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卷调查的中学生抗挫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7-10-21周语欣

价值工程 2017年32期
关键词:挫折感独生子女挫折

周语欣

摘要: 中学生的抗挫能力是指抵御由于学业、早恋或升学等原因所表现出来的应对能力。本文以问卷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从中学生的抗挫能力的现状调查入手,分析了中学生抗挫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中学生的自我认同度、学业压力因素、情感因素和家庭因素,并对提升中学生的抗挫能力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Abstract: The anti-frustration ability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refers to the response ability in the face of the stress of study, early love or the stress of entering a higher school.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article begins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of the anti-frustration ability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analyzes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bility are the level of self-identity, academic stress, emotional factors and family factors. In the end,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of improving anti-frustration ability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关健词: 挫折感;抗挫能力;学业压力

Key words: frustration;anti-frustration ability;stress of study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32-0195-02

0 引言

近年來,新闻媒体披露的处于青春成长期的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跳楼、凶杀和伤害事件时有发生,事件发生的区域、起因和环境可能各不相同,但究其原因,都与中学生的抗挫能力息息相关。在百度词条上,“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各种活动中所遇到的无法克服的阻碍。中学生的抗挫能力是指抵御由于学业、早恋或升学等原因所表现出来的的应对能力,是中学生成人过程中的应具有的必要的能力。探究中学生的抗挫能力的现状,帮助中学生提高其抗挫能力,使其成为一名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中学生抗挫能力现状调查

1.1 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依托“问卷星”问卷调查平台和作者所在学校完成。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20份,回收问卷408 份,其中男生180 名,女生228名;高一学生136 名,高二学生160 名,高三学生 112名;独生子女248名,非独生子女160名;生源为城镇的学生304 名,农村104 名;低收入家庭的学生 32人,中等收入家庭的学生304人,高收入家庭的学生 72人。来自省级示范中学的学生32人,市级示范中学的学生184人,公办普通高中176人以及民办高中16人。

1.2 中学生抗挫能力调查的总体情况

根据问卷调查的反馈结果,在有效的408份问卷中,承认自己“经常遇到挫折,感到沮丧、伤心和痛苦”的学生占比达到58.82%,其中96.07%的中学生认为自己具有很强和较强的抗挫能力,而真正承认自己不具有抗挫能力的只有3.92%。另外,有41.18%的学生认为自己只是偶然遭遇挫折。

在所有的调查样本中,认为“中学生应该接受心理抗挫能力培训”的占92.16%,而表示“该培训会影响紧张的高中学习,没必要”的占7.84%。接受过抗挫折能力培训长的仅占47.06%,其中:认为有效果的占比70.82%, 而没有接受培训的占比52.94%,占多半数。绝大多数学生认同的有效的抗挫折训练主要来自于“个人自己理清思路解决问题”(68.63%)以及“周围人的开导和帮助”(60.78%),其次为“从社会工作实习经验中学习”(58。82%),最后才是“从学校专业老师的讲座与辅导”(30.98%)中获得。

1.3 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特点

根据调查问卷的样本来源,对中学生抗挫能力进行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

①中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挫折感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

问卷的样本来源主要来自于2017年5月在读的高中生,独生子女的占比较高,且独生子女中经常感受挫折的比例达到72.29%,远高于整体样本的比例。这一结果显示,独生子女对挫折的感受力要高于非独生子女,但认为“自己具有较强抗挫折能力”的独生子女却明显低于非独生子女,说明非独生子女的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高于独生子女。

②中学生中农村学生的挫折感明显高于城镇学生。

参加调查的城镇学生比例远高于农村学生。从样本数据来看,农村的中学生对挫折感的感知比例远高于城镇学生,这有很大原因来自于城乡的收入差异、资源分配差异和教育水平差异。而对于自己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的评价,农村的中学生的抗挫能力又略高于城镇的中学生。

③中学生中高收入水平学生的挫折感与中低收入水平学生基本持平。

问卷样本中,关于家庭收入的样本基本呈现正态分布,调查样本对挫折的感受能力还是对自己承受挫折能力的自评,两类学生的比例基本持平,因此,家庭收入水平并不成为学生抗挫能力现状的主要影响因素。

④办学层次较高的学校的学生的挫折感远远高于低层次学校的学生。endprint

根据问卷结果分析,省级和市级示范学校的学生其对挫折的感受力显著高于公办和民办普通中学的学生。这可能是因为经过中考的重新排位,示范学校的学生承载着更多的来自于社会和家庭的希望,其挫折感会更强。并且对抗挫折能力的自我评价低于普通高中的学生,其承受的压力更大。

