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自主阅读指导
2017-10-21徐敏美
徐敏美
作为近期来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关键词,“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它是素质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意义深远。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感、语文学习方法和语文学习习惯,在这其中,自主阅读学习活动着力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文本,使学生的语文感受能力得到发展、情感受到熏陶,素养得以提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自主阅读指导,进一步确立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优化自主阅读中的方式和方法,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益。
改进理念,给予自主阅读空间
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基于核心素养的新理念,教师要充分凸显学生作为阅读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允许和鼓励他们在阅读活动中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指导他们自主选择阅读伙伴和恰当的阅读策略,使得他们能够愉悦地、主动地投入到阅读中去,促进他们在自主阅读中体验到作为学习主人的乐趣,实现学生共性和个性的协同发展。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莫高窟》一课时,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给予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①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方法来理解和感悟。学生有的大声朗读,有的拿起彩笔画图,还有的设计莫高窟的推广宣传用语等等,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阅读方法的自主性和多样性。②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你最喜欢的那一部分内容重点阅读。说一说你最喜欢莫高窟的哪一方面?并说明理由。同学们有的喜欢彩塑,有的喜欢壁画,还有的喜欢藏经洞……在交流时学生说得有理有据,读得有情有感,达到了较好的自主阅读效果。③组织学生自由分组,分别扮演导游和游客,以不同的角色体验到莫高窟宏伟、神奇的魅力,感受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放手给予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学生的学习兴味更浓,学习效率更高。
延时评价,明确自主阅读方向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为此,教师在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大胆表达的同时,就要着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通过延时评价在阅读过程中探寻学生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亮点;为学生架设阅读成果展示的平台,组织学生以多样化的方式展现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同中获得自主阅读的成就感。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郑和远航》一课时,学生在阅读中产生了争议:对于文中“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没有丝毫炫耀武力、威胁别人的意思,都表示热烈欢迎”的描写,有部分学生认为“如果没有炫耀武力,那些小岛的居民是不可能乖乖地做生意,甚至赠送礼品。”老师以包容的心态,尊重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的独特见解,借助这一契机,让学生到图书馆、互联网等去查找郑和远航的相关资料,一方面了解其时代背景,感受当时大明帝国在周边邻国中的国威;另一方面,通过对郑和宝船长、宽、排水量和载重量等数据的了解,体会当时我国世界领先的航海科技和船只制造技术。让学生带着这些资料再读课文并展开交流,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和评价,让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和能力都得到提升。
合理延伸,拓展自主阅读视野
谢觉哉说:“学和行本来是有机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死书库。”要践行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自主阅读学习活动,教师要建立“大语文”教学观,不仅仅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更要和孩子们一起走出文本,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的拓展和延伸,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将阅读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和校园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自主阅读中注入鲜活的生活源泉,在各種阅读实践中带给学生新的体验和新的感受,在潜移默化中反过来推动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进入再学习、再实践、再提高的良性循环。
比如,在教學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林冲棒打洪教头》时,为了能够使学生的自主阅读更为深入、理解更为透彻,教师设计了如下拓展延伸活动:①布置学生搜集《水浒传》中的故事,举行“水浒故事会”,比一比谁讲得水浒故事最生动。这样由点到面的拓展方式,将课内文本研读与课外自主泛读结合起来,不仅巩固了学生的既有知识,也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积累;②紧扣文中重点,感知人物的鲜明性格。从忍让谦和、武艺高强却深藏不露的林冲,与傲慢无理、盛气凌人、武艺不高的洪教头之间的言行对比,设置校园生活情境——“竞选班干部”,在生活化的场景中体会“礼让为先”和“当仁不让”之间的关系,将语文与生活辩证地结合起来。
结束语
新一轮的课改呼唤我们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发展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为切入点,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语文教学中应突出以“学”为中心,将以往单纯重视知识传递转变为关注核心素养的形成上来,呵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使学生乐读、爱读,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