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育对中职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2017-10-21马芹
马芹
在许多人眼里,中职音乐教育无非就是教学生们唱唱歌,给学生单调的生活增加一些娱乐调剂,这是一种严重误解。客观地讲,中职音乐教學在完善中职学生性格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发现健康正确的审美情趣,提升审美理念
《孝经》有言:“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意思是说要想改良社会风气、改变民间习俗,没有比音乐更好的手段了。在漫长的中国传统社会里,音乐可以是一种与宗教、哲学、伦理等并列的文化形态,它对社会可产生道德伦理的陶冶和教化作用。然而,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随网络流传的一些趣味低下的“口水歌”有的充斥暴力,有的丑化社会,有的“三观”扭曲,这些都对青少年产生许多不良影响,但很多青少年却误以为这就是所谓的“个性”而去盲目追捧、传唱,这应该引起音乐教师的警惕和反思。教师应立足学情,向学生讲清流行通俗与格调不高的区别,阐明严肃高雅与低俗媚俗的优劣;应积极引领学生欣赏优秀音乐,树立健康正确的审美情趣,及时有效把握文化多元化环境带来的机遇,突破文化多元化带来的隐性弊端,发挥音乐美育的最大功能。
二、塑造积极阳光的心理状态,丰富精神生活
毋庸讳言,当前许多中职学生不仅文化课成绩不够理想,对待生活的态度也不够积极。对此,在学校广播里尽量多播放一些积极昂扬的励志音乐作品,鼓励学生传唱一些阳光乐观的流行歌曲,音乐老师也可以教唱一些热情奔放的优秀作品。针对中职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特点,音乐教师也可以精选一些传递正能量的歌曲推荐给学生。《我的未来不是梦》唱出青年人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我相信》使人激昂振奋,《男儿当自强》《隐形的翅膀》《海阔天空》等经典励志歌曲则唱出了直面人生困难的勇气……当然,除了这些流行歌曲,音乐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欣赏一些高雅音乐。比如,带领学生欣赏贝多芬的《命运》,感受其宏伟结构、澎湃气势以及作品中传递出的坚毅刚强、热情乐观的精神。可见,音乐在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塑造以及精神生活的丰富等方面能产生广泛、潜在的影响与作用,促使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三、养成纯洁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三观”
优秀的音乐作品是情感的艺术,是美的表达与传递。让学生经常与优秀的音乐作品为伴,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比如,民谣歌曲《成都》的传唱,引起很多青年学子的追捧,优美的旋律、蕴含着离愁别绪的歌词都能给学生带来许多情感的共鸣,启发学生要珍惜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怀念那些美好的过往。再比如,让学生学唱《懂你》《父亲》《母亲》《儿行千里》《烛光里的妈妈》等脍炙人口的歌颂父母亲的歌曲,让他们体会为人父母的艰辛不易,体会父母之爱的博大深沉;歌唱《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爱你,中国》《国家》等一些主旋律歌曲,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使他们明白只有国家的强大富强,百姓的生活才会蒸蒸日上,只有国家安定团结,百姓的生活才能幸福和谐。欣赏聆听这些优秀歌曲,在陶冶学生纯洁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会起到积极作用。
四、培养灵活开放的思维品质,提高创新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年轻人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据着重要地位,音乐是思维能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的发展。”分析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段和方法、鉴赏音乐形象、进行乐理教育的过程是培养人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所以,正规且系统的音乐教育不仅能使学生增长技能,同时也能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比如,在欣赏民乐《彩云追月》时,人们能感受到这是一首描绘浩瀚夜空迷人景色的民族管弦乐曲,风格轻松愉悦、富于诗情画意,表现了在幽淡的夜幕中,云月相逐相映成趣的主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领悟,来谈谈自己对这首音乐的体会。然后老师出示朱明瑛、瞿春泉以及粤剧等三首不同版本的歌词,比较、点评这三首不同的填词所营造的优美意境。如此设计,在增添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拓展了学生思维,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表明,音乐可以提升中职学生的艺术修养,丰富和美化他们的精神生活,对此,中职音乐教师应发挥应有的价值担当。
(作者单位:安徽省霍邱师范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