2 中学生抗挫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于抗挫折能力的影响因素的调查有84.31%的学生选择挫折的主要来源于“学业成绩”,其他来源的依次排位是:人际关系 >家庭 > 恋爱问题 >其他。将问卷分析结果归纳总结,可得到中学生抗挫能力的主要因素主要体现在:

2.1 中学生的自我认同度因素

中学生的抗挫能力与其自我认同度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在调查问卷中,对自己目前状态满意的同学仅占37.25%。中学生处在自我认识构建的发展阶段,由于生长环境的局限性和认知能力的有限性,使得中学生往往缺乏对自己的正确判断和认知,从而产生痛苦、悲观和沮丧的情绪。

2.2 中学生的学业压力因素

中学生的学业压力是其挫折感的一个主要来源。在调查问卷中,对自己学业满意的同学不到三分之一(29.41%)。而且绝大部分同学对于自己的成绩不如他人而感到担心和忧虑(78.43%),当学业前景不好时,对自身感到忧虑的占82.35%。这是因为在中学生每天的生活中学习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而目前高中生的学习主要并不来源于兴趣和爱好,而是被动地接受高考所需的应试知识。这种学习,往往会给中学生带来很强的挫败感。同时,学业压力也同学校老师有很大的关系,教师的鼓励和指导,会降低学生学业带来的挫败感,而教师的过于严厉和苛刻,会强化学生的挫折感。

2.3 中学生的情感因素

中学生的情感因素包括男女之情,同学之情以及师生之情等。中学生的情感因素也是学生挫折感的主要来源。问卷显示,当恋人或同学遇到问题时,中学生中倾向的解决办法依次排序为:“说出来一起解决”(56.86%)>“找亲友沟通寻求办法”(43.14%)>“自己忍下来生闷气”(27.45%)>“找学校专业老师解决”(23.53%)>“其他”。青春期是中学生情感最丰富的一个阶段。青春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学生在这个阶段渴求着被尊重、被需要和被爱。但是这个年龄段的中学生又由于自利、任性的性格特征,使得往往会产生不被理解而产生人际交往的障碍,从而产生压抑和痛苦的挫折感。

2.4 中学生的家庭因素

中学生的家庭因素主要包括家人的学习期待,经济压力及遇到困难时家庭成员的帮助。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74.51%的学生认为家人的期待成为自身学习的负担,而当自己学业遇到问题时绝大部分学生会与家人沟通(66.67%),而当自己觉得经济压力大时,会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再找父母要钱(54.9%)。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家庭因素是中学生生存和学习的主要支撑因素。而随着整个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和对教育认识程度的深入,家庭的期盼成为学生挫折感的主要来源。同时学生在家庭中的地位日益上升,使得家庭成员呈现出对中学生的过度保护,降低了中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3 提升中学生抗挫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3.1 提高全社会对中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的关注度

中学生是社会和家庭构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关系到家庭稳定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而中学阶段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由家庭走向社会的重要的环节。因此,关注中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提升中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无论是对于社会、家庭还是中学生个人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任务。

3.2 将中学生的抗挫折教育纳入到中学生素质教育的范疇

中学阶段的教育,不仅是知识的教育,更应该是一个健全的“全人”教育,抗挫折能力的教育应该成为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必修课。中学生如果没有直面打击和挫折的能力,即使学业再优秀,在人生的慢慢长河中也终将被击垮,现在许多著名高等院校学生所发生的极端事件就是最好的反证。开展有针对性的中学生抗挫折教育,努力提升中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3.3 强化中学生抗挫折教育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协同性

中学阶段还处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作用的阶段,但落实到对中学生的抗挫折教育,往往出现应该由学校负责或应该有家庭负责的两个极端观点。但对于中学生的抗挫折教育,既需要有学校严格的管理制度,也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正确的心理疏导,从学校和家庭层面构建中学生的尊严感和安全感,从心理层面提升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参考文献:

[1]路永华.基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抗挫能力及影响因子模型研究[J].价值工程,2017(5).

[2]高剑婷,孙越异.大学生抗挫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3).

[3]陈炯波.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现状及培养途径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挫折感独生子女挫折
女大学生学业挫折感现状调查研究
高职生学业挫折感现状调查研究
挫折使我更坚强
人可以承受挫折,但不能习惯挫败
地方普通院校大学生学业挫折感现状解析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生活需要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