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画教学就是“拉根线条去散步”
2017-10-21顾春花
顾春花
作为“中国画”独特表达方式的“水墨画”,近年来,其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观照当下的教学现状,我们发现,学生在创作水墨画时感受到的不是自我心灵的解放与舒展,而是处于种种规约、技法之下的压抑之中。学生水墨画教学不是不要技法,但对学生来讲,首先应当激发他们的水墨画创作兴趣,调动其创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某种意义上,水墨画教学就是让学生简单地“拉根线条去散步”。
释放天性,让技能训练不刻板
水墨画教学应当顺应学生的天性、体现个性、彰显灵性,让水墨画创作成为学生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太多的技法框框会限制学生的创作灵感、创作思路。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创作的时空,还学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例如,在教学苏少版美术教材三年级(下册)《水墨情趣》时,笔者让学生充分地看、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水墨的兴趣。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尝试体验将油画棒、水粉等材料结合水墨做绘画,让学生感受水墨和多样画材随机结合的有趣变化,传承和发展传统的水墨艺术之美。于是,一幅幅充满童趣的水墨画诞生了,什么《有意思的脸》《撑着小花伞的姑娘》《幽静的山村》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相继指导学生,如对比“墨破色”和“色破墨”等,让学生在对比中深化对水墨画的认识,拓展水墨画的创作思路、方法等。
生活桥梁,让技法领悟不玄奥
中国水墨画博大精深,那些大师们的水墨画所凝结和汇聚的艺术智慧和水墨功夫是学生们无法望其项背的。水墨画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在自然中、游戏中、生活中领悟玄奥的美术技法。比如,可以让学生观察小草的柔软、嫩绿,观察杨柳筋骨的舒展,观察生活中动物的绒毛、鬃毛,想象风中的树枝形状、麦浪形状等。在教学苏少版美术教材三年級(上册)《水墨画动物》一课前,笔者前三天就让学生们在家里注意观察猪、羊、青蛙等动物的主要特征,如皮毛、姿态、神气等,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上课前,通过观看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学生们发现,画片里的动物都是用水墨画的,别有一番神韻。接着,笔者让学生们结合生活观察和动画片畅谈对水墨的感受、体验。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认为画中有的地方墨浓,有的地方墨淡;有的说有的地方是用“墨点”表示的,而有的地方是用“墨线”表示的;有的甚至说出了有的地方是用“墨块”“墨团”表示的。有了这样的生活感悟,笔者让学生们欣赏大师的作品,如齐白石的虾、李可染的牛、黄胄的驴等,让学生们展开小组交流:大师的水墨动物为什么会成为传世佳作,总结水墨的韵味,传授水墨技法——泼墨法、干擦法等。最后,让学生们选择合适的水墨表现技法,表达自我对所画对象的体认、情感等。
水墨世界,让经典作品不神秘
大师的作品学生们往往感觉十分遥远。在美术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存在着教学上的误区,总认为美术教学是“技”“法”的教学。其实,儿童美术教学首当其冲就是让儿童“感受美”“欣赏美”,然后才是让儿童“创作美”。水墨画教学应该而且必须摆脱传统意义上的“重画轻赏”现象。因为只有在“慢慢走、欣赏”的教学关照下,学生才能逐步内化已有的创作经验,积淀起美术核心素养。教学苏少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水墨山水画》时,笔者让学生们欣赏清代石涛的《山水》、现代陈子庄的《山水小品》、唐代的敦煌壁画等,在欣赏中探寻画家对山水的虚实表现。在欣赏中,抓住学生们容易亲近和感受的要素,以此为切入点,如山石、树木的具体丰富,人物、房舍的简单生动,水雾、云烟的虚无缥缈等,让他们体验、感受、分析。在作品的感知与欣赏中,学生们拓宽了美术视野,领略到了艺术作品的内在之美。诚如著名雕刻家罗丹所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尝试写生,让艺术创作不封闭
传统的水墨画教学往往重模仿、轻创造。教师将学生们圈于教室、囿于教材,使得本该充满活力的水墨画教学变得沉闷和贫乏。为了让学生拥有真切的水墨创作体验、感受,笔者常常带领学生大胆尝试写生,让他们做一个真正的探索者,在学、议的基础上对着活生生的风景进行创作。例如,在教学苏少版美术教材六年级(上册)《水墨人物画》时,由于儿童已经掌握了水墨画基础知识和基本笔墨技法,于是笔者第一课时让他们欣赏教材中的水墨画,讨论如何运用水墨法表现人物。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认为头发应当是干擦,有的则认为是湿染等。在讨论交流中,对于表现人物的主要方面如五官、服饰等渐渐形成共识。然后,笔者让班上的一位学生当模特,引领学生们进行人物写生。活生生的人物,减少了学生们的表现难度,他们专注于水墨特点的把握和方法的研究。经过大胆的尝试探究,学生们画出了生动有趣的水墨人物。
水墨画教学应当给孩子们一片尽情挥洒水墨的自由天空,使得“水墨画”能够成为儿童的“生命·实践”的灵性表达,成为儿童本质力量的生动确证与表征。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拥有专业素养的美术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儿童创作个性和创作风格,让水墨画摆脱成人的老气横秋,显现出童真、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