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水市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调研报告

2017-10-21任凯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7年10期
关键词:调研报告

任凯

摘要:全程机械化技术是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的重要举措,推广这项技术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良种、 化肥等生产要素的增产作用。目前,推进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成为我市农机工作的当务之急,通过调研对全市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近年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指出今后工作重点。

关键词:粮食作物;機械化;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S233.73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7.10.046

为全面调查和掌握我市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现状和问题,明确下一步推进工作重点和方向,我们对全市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基本情况进行了调研。

1天水农业和农机化发展现状

天水市现有耕地567.03万亩,其中山旱地53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5.05%。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767.51万亩,其中小麦192.4万亩,占比25%;玉米130万亩,占比16.9%;马铃薯13.4万亩,占比13.4%;中药材3.2万亩,占比3.2%;果业144万亩,占比18.9%;蔬菜114.99万亩,占比15%;油菜56.2万亩,占比7.3%。从总的数据来分析,各类作物的占比适合我市地理气候条件和农业发展现状,符合多年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预期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从作物分布上来看,小麦、玉米、马铃薯各县区均有种植,但马铃薯麦积区相对种植面积较少;中药材以甘谷、武山、秦州种植面积较大,各县达到5万亩以上,品种以党参、黄芪、红芪、柴胡、半夏、板蓝根、冬花等为主;果业生产以秦州、秦安、麦积三县为主,达到23万亩以上,甘谷18万亩居第四,以苹果、蜜桃、葡萄、花椒、核桃、梨等品种为主;蔬菜面积武山县39.5万亩居首,甘谷、秦州在16~19万亩之间,主要品种为韭菜、甘蓝、辣椒、洋葱、芹菜、萝卜、茄子、架豆、黄瓜、西红柿等;油菜种植以秦州为主,甘谷次之,均在10万亩以上,其余各县区种植面积在5~8.5万亩之间。截至2016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85.6万千瓦,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达到8.43亿元,纯收入2.83亿元;完成机耕作业440.98万亩、机播100.11万亩、机械收获154.3万亩,分别占年计划440万亩、85万亩和125万亩的100.2%、117.8%和123.4%,分别较2015年同期增长11.5%、29%和35.9%;完成机械铺膜43.1万亩,机械深施化肥102万亩,机械深松整地作业1.4万亩(其中补贴试点1万亩)。

2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分析

从农业机械化水平来看,目前全市小麦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98%,适宜机械作业的面积做到了机械作业,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生产;玉米生产在耕整地方面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但在铺膜、点播环节上还需要提高机具技术水平,提高作业效率和效果,瓶颈问题出在机械收获、废膜回收环节、秸秆处理环节上,机械收获对地膜的压实和损坏导致废膜回收困难,现有玉米收获机具完全不适应当地小地块地膜种植模式,还需要进行深度技术研究和农机农艺融合,待技术成熟后大力推广;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目前已成功推广青岛洪珠系列全程机械化中型机具,少量试验大型生产机具和高效自走式喷杆喷药机。目前仅受限于土地不连片的问题,中药材、林果、蔬菜三大特色优势产业机械化程度处于起步阶段,已经引进试验示范了一大批国内技术领先、经济适用的机具,包括中药材种植机、根茎类药材挖掘机、2F-30型自走式多功能开沟施肥机、7BY-500型运输车(作业平台)、电动剪枝机、2F-30型自走式开沟施肥回填机,做到了果园机械化防霜、除草、植保、施肥和半机械化剪枝、疏花疏果、套袋摘袋。目前中药材和果业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经营规模与机具投资匹配问题、机具利用率低,机具性能不完善,覆盖范围不广等问题。

3近年经验及主要做法

3.1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调查研究

近几年,根据农业部和省农牧厅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实施意见,由市农业局组织,市农机推广站开展了天水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调研,对全市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机械化水平进行了摸底,对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发展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问题、方向和目标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论证,编写了调研报告。

