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演示”法在《微生物学检测》课程中的应用
2017-10-21张姣
张姣
[摘 要] 从培养学生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出发,构建与行业相结合的微生物检测教学内容。对微生物检测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践证明,直观演示法教学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 键 词] 直观演示法;微生物学检测;专业操作技能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3-0164-01
1999年自中央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要求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便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实用操作技能的人才。但近来,伴随社会普遍关注的大学生就业难,学生毕业后显现出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企业反馈学生专业操作技能差,严重地阻碍了高职院校的发展。如何做到高职院校发展基业长青,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如何提高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笔者作为一名曾任知名企业(太极集团)质量检验部微生物检验科科长的“双师型”教师,仅从提高专业操作技能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教学方法。
《微生物学检测技术》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微生物检测专业操作技能,为从事食品、药品、化妆品及环境微生物检验工作奠定基础。特别是微生物检验方法和操作技能,如菌种复苏、传代、保存技术和微生物计数技术,是微生物检验工作者必须要掌握的专业技能。
鉴于微生物自身形体微小、肉眼不能直接见到的特点。微生物检测过程就没有其他化学检测法直观和立体。怎样让学生对抽象的微生物感兴趣,怎样让学生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在反复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即“直观演示法”。
一、利用图片直观演示
微生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群微小生物,在普通实验环境中,它无处不在。故微生物检测实验就需要一个相对“无菌”的检测环境——无菌室。无菌室的结构要求异常严谨,无菌室需严密、避光;设缓冲间、工作间两部分,之间设推拉门,力求迂回,避免空气对流;室内墙壁光滑,无死角;室内配以高效空气过滤系统以达到局部百级洁净状态等。让学生基于对文字描述的理解,想象和认识无菌室无疑是枯燥乏味的。加之无菌室的管理要求也非常严苛,要设置专门人流、物流通道;进入无菌室人数需严格限制等,组织学生大规模地去相关企业无菌室参观也不现实。此时,利用图片直观演示可事半功倍。学生通过聆听教师课堂讲解,先于文字层面上认识无菌室构造、功能,再阅览数张企业无菌室照片,对无菌室的理解自然深刻而透彻。
二、利用教学视频直观演示
微生物菌种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重要生物资源,故菌种保存是微生物学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也是微生物检测人员必须掌握的专业操作技能。因用于科学研究和生产的菌株不乏致病菌,所以,微生物实验要求菌株的复苏、传代保存都必须在定期校准合格的生物安全柜内进行。每台国家二级生物安全柜的价格都在3~5万,且其出风口的安装对建筑有特殊要求。针对人数较多的班级,较难满足每个学生都在生物安全柜内实训操作的要求。且微生物本身不能被肉眼直接见到,如采用模拟教学、仿真实训等教学方法则会更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在这样的情况下,可由教学视频直观演示法解决问题。
1.任课老师按照微生物检测规范中相应等级洁净度要求着装,由助教老师全程录制其在生物安全柜内所完成的菌种复苏、传代工作,并培养传代后菌株,使其形成肉眼可见菌落。
2.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教学,播放教学视频、配合教师课堂讲解,并将之培养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并在课堂上传阅。
3.实训课上,学生以灭菌后纯培养物为待传代菌株进行实训,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排除微生物的安全隐患。整个菌种接种、传代操作细节生动具体,学生兴致盎然。
三、利用实训课示范操作直观演示
微生物检测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掌握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运用微生物检测技能,从事食品、药品、化妆品及环境的微生物检验工作。重点在学生专业操作技能水平的提升。平板菌落计数、大肠菌群检测计数、空气洁净度的微生物检测计数等计数技术均是微生物工作者必要的操作技能。而学生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并无捷径,唯有通过实训课堂,通过老师示范操作直观演示,再加上学生数遍的练习,才能达到操作严谨、动作规范的技能目标。
对《微生物学检测》课程的探索,以培养学生专业操作技能为目标,对微生物检测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实践,在实践中尝试“图片直观演示”“教学视频直观演示”“示范操作直观演示”等直观演示教学法。为评估该方法的实效性,通过座谈式和問卷式调研、通过学生完成“直观演示体会”作业,对比学生技能考试的成绩。统计结果显示,采用“直观演示法”能提高微生物检测教学的实效性,它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轻松有趣,而且对学生专业操作技能水平提升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法。“直觀演示”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叶磊主.微生物检测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