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课程特点出发审视课堂教学

2017-10-21万丽芸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36期
关键词:课程特点小学数学

【摘要】合成课程理念是综合多种心理学派的思想而产生的课程理念。本文试分析了小学数学在新课程改革后的学科特点,发现与合成课程理念有一致之处。基于合成课程理念,本文思考了在小学数学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合成课程 课程特点 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140-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可以看到抱以怀疑态度的质问声渐渐平息,在实践中的一线教师由最初的不知所措,到随波逐流,再到如今慢慢对新课程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这十多年中,是什么使大家议论纷纷,而又是什么使大家重新审视自己多年的教学?是一种理念,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一、“合成课程”的概述

基于心理学对课程、教学的影响,合成课程理念应运而生。以自我实现为核心的合成课程强调情感与认知的整合,包括以下5个要素:(1)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承担责任;(2)强调思维、情感、行为的整合;(3)要求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基本需要及生活有密切关系,并对学生的情感和理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4)自我是学习的法定对象;(5)课程的目标是要培养完整的人。

二、基于合成课程理念,分析小学数学课程特点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经历了近十个春秋,在修修改改中不断历练,形成了一定的特点。

1.师生分责,共同参与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知识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數学素养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在这种素养培养过程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主动探索、思考,形成自己对知识的认识,从而内化为自己知识结构的一个部分。而教师在其中扮演着指导者的角色,指导着学生的学习。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师与生都有自己的角色,分担着自己的角色任务,在共同参与中完成教与学的任务。《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其实这一理念就是合成课程中“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承担责任”这个要素的写照。

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一课时,教师设置一个游戏情境,请男女生分别组队,进行摸球比赛。男生摸到一次篮球记1分,女生摸到一次红球记1分,每组摸30次,哪队得分高哪队就获胜。摸球的黑袋子中分别放有以下几种情况的球:a.3个篮球,1个红球;b.2个篮球,2个红球;c.1个篮球,3个红球。在多次摸球后,猜测袋子中放球的情况,然后开袋验证。在实践操作中,学生能自己根据对游戏公平性的体验探索总结出袋中放球的情况与摸到的可能性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设置游戏情境,在必要时作引导,而学生自己参与活动,体会并得出结论,师生分担责任,形成共同参与的课堂。

2. 且思且行,情感碰撞

合成课程强调思维、情感、行为的整合,即认为学生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密不可分。思维和情感会引起行动的变化,而行动也能体现思维和情感,行动与思维相互促进发展。《新课标》提出:学生学习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这段文字反映了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操作行为的帮助下得以验证和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且思且行的过程。在思和行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对学习的兴趣,这种兴趣帮助学习更好地完成。同时这种兴趣也可化为一种学习的动力,促进学习的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更是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的要求。在三维教学目标中,有一条就是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要求,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作为教学的目标达成。又如三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的教学案例中,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验证中猜测,正是思维和行为相作用的体现,同时游戏情境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大脑积极思维,帮助知识的建立。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什么是游戏的公平性,建立起了对“公平”的一种情感体验。

3.联系生活,发展情智

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基本需求相联系与实际生活相呼应,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合成课程的情感理念。合成课程主张:课程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满足实际需求,这样的课程才能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课程本身的时效性。无论从新课标的指导性要求还是从小学数学教科书的具体编排,无不体现数学知识源自生活实际,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来自于自己的生活,学生能深刻体会到学习了数学知识就能为生活服务。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一课就体现了这一理念。在课堂上学生学习认识的就是生活中需要使用的人民币,在学习的帮助下,学生能由不认识人民币到能看懂标价牌,并会用人名币进行简单的交易。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就成为生活的一种需要,帮助自己更好的生活,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节约意识的培养,那么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理智与情感也同样得到了培养。

4.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又一重要理念。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知识和生活积累,每个学生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小学数学教科书在编排上注重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学生在学习中认识自我,知道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知识需要自己的探索实践,而自己在实践中获取情感体验。在教课书的每一册中都会安排《综合与实践》部分的内容,这些课既是对单元知识的综合运用、对自己知识掌握情况的认识,同时又是对自己本身的一种认识。如四年级上册的综合实践课《认识我们自己》。这节课学生通过统计的方法收集、整理一些班内同学的兴趣状况和特长,既培养学生独立统计的能力,又在互相调查中了解了自己、了解了他人。这节课没有固定的学习评价标准,学生的体会和收获就是对自我的评价。endprint

“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同样也体现了“自我是学习的法定对象”这一合成课程的理念。每个学生都是自己学习的主人,学习的目的在于方法的习得和自主的探索。

5.全面发展,完善自我

合成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旨在學校教育不应只重视智力的发展,更应培养学生的理想观、道德观、文化观,培养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在教课书中经常能看到有关中国古代数学家的发现的小知识和古代劳动人民劳作中的智慧小故事,这是知识的传播,也是文化的教育。数学家的精神,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学生的思想中筑起了民族自豪的钢铁城墙。新课标致力于培养和发展每一个学生,更着力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实践中的理性思考

1.对学生的思考:认识自我,学会选择

在新课程改革后,学习内容和形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那么作为学习的主体需要明白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对方法的掌握更利于自己今后的学习。在学习中要明白自己需要什么,自己所处的位置在哪,将来的努力的方向是什么,作一个真正会学习的学生。在如今素质教育全面施行的大背景下,学校纷纷出现了校本课程、兴趣课程的选修,作为一个明确自己学习目标的个体,应该懂得如果去选择,如何去协调。

2.对教师的思考:深化理解,个性思考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花不同” 是郑毓信教授在讲座《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成长》中提到的一句话。这是郑教授对于教师教学工作的真实写照的描述。一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的学科一般不会改变,所教年级也就是一到六年级,可谓是“年年岁岁花相似”。但每一年教师对教材的体会不同、学生的人不同、教学环境不同,因此教育教学的方法也不会相同。可以说“岁岁年年花不同”。如果教师连续教相同的年级,而使用方法一成不变,那么也就成为不了一个好教师了。教师在接受新的理念时需要有自己的思考,在深化理解后,需要有自己的个性想法,决不能在尚未理解之前,注重形式上地随波逐流。

3.对课程的思考:全面发展,注重特长

学生的全面发展固然重要,但可以看到特长发展不容忽视。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当今的社会充满了挑战。中国的基础教育相比西方应该说是比较扎实的,但中国一个课堂学生人数之多是众所周知的,因此要将如此多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教学,“扎实”的背后也会有“大一统”教育的痕迹。新课程改革要求革新统一的教育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但如果教学中基础知识的量不减,那么又有多少时间和空间进行特长教育呢?个性发展不应仅停留在德育层面,智育层面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萍.玩中学 学中用 促进自主发展[J].学科教学探索,2013.1:42-43.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60-66.

[3]袁振国. 当代教育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72-180.

作者简介:万丽芸(1983-)女,汉族,江苏苏州人,学历:硕士,职称:一级教师,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特点小学数学
外贸英语函电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微课”模式《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