美,感觉摇的不是梦之船,并且也不是在海上轻轻荡漾。”“轻声唱时音色变化有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声啬柔美、集中,感觉到了轻柔的梦之船在绿色的海上轻轻荡漾,有一种朦胧美,看到的是梦幻中的仙境”o这样学生通过对自己发声的反馈,体验到了轻声唱法带给他们美感,自觉地建立起了正确的声音概念。慢慢地,学生们能用最自然的嗓音歌唱、轻声的歌唱,这样,学生们的歌声也越来越美了。
在唱歌教学中“动情唱、轻声唱”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次总结。让我们用心去教学生,让音乐成为心的外延。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邹庄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