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网络构建行为、商业模式创新与新创企业绩效
——基于创新创业视角的实证研究
2017-10-21张善良王永伟李意茹
王 伟,张善良,王永伟,李意茹
(1.郑州大学 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2.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关系网络构建行为、商业模式创新与新创企业绩效
——基于创新创业视角的实证研究
王 伟1,张善良1,王永伟2,李意茹2
(1.郑州大学 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2.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创新创业过程中离不开创业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基于创新创业的视角,文章以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创业者动态行为特征方面关系网络构建行为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机制,并采用227家新创企业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业者关系网络建构行为对新创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商业模式创新部分中介了关系网络建构行为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创业能力正向调节商业模式创新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创业者创业能力越强,商业模式创新对新创企业绩效的积极影响越大。研究成果丰富了当前创新创业的相关研究,也对致力于取得高企业绩效的创业者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系网络构建行为;商业模式创新;创业能力;新创企业绩效
一、引 言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创业行为被嵌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之中,这些新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不面临着企业绩效的考验。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21世纪企业间商业模式的竞争已经超过质量、服务之间的竞争,甚至超过生产成本之间的竞争”[1],由此可见商业模式创新作为影响竞争优势的变量之一,已经变得十分重要。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了新行业和新企业应运而生,从无到有、从小变大,如互联网情境下的出行领域,像滴滴公司这样的创业型企业仅经过短短4年的成长无论是在用户规模、客户重复使用率(用户粘性)和城市出行市场占有率方面对传统出租车行业形成了严峻的挑战[2]。一方面,伴随经济全球化以及企业国际化趋势许多中国创业者直接参与全球市场,并购国外的企业和战略性资产[3],甚至有许多企业绩效表现优秀的本土企业如华为公司、阿里巴巴、小米科技成为创业者心中的典范;另一方面,中国还有大量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大学生群体和尚未脱贫的农村人口,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希望通过创业解决就业和发展问题[4-5]。从创新创业的视角出发,研究创新创业过程中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前因变量及其与新创企业绩效的关系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社会网络理论认为创业者以新进入者的身份参与市场竞争,会受到人际关系(亲戚朋友、同事等)、商业关系(顾客、供应商、竞争对手等)和机构关系(政府、银行、科研机构、中介机构等)的影响[6-7]。已有研究表明,创业者在与外部个体或机构间的网络关系强度和质量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相关信息与资源获取继而影响企业绩效[7-9]。同时,也有研究表明社会网络可能是创业者获取创业资源、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和高企业绩效的关键[10-11],也可能是使创业者产生路径依赖和导致创业失败的重要因素[12]。郭海和沈睿基于山东和陕西两省184家企业的研究成果显示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绩效具有积极影响,并认为商业模式创新为创业者将创业机会转化为创业绩效提供了现实的路径[13]。同样的,阎婧、刘志迎和郑晓峰等从高阶理论视角探讨商业模式创新和企业绩效的关系时也认为商业模式创新会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作用[14]。此外,多项关于创新创业的研究成果还表明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对企业绩效也产生很大影响[15-16]。