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需要“动态”课堂

2017-10-21茅燕菲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预设动态科学

茅燕菲

x

【摘要】一线教师进课堂前,应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已有知识的程度,做到科学预设。应时时关注学生的表现、学生的情感需求,并非简单地将教案“进行到底”。预设应该踏实做到“备学生”,生成应做到“有学生”。

【关键词】动态 课堂 科学 预设 教学方法

古希腊有一则寓言:有个渔夫,每次出海打鱼之前,他都要到市场上去看看,什么鱼的价格高,就去捕什么鱼。有一年春天,墨鱼的价格最高,他便去捕墨鱼,结果打上来的全是螃蟹,他非常懊恼地空手而归。等他上岸后,才得知市场里螃蟹的价格涨到了最高,于是他决定下次去捕螃蟹。然而第二次出海,他打上来的全是墨鱼,他再次一无所获。回到岸上,他后悔不已:原来墨鱼的价格又高了。于是他发誓下次不论是墨鱼或是螃蟹他都要带回来,可是第三次出海他什么也没有捕到,那个春天,他一无所获。这只是一则寓言,在我们的传统教学实际中,虽没有这样愚笨的“渔夫”,可常有这样的认识与行为:上课就是执行教案所“预设”程序的过程。如果一味追求课堂上即时的“生成”,也许这堂课会热热闹闹,但因为缺乏目标,会出现无的放矢的现象,这一点在我执教苏教版第三册《大禹治水》课文第一课时时深有体会。

[片段一]

齐读课题,学生在第一遍初读完成后,我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课文中生词,接着去掉拼音试图让学生有感情的读一读,我备课时的初衷——课文学生提前进行了预习,读准字词应该不难,这一环节主要帮助学生理解部分生词,如滔滔,感激,洪水……毕竟我们在用各种办法探讨怎样更好地进行词语教学,上了一年的专题班(研究词语教学)的我怎么能不照这个目标去完成任务呢?个别读时,我请班级中成绩中等的学生读,学生像往常一样,正确地朗读这些词语,和我的要求似乎有差距。“你能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吗?”我放慢了语速,将要求重复了一遍。学生又把这些词读了一遍,看得出,他很努力,眼睛紧盯着这些词,生怕读错,声音变得更响亮了。可是我希望的滔滔洪水的可怕、老百姓的感激之情并没有读出来,我又请了一个学习成绩在班上能排上前5名的学生,“你理解哪个词,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能!”学生响亮地回答道,“滔滔、房屋、仔细、劈开……”声音更响亮,吐字更清楚,班上的同学和他一样,认真地在听,可他们并没有明白我的意思。

我有点失望。

[片段二]

师:

1.读了这一自然段,你体会到什么?

2.哪些词让你有这样的体会?(红笔勾,并播放洪水来时的录像)

3.你能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吗?

4.如果你在现场,你看到了( ),听到了( ),你想说( )……

我按照课前的准备一步一步有条理地問着,在我看来此时的问题是有层次的,不能颠倒的,先让学生想,接着说说这么想的理由;然后看录像求证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最后通过练说进行词语的积累,扩大词汇量。在预设时我觉得二年级的学生应该能说出可怕、凶猛、汹涌澎湃、如同猛兽、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四年级的学生说这个很容易)我请了三个学生,他们的回答分别是:

生1:我看到水很大,听到声音很大,我想说洪水很害怕。

生2:我看到水特别特别特别的大(连用了三个特别),声音很响,我想说洪水太可怕了,百姓太可怜了。

我的目标:结合本学期的研究课题,在词语教学时进行词语、句子的积累,于是又重复了一遍我的要求,“你能用一些词来形容你看见的水、听到的水声是什么样的吗?”

生3:水太大了,声音很吵,老百姓真可怜。

同学们开始在下面小声议论:洪水好可怕,水真大,声音好大……

我很失望。学生的想象力哪儿去啦?怎么说出的都是“大”,只是在给大加上形容词?我开始急躁:“声音大得像什么?”“像打雷”“像地震”……我表扬了学生,因为他们离我要的“词汇量”迈进了一步。

可我在课后反思时,却怎么也快乐不起来,“词汇量”不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在上面足足用了8分钟,并且学生说的其实都是病句,我却一个都没有纠正。在上课前我仔细地读了课文,研究了教参,认真地备了课,可这儿的“备”似乎备窄了,仅仅备了教法,备了教材,却忽略了教育的主体——学生。教材是固定的,教材的服务对象是人,教师要从学生的高度审视课文。我教的班级课外阅读量和原来的班级比较,并不大,甚至可以说是贫乏的,他们不会想象到洪水来时,猪圈、牛棚被冲毁了,衣衫褴褛的妈妈抱着生病的孩子在房顶求救……

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必然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推进。因此,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已有知识的程度,乃是科学预设的一个重要前提。在课堂上教师不能限于预设而不敢越雷池半步,不能故步自封于原有的教案之中。调节课堂节奏、教学进度的一个根本标准,不应是教案,而应是学生当时的学习状况。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时时关注学生的表现,学生的情感需求,而并非是教案有没有“进行到底”。课堂上的预设与生成是多么的重要,要想上好课,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是不可缺少的。预设真的应该踏实做到“备学生”,生成真的应做到“有学生”;预设与生成实际上又是对立而统一的,教师只有在既吃透文本、又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充分预设,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合理地引导、适时地促成和有效地利用课堂生成。课堂是动态的,是预设与生成的结合。endprint

猜你喜欢

预设动态科学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科学拔牙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