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中华》:年轻化表达展现传统文化
2017-10-21许艳艳
许艳艳
9月3日,纪录片《本草中华》登陆东方卫视,数据显示,第四期CSM媒介研究52城收视0.94%,豆瓣评分9.0。由热播纪录片《本草中国》原班主创云集将来打造,《本草中华》在借鉴此前拍摄经验的基础上,试图用更年轻化的表现手法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在讲好故事与传递知识之间实现新的平衡。
主题分集表现,叙事逻辑清晰
《本草中华》执行总导演袁博介绍,构成《本草中华》主创团队的5位导演平均年龄不到30岁。经历了《本草中国》的热播后,他们意识到看似枯燥的传统文化如果能找到正确的表达形式,依然可以收获不少观众。在积累了一次成功经验后,“本草”团队尝试融入更年轻的表现手法。
在《相传》《五味》《步履》《奇遇》《容颜》《功夫》6集中,《本草中华》借助主题分集这一表现形式,在每集固定的叙事主题统领下,用4?5个不同的故事带出与其相关联的本草,在传递本草知识的同时带领观众体验人生百态。每个故事时长控制在8分钟,节目组要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把包含本草知识的完整故事讲清楚。
“我们希望节目表达可以更加年轻化,相较同类题材纪录片,《本草中华》会增加一部分青春、爱情元素,通过更活跃和更灵动的故事氛围,让传统的中医药知识不再枯燥高冷。”袁博说。
以第一集为例,在《相传》这一主题的统摄下,4个有关传承的故事顺次道来,各故事间呈并列结构。有些故事还留个悬念未解,紧接着就进入下一个故事,节奏紧凑。片尾进行总结的同时将前述未交代完的故事补充完整。留悬念的设置让观众保持期待与好奇,此外,年轻儿子是否接班父亲的本草生意、孙子为爷爷寻找冬虫夏草等年轻元素与年轻主题的表达,也让节目整体更活泼。
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苏六认为,与单纯灌输知识的科普类节目不同,知识型纪录片的人文属性也只能通过人物把知识带出来。“单纯的知识内容是无法打动观众的,融入人文表达、文化韵味,加上影像语言的表现手法,才能感染观众。对这一领域感兴趣的观众可以通过网络等其他渠道实现延伸阅读,从而获得更多信息量和知识点。”
快剪辑详略得当,情感表达流畅
在用主题分集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如何处理故事情感,袁博表示,“我们不反对煽情,但拒绝滥情。”他以第二集百合的故事为例,百合不仅是一味可以入药的本草,同时也蕴含“百年好合”的寓意。因此百合的故事主角就是一对年近70岁的夫妻。二人从同窗时代相恋一直携手走过几十载岁月,相濡以沫、相互扶持。丈夫年轻时忙于工作,对家庭照顾较少,为补偿常年劳累的妻子,丈夫亲自到田里挖百合、蒸百合。饭桌上,丈夫为妻子夹百合,两人相视一笑,故事结束,全程没有多余的表达和赘述。
“在这个故事中,不管是旁白还是拍摄都没有刻意煽情,后期的剪辑也凸显详略得当,不会在用情深处着墨太多,这样的剪辑手法不仅让故事更真实,也让情感抒发更自然。”袁博说。
在何苏六看来,情感互动对于故事而言是必要的,情到深处的处理方式也是可以接受的。“只要不夸大化,尤其是拍摄者自己还没有被感动,就想感动观众,这才是本末倒置。”
袁博觉得,不少纪录片镜头比较长、节奏拖沓,而对于《本草中华》而言,一集四五个故事在不到40分钟的时间体量内讲完,必须借助快剪辑,达到快慢结合的节奏。“一些叙事段落和知识型段落会采用快剪辑的手法,一带而过。节奏加快后,人的情绪会被调动起来,也才能保证短时间内表达足够多的信息。如果全篇娓娓道来,现有的知识量和故事内容根本无法表达完整。而在需要对某段故事加强情感时,就要放慢节奏。但这个慢也要有个度,尤其不能在节奏本身就慢的当下,再融入舒缓音乐导致拖沓、滥情。”
视听语言作为故事的搭配元素,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节奏一旦把握不好,就会出现声音、画面与故事情感脱节的现象。袁博表示,不管是配乐、音效处理,还是解说词剪辑,都要把握好节奏。情感到了,就不必再堆砌太多辞藻。全程都采用快剪辑的手法也不可取,故事要留有情感舒缓的空间。情感到位后就不必再用音乐烘托,否则不免有矫揉造作之嫌。这时反而要安静下来,让观众细细体味那种情感。
至于如何筛选人物故事,袁博表示,“首先,人物要与本草有紧密联系,无论是命运发展还是家庭发展都要与本草息息相关。本草作为人物故事的发展线索,贯穿了人物关系和人物命运始终。同时人物本身还要具备很好的故事性和表现力,确保故事丰满有张力。”
超高速摄影加持,注重画面美感
《本草中华》此次选用了多种药食同源的本草,从枸杞、百合到海带、海参,节目旨在告诉观众,本草并不高高在上,而是与人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至于筛枸杞、扯面这些对观众而言并不陌生的画面,通过慢镜头的呈现,令观众品味美的瞬间。
据《本草中华》节目总导演孙虹介绍,为了捕捉到本草最美的瞬间,《本草中华》全程采用4K拍摄,节奏明快、剪辑流畅,更加入了无人机航拍、升格和高速摄影等特殊手法,使得每一帧镜头更带美感。同时,该片还采用了广告级的超高速摄影,这在纪录片界都是极其罕见的。
这种拍摄的影像风格区别于《本草中国》。袁博介绍,“从画质角度来看,很多药材的炮制过程非常快,无论是切、撒还是落,这些细节不用超高速摄影是无法捕捉到的。”以雕梅为例,一个成熟的雕梅师在小小的梅子上刻上十几刀只需兩秒钟,只有把拍摄速度放慢十几倍,才能看清这一过程究竟是如何完成的。
此外,在看清的基础上,节目团队对画面质感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参考广告拍摄手法,遇到表达颗粒状本草画面的镜头,会借助撒落动作;对于块状的本草,则把它投入水中,通过一层层散开的涟漪增加画面质感,同时也让节目整体更灵动、活泼。
目前,超高速摄影在国内纪录片的应用尚未普及,成本高是主要原因。“超高速摄影对机器、灯光、存储卡的要求都很高,当时节目组专门借了一台超高速摄影的拍摄机器,不包含机器辅助设备都要15000元一天。”袁博说。
此次,东方卫视在8点档力推《本草中华》,用黄金时段播出纪录片,既是对纪录片质量有充足信心,亦是表达了进一步加强平台文化属性与公益属性的期望。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一档运用年轻化表现手法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纪录片并不难找到观众。国家、社会对纪录片的扶持、关注也必将让中国的纪录片走得更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