因此我们认为创业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在创业者网络关系和新创企业绩效间可能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回顾从社会网络理论出发研究创新和企业绩效的文献发现以往研究多从社会网络的具体特征如网络连接的数量、强度和质量等静态结构切入[7-9],而少有研究成果对创业者动态行为特征如关系网络构建行为进行相关说明。创业者的关系网络构建行为指创业者与那些能够给企业带来潜在帮助的个体或机构建立和保持网络关系的行为[17-18],具体表现为积极与网络伙伴交流信息和资源并提供人、财、物等方面力所能及的帮助,保持信任、合作、互惠的稳定关系的行为。创业者关系网络构建能力越强,就越有机会在不确定环境中开展更过的关系网络构建行为,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和资源。
本研究主要关注创业者动态行为特征方面关系网络构建行为对商业模式创新和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在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基于创新创业的视角,以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创业者关系网络构建行为影响新创企业绩效的关系模型,并以227家新创企业创业者为研究样本,采用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了假设检验,验证该理论模型。
图1 理论研究模型
二、理论与假设
(一)关系网络构建行为与新企业绩效
社会网络理论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有助于人们获得超出自身能力的信息与资源,从而为个体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会[11、19]。可以看到的是创业者在所处社会网络中频繁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互动是其获取情感支持、中肯建议、新机会信息的重要来源[17-18],也为其提供了低成本学习机会,帮助其提升战略勾念能力[20]。具有更多关系网络构建行为的创业者可以与外部个体或机构保持频繁的互动,建立并维持信任、合作、互惠的稳定关系。在关系网络构建过程中,不同渠道讨论、学习和交流得到的知识、信息和资源也有助于创业者尽快具备企业创建和运营的能力并将其运用到自身的创业实践中,以改善企业绩效。曾萍等人在对社会网络中的政治网络战略进行细分研究时认为良好的政治网络是企业重要的战略资产之一,有助于帮助企业获得诸如政府补助、低息贷款和税收优惠等[21],因此新创企业可以通过与政府建立政治关联的网络关系来克服“圈外人劣势”,提升创业绩效。也有学者提出创业绩效的提升依赖于创业过程中创业学习的多样性和异质性[15],而关系网络构建行为所形成的多样化情境关系将有助于创业学习多样化和异质性的实现。不同构成的关系网络可以促进不同知识、经验和信息的交流,创业者可以通过构建多样化网络节点和获取创业信息与资源来使创新创业活动得以更好更稳的推进。以企业融资方式中的风险投资为例,在获取风险投资的过程中,创业者如何选择潜在的风险投资商,如何与潜在的风险投资商建立关系并产生互动以提升融资成功的可能性?这些都显著依赖于创业者关系网络构建过程中的机会与开发、信息和资源的整合。张玉利、杨俊和任兵以社会网络与创业机会的关系为研究主线的实证研究结果也表明,创业者在社会网络中所嵌入的网络规模、网络资源和网络密度在创业经验的中介作用下正向影响创业机会的识别和开发[22],并在后续关于创业认知的研究中认为创业者在社会网络中所形成的社会认知会对创业结果即新企业绩效产生影响[23]。甚至有学者认为社会网络里的创业者所表现出的情绪应对和调整能力在其从创业失败中恢复并重整旗鼓选择连环创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4-25]。基于以上的分析,本研究提出假设1。
H1:关系网络构建行为对新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二)关系网络构建行为与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发展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背景下企业面临的挑战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企业商业模式对于环境的适应性,有效的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适应竞争环境并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商业模式创新是公司以新的流程和机制来创造价值的方式[26],也是对企业进行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的基本结构进行系统层面的创新[27]。商业模式创新过程往往需要企业不断搜寻、冒险和尝试,表现为企业探索式学习或探索性创新过程,也是创业者在动荡的商业环境中整合各方信息和资源,并用一个新的思路和模式来实现关键资源、关键流程、赢利模式和客户价值主张优化的过程[28]。不仅为顾客带来价值,而且可以为企业和网络伙伴提供有吸引力的价值回报,从而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