3.2强化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的导向作用

加强宏观规划,科学整合项目,积极引导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向连片区域乡镇、新型经营主体、主要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机具倾斜。积极推进农机新产品引进试验示范,支持鼓励各县区老旧农机报废更新,着力优化农机装备结构。重点围绕主要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的薄弱环节,外引内连,搭建农业、农机制造、科研等多部门合作的科技创新平台,合力攻关,突破适合当地生产条件的全程机械化所需关键环节机具的瓶颈制约,推进农机产品质量性能提升,全面提升全程机械化生产的装备水平。

3.3培育壮大全程机械化社会化服务主体

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要求,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织形式和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攻方向。2016年,我局组织人员对全市农机合作组织开展了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出台了《天水市2016年农机合作社发展扶持方案》,并整合200万元农业发展资金对新建农机合作社、合作社机具库棚建设、急需农业机械和农机驾驶人员培训进行扶持。通过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加强指导和服务,推进多样化创建、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增加数量,扩大规模,规范管理,提高效益,把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农机服务大市场有效对接,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系列化服务。到2020年,全市农机合作社将发展到120个以上,实现全市乡镇合作社全覆盖。endprint

3.4全面创建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点

2016年,我市积极贯彻落实省农牧厅《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实施意见》,加大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投入力度,按照省实施意见,全程机械化区域布局重点县名单,将全程机械化示范点创建工作列入各县区年度考核内容。全市农机推广部门在加强宣传动员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农机示范推广项目,积极引进机具,大力开展技术示范,研究重点技术模式、机具系统和运行机制,引导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开展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降低作业成本,提升农作物比较效益。2017年,全市建设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点35个,其中小麦、玉米和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点21个(每县区3个),其它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点14个(清水县中药材和秸秆、秦安县果园和保护性耕作、甘谷蔬菜、武山牧草和果园、张川秸秆和牧草、秦州中药材和果园、麦积中药材和整村推进)。通过建立全程机械化示范点,树立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以点带面,不断提高周边地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3.5开展技术创新,探索区域化技术模式

我市积极开展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的试验示范,探索总结全程机械化的技术路径、技术模式、机具配套、操作规程及服务方式,加快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市级农机部门在麦积区花牛镇董塬稼禾佳农机服务农民合作社开展了马铃薯、玉米两种作物的覆膜和露地两种模式的全程机械化生产试验,探索分作物、分区域的机械化生产模式;在秦州区太京镇席范村浩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了林果全程机械化生产,初步探索出苹果全程机械化生产的主要模式和机具配套方案,县区也根据各自实际,积极探索总结马铃薯、中药材等作物的机械化生产模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4存在的问题

(1)我市地理条件相对较差,境内沟壑纵横,耕地山多川少,地块小而零散,土地流转步伐不快,规模化经营不足,加之机耕道路建设跟不上,大中型农业机械无法正常作业。

(2)受人口城镇化流动、农资及人工费用上涨、土壤肥力下降、天灾及病虫草害、农产品价格滑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民辛苦一年不如打工收入高,种植效益和种植积极性双双下降。

(3)农业机械结构不合理,农业机械中小型机械多、大中型机械少,动力机械多、配套机具少,尤其是播种机、收获机械数量更少,制约了全市农机作业水平的均衡提高。

(4)地方财力限制,全市农机化投入严重不足,机耕道、农机推广体系、农机大户培育等工作发展滞后。农机综合作业水平低,2016年农机综合作业水平仅为41.98%,远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5)农机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弱,市、县级农机管理服务机构普遍存在办公设备差、工作经费不足、人员结构老化、专业素质不高等问题,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技能、工作方法和手段等不太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乡镇一级未能建成推广网络体系,基本处于“断腿”状态;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社会服务组织尚处于起步阶段,数量不多,水平相对较低。

