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有效教学模式
2017-10-21陆红迁
陆红迁
摘要:本文围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罗列了三种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法、自主学习法。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主线,以自主合作为手段,具有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信息技术;课堂教學模式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战场,也是学生获取营养学做真人的园地。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学习而使用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孔子说的“因材施教”。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如能找到合适的教学模式,会减少教师的多余灌输性讲解,会创造优质高效的课堂,这也是我们信息技术老师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也是围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笔者罗列了以下三种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法、自主学习法。
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帮助围绕一个教学任务,并在问题的驱动下,积极寻求、应用学习资源,学生间或师生间进行自主、互动合作的学习。任务驱动法是老师把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完成学习任务为主的教学理念,再把学习任务转换为探究式或合作学习。
案例1:在教学《信息》这一课的过程中,笔者先以“原始森林生存实验”的小故事,提出问题,引入课题;接下来把整节课分成了几个任务。
任务一:问题探究什么是信息?教师给出了以下几个话题:医院、学校、交通、田野、表情、家庭;(探究、讨论:身边的信息,同学们马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老师后总结归纳。)
任务二:信息的表现形式?通过展示图片、文字、代码、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弄清楚信息是通过哪几种方式表现出来的?老师总结信息是以指令、代码、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语言等方式表现的。
任务三:获取信息的途径?一组颜色图片的展示,学生回答用眼睛感知;几种不同气味的实物,让学生知道用鼻子闻到……教师告诉学生,客观世界还有许多信息是人们不能直接去感知的;如微生物结构、听听远方亲人的声音……人们通过感觉器官的延伸来感知。
任务四:信息的特征。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它具有许多特征。教师可布置一些实例,师生共同探究,领会信息的基本特征。
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C层学习能力强和个别中等偏上的学生加入;B层的学生的知识容量也不小,争取更上一层楼;A层同学脚踏实地从基础抓起,端正好态度。
案例2:在教学《目录制作》这一课时,笔者设置了一个小环节:每位同学准备好课本,迅速找到“音频文件类型与播放”在课本中的页码,教师可让B层学生分享经验、给C层同学自主探究任务:观察课本的目录,说说目录页的作用?
在制作目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呈现制作好的目录结构图,并提出问题:这个目录怎样制成的呢?学生会回答:手工制作。学生在手工输入过程中,会发现做出来的作品既不整齐又不好看;这时候教师可以把手工的作品和成品做对比,并设置疑问:这是什么原因?教师可以让C层的学生探究,得出的答案是:原来有更好的方法——自动生成目录,使用起来即方便又简捷。教师给B层、C层学生搭建一个小任务:让学生预习书本P43页插入目录,跟着书本的方法尝试着生成目錄。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发现“错误,未找到目录项”的字样——目录生成不了。师生让C层学生探究:插入目录之前,需要设定标题样式,学生顿时毛塞顿开。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根本目的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任务,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教学目标。自主学习型课堂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满堂灌的舞台,而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的一个场所。
案例3:在教学《制作封面》这一课的过程中,笔者把教学的一个基本实例分成了几个板块:①版面大小的设置和背景的添加——对封面的背景设置纹理和矩形图片;②艺术字、图片的添加——对封面设置标题和装饰图;③文本框的添加及填充颜色——作者、出版日期和说明的文字;每个板块的操作方法,教师预先用录屏软件预先录制好操作步骤;学生可观看学习视频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接下来,教师可适时追问:艺术字、图片的缩小及移动;文本框的缩小及移动;学生发现文本框和艺术字在版面中只能扩大、缩小而不能移动;教师这时可给出小贴士——设置环绕方式,让学生按照小贴士的方法,再移动艺术字和图片。
以上论述是笔者通过平时教学实际对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究,当然在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是丰富多彩的,需要我们全体信息技术教师共同摸索前进,共创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李冬梅.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电化教育.2001(3):17-20.
[2]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