Perry和Shalley认为一个常与外部社会网络保持联系的个体,不但有机会获得大量新的知识和信息,把其他领域已知的想法应用于新的领域,而且可以通过运用这些想法扩大个体解决问题的思路[8],即在创业者关系网络构建过程中获得的这些来自其他领域的知识、信息和资源可以促进新思想的产生。当创业者与外部网络保持有频繁的联系时将在商业模式的设计和选择上有更好的创新表现。可见具有较强关系网络构建能力并不断进行关系网络构建行为的创业者相比与普通创业者更加有能力寻找恰当的网络伙伴并借助关系网络中获得的相关资源应对创业初期的各种风险。同时,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企业系统层面的创新可能不仅仅包括单项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还要涉及整个价值链体系各个环节的重塑和流程再造[27],这也需要创业者妥善处理利益相关者的诉求,维护和保持社会网络成员的良好关系。因此在新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时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创业者关系网络构建行为的影响。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假设1。
H2:创业者关系网络构建行为与商业模式创新正相关。
(三)商业模式创新与新企业绩效
商业模式创新成功往往会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促进作用[28]。这主要是因为商业模式的创新是在原商业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的,既吸收了原商业模式的中的积极成分又通过关键资源、关键流程、赢利模式和客户价值主张的优化帮助企业形成适应环境变化的动态能力,并在市场中表现出与竞争对手相比无可比拟的优越性。①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资源”来看,新创企业通过内外部关键资源的整合和调整可以弥补自身能力的不足,减少或降低资源有限的束缚,从而具备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基本能力,为创业绩效的获取奠定基础。②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流程”来看,通过企业关键流程的优化降低成本、改善服务,新创企业以创新的运营流程完善企业供应链体系,保障企业价值创造的正常、高效进行,促进新创企业绩效增长。③从商业模式创新的“赢利模式”来看,新创企业通过赢利模式的重新设计进一步创新了从产品和服务提供到利润取得的流程,并设计一套兼顾网络伙伴各方利益的分配规则。新模式下即能实现企业自身赢利目标又能使得企业价值链中各参与主体都能按照约定的利益分配规则从企业发展壮大中获得可观的收益,帮助新创企业在满足网络成员价值增加的同时提升新企业绩效。④从商业模式创新的“客户价值主张”来看,实施商业模式创新的新创企业更加注重客户价值的实现,从顾客需求的角度思考企业行为。通过为客户创造和传递新的价值扩大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中的影响力,从而支撑企业核心业务的发展并带来更高的新企业绩效[26]。已有的多项研究成果也表明,商业模式创新有助于新企业绩效的提高。如Zott和Amit的研究认为无论企业选择以新颖为中心还是以效率为中心来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其行为的结果都会对创业绩效产生积极影响[29]。郭海和沈睿的实证研究结果也认为企业将创业机会转化为企业绩效的过程中商业模式创新可以显著改善企业绩效[13]。阎婧、刘志迎和郑晓峰研究环境动态性作用下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时也认为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绩效正相关[14]。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3。
H3:商业模式创新与新企业绩效间存在积极关系。
在以上关于创业者关系网络构建行为、商业模式创新和新企业绩效关系的论述中,创业者关系网络建构行为有助于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而商业模式创新会对新企业绩效会产生积极作用。本文认为创业者关系网络建构行为可以通过影响商业模式创新进而正向影响新创企业绩效。基于创新创业的视角,我们对关系网络构建行为、商业模式创新与新创企业绩效间的关系做出假设4。
H4:商业模式创新在创业者关系网络构建行为与新企业绩效具有中介作用。
(四)创业能力的调节作用