(6)受农机推广经费制约,适宜机具研发不够,目前市场机具还不能满足山地丘陵地块的机械化需要。尤其是适宜于油菜机播、机收的机械少,玉米的机收还未实现机械化,主要原因是如何处置玉米机收后地膜的回收利用。由于大面积林果在树形管理方面为疏散分层形,行间距枝条互参,影响了中耕、开沟施肥等机具的作业。

(7)没有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机农艺融合创新机制,主要农作物栽培模式不适应机械化作业要求,且栽培模式因地多变,导致农机研发引进及推广速度远远滞后,农机农艺融合度不高。同时,受农机田间作业标准体系不健全、农机作业市场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缺乏监督管理,导致农机田间作业质量参差不齐。

5对策及建议

5.1强化工作职能,提升服务水平

(1)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以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为抓手,按照技术先进、科学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原则,将补贴资金向新型经营主体、主要农作物关键环节倾斜,支持老旧农机报废更新,持续增加现代农机装备总量,不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2)加大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提升辐射带动作用。市、县区农机部门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依托,围绕我市小麦、玉米、马铃薯种收环节和林果、畜牧、蔬菜、中药材生产关键环节积极开展以点示范。市级通过争取农机化科技项目,引进急需机具创建示范基地,每年建立2~3个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点,开展种收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探索在丘陵山区可复制推广的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装备配套方案和生产经营模式,促进主要农作物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县区按照当地作物分布情况,选择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群众科技意识较强的川塬区、浅山区创办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点,示范点要覆盖1/3以上的乡镇,以小麦、玉米和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为重点,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注重全过程机械化生产,注重扶持新型农机经营主体,注重农机作业质量,注重示范带动效应,通过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机经营主体干,加快普及主要粮食作物重点环节和关键环节农业机械化技术,促进“先进、实用、高质、高效、环保”农机装备的推广应用,推动丘陵山区主要粮食作物从传统作业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3)抓好农机信息体系建设,实现农机作业信息互联互通。加强乡村、农机合作组织农机网络建设,形成以市、县、乡、村公益网络为基础,农机合作组织、农机经销企业为补充的农机化信息服务体系,加强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和发布,及时为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机服务组织提供及时、准确、安全、可靠的农机服务信息,架起农机服务供需双方桥梁。

(4)强化农机监管,提升服务水平。不断完善农机化作业标准体系,加强农机供应市场、作业市场、维修市场和農机安全监督管理,妥善处理农机投诉,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和黑车非驾等违法行为,维护全市农机市场秩序,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5.2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创造农机作业环境

进一步加强农机、农艺、园艺部门沟通协调,在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中,综合考虑农艺、园艺对农机化生产工具、作业方式、作业质量等的要求,统筹安排,为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营造良好作业环境。

5.3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农机作业市场

继续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织形式和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攻方向,从2016年起,每年整合农业发展专项资金200万元,从业务用房、库棚、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机具购置和培训服务入手,通过以奖代补、机具补贴等方式积极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每年新注册农机专业合作社21个,重点规范13个(农机装备规模100万元以上5个、50~100万元8个)。在抓好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同时,围绕农机零配件供应、维修、租赁、中介和油料供应,大力发展农机作业配套服务,积极培育农机作业市场,为农机作业主体提供全方位支持,提高机具利用率,增加农机社会化服务效益。

5.4加大资金争取力度,保障发展所需资金

进一步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农机科技推广和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等农机项目的争取力度,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置农机新机具、推广新技术;积极向市、县区党委、政府汇报,争取市、县区财政列支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经费、机耕道建设、农机田间作业试点和农机合作社建设专项,增强自我供血功能,整合农业发展资金,通过财政资金引导,撬动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参与农机,推动全市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5.5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宽松发展环境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介,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为农作物机械化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在农业信息网上开辟专栏,集中发布各县区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工作进展、成效和农机作业信息,供农机部门学习借鉴和引导农机作业组织生产。各县区要及时总结推进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通过召开现场观摩、开设网上专栏等形式加强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推进。endprint

猜你喜欢

调研报告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一图看懂十九大报告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齐续春率队赴攀枝花调研
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