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远程教育的启示
2017-10-21白雪双
【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结合现代远程教育,阐述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现代远程教育的关系,论述了该学习理论对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在理论基础、指导发展、优化教学中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媒体信息刺激 媒体教学强化 现代远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006-01
现代远程教育是现代教育技术学科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领域,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现代远程教育开启了教育学发展史上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它不仅更新了教学内容在传递过程中的形态,而且更新了教学媒体在教育中的运用形式。毋庸置疑,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教育学的研究范畴,母体教育学理论为现代远程教育提供了厚实的理论基础。纵观教育学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它为其他的教育学习理论奠定了一定的思想萌芽与理论基础,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给远程教育提供了一些参考与启示。
行为主义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于1913年在巴普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吸收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说教育理论而创立的,这种理论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其构成的基本要素是反应,一切行为表现只是多种反应的组合。”因此,“只要能了解环境刺激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就可以设计并控制刺激,从而组成预期的复杂行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下:
1.学习的本质是“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形成
其中刺激是学习主体所在的特定环境,反应则是在刺激作用下主体的反应。学习者学到什么,学的效果如何取决于环境并受环境的控制,而不是由学习者主体自身所决定的。
2.联结与强化在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一个已形成的刺激—反应联结,如果在短时间内不断强化,那么这个联结就会变得更加牢固,也就意味着学习的效果就更好,因此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
3.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过程,认识事物应该要由部分到整体
按照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相关观点,在远程教育教学中,教学内容的传递以及教学行为的实现,关键在于教师和远程学习者之间的反应,这也就是说,学习有赖于教师和学习者个体之间在适应远程教育学习环境时,媒体知识符号信息刺激与自己的接受器官之间所建立的有机联系。只有了解并掌握了教师和学习者个体与媒体信息刺激之间的能动与受动的关系,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远程教育教学和学习行为的实现。
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撑下,远程教育教学过程可以看作是师生在媒体教学信息的刺激下,其个体器官做出一定的反应,从而形成特定的教学媒体联结。同时,在媒体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不断地给媒体教学刺激和主体行为反应之间施加强化,从而实现师生隔离下的远程教育教学行为。
1.媒体教学联结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环境刺激与主体做出反应之间联结的形成,远程教育将是在媒体作用下教学分离的教学环境中,通过建立教师的“媒体教学刺激”和学习者的“媒体教学反应”二者之间的有效联结。同时,在远程教育中,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体技术观察学习在学习过程外显和内隐的行为反应,实时恰当地操作并控制时空隔离下的教学行为,从而实现知识的远距离迁移。对于远程教育研究者而言,只需要研究师生在媒体教学刺激之后所做出的行为反应以及媒体终端接受到的信息输出之间规律性的关系,便能够推断“媒体刺激”与“远程教育教学反应”的联结模式,进而达到预测并控制媒体教学效果和师生教学行为的目的,因此远程教育可以被简化为一定的程式。
2.媒体教学强化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强化在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个已形成的刺激—反应联结,如果在短时间内不断强化,那么这个联结就会变得更加牢固。因此,我们可以大胆设想,远程教育的媒体教学刺激与教学主体反应之间也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媒体强化现象,即凡是能够使得师生教学行为反应频率增加的媒体教学信息刺激称为强化,利用媒体教学强化进而可以控制师生持续地开展教学行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为远程教育的实现提动了一条操作性强的可行性路径,但在实际的远程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远程教育学习环境与传统教学学习环境的特殊差异性以及知识传递的是时空间隔性。因此,在具体的远程教育教学中,应该从学习环境、学习资源以及学习者这三个方面做不断的调整与优化,爭取达到最理想的远程教育教学效果。
1.设计学习环境
构建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要充分注意环境,即各种教学情景的设计,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手段,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营造丰富的学习环境,创造各种刺激条件、安排多种刺激因素,以形成对学习者多方面、多角度的刺激和影响,实现并巩固刺激—反应的理想联结,从而改变学习者的行为。
2.学习资源的运用
“嵌入技术(embedded devices)”是用来描述教学设计者在设计远程教育材料时所用的方法。常用的嵌入技术方法有:陈述学习目标、将学习任务分解成小的学习步骤、交互活动、案例、即时反馈、对重要知识点的总结和列举、学习提示等。
3.学习者主体的实践
首先,学习者主体应该知道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自己设定学习预期从而达到课程学习的目的;其次,学习者应该重视练习的设计,在练习或作业中反复呈现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促进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力量增强,不断加深对这些内容的理解,还有应该加强对学习者的即时反馈,只有当学习者发现自己的反复练习给他带来了满意的效果时,这样的练习才起到强化的作用,才是有意义的练习,才是有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张亚斌.媒体学习情境结构: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J].网络学习环境,2012(02)
作者简介:白雪双(1992.6-),汉族,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