已有研究成果表明创业能力是一个多维概念[15、30],不同的学者对其维度的划分亦不完全相同。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并考虑创新创业背景下新创企业的特性,我们把创业能力细分为机会识别和利用、创业学习、组织运营、构想和承诺四个维度。本文认为,商业模式创新对新企业绩效的作用很可能受到创业者创业能力的影响。这是因为:①机会机会识别和利用是创业者能否成功创业的重要环节,发现社会环境中存在的创业机会并恰当的利用不仅会使得创业者取得创业先发优势,而且可以保证新创企业在创业过程中保持正确的创业方向。因此,很多研究者强调机会识别和利用的重要性,并以此来说明创业绩效的差异[13、15]。②创业学习促使创业者持续地从网络成员处获得和吸收的创业知识,是创业能力中的另一重要方面。通过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或先前经验构建的创业能力会积极影响到创业者的创业绩效[31],尤其是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创业学习对于促进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15、32]。③创业者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包括借助关系网络构建行为所接触和可利用的资源也必须通过企业恰当的组织运营才能高效率的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化为新企业绩效。没有对有限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以及良好的组织运营能力新创企业很难取得较好的创业绩效。④在创业活动中创业构想与创业承诺不仅会影响到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执行、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构建,还会在复杂多变的创业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创业者的创业认同和创业信念。高创业承诺对于创业失败者从创业失败中恢复并重整旗鼓选择连环创业也发挥着重要作用[24-25]。
由此可见,在外部环境高度不确定性和内部资源约束条件下创业者所具备的机会识别和利用能力、创业学习能力、组织运营能力、构想和承诺能力等往往是创业成功者所具备的重要特征,也会直接影响到新企业绩效。具有高创业能力的创业者在商业模式创新成功之后,会更有能力将相关资源用于解决新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从而提升企业绩效的提升;而低创业能力的创业者即便在商业模式创新成功后也难有能力保证企业良好的运营能力,不利于创业绩效的保持。基于此,提出假设5。
H5:创业能力调节商业模式创新与新企业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创业者的创业能力越高,越会增强商业模式创新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高校创业孵化园内入住的办理过工商登记并取得营业执照的新创公司创业者及MBA、EMBA中部分具有创业经验的学员。这些创业群体往往接受过或正在接受高等教育,在国家创新创业背景下利用自己的知识和关系网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切入市场,渴望实现创业梦想。选择这部分群体作为我们的样本来源,也因为这些创业者与我们课题组有着较多的接触和了解,非常愿意接受我们的调研和访谈。这有助于将他们创业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和新企业发展情况在问卷如实的反映出来。在问卷收集过程中,每家创业公司的主要创立者只匿名填写一份问卷,问卷分为两个批次集中发放和收集,第一批次和第批二次之间间隔为1个月的周期。两次问卷共发放300份,实际收回252份,剔除填写信息不完整问卷后实际得到有效问卷共227份。本次数据收集实际回收率为84%,问卷有效率为90%。
在有效样本的结构方面,创业者以男性居多,占比70.6%;其中创业者专业背景方面文科和商科的占比达63.9%;企业数据方面,规模在5~20人间的占比51.3%;调研企业中创业者所选择的行业类别也呈现多样化分布,科技数码、食品餐饮、教育培训和服装摄影四类主要行业占比都在15%~20%间。
(二)变量测量
(1)关系网络建构行为。关系网络构建行为主要采用Perry-Smith JE和Shalley CE及Wolff H G的量表来测量[8、33],研究关系网络构建行为的学者经常使用这一量表[18、30]。该量表包括“与他人互动交流创业信息和知识”、“积极与外部群体或个人取得联系并建立关系”、“在创业过程中与其他群体或个人互相帮助”等10个题项。受测者使用李克特5级评分法来对关系网络建构行为的频率做出评价(1=从来不;5=非常频繁)
(2)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是采用Zott C和Amit R、郭海和沈睿的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量表[29、13],同时参考 Casadesus等人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部分调整,最终形成“在商业模式中不断引入新的方法和流程”、“用新颖的模式将提供产品和服务”等9个题项的量表。
(3)创业能力。创业能力主要是借鉴Man和蔡莉等人研究创业能力所用的成熟量表[15、30],将创业能力分为“机会识别和利用能力”、“创业学习能力”、“组织运营能力”、“构想和承诺能力”四个维度共涵盖8个题项的量表来测量。示例题项包括“您能抓住高质量的商业机会并付诸行动”、“您能合理配置企业的人、财、物资源”等。
(4)新企业绩效。新企业绩效的量表参考了Casadesus等人及国内学者龙静[20、26]等对新创企业绩效的研究,同时结合对创业者访谈的实际情况,从盈利性和成长性两方面进行考量,选取“与同行业相比,贵公司的盈利情况较好”、“与同行业相比,贵公司的客户满意度较高”等5个条目进行测量。
(5)控制变量。不同性别、专业的创业者以及不同规模和处不同行业的企业可能存在差异。比如,男性创业者在关系网络构建行为上可能比女性创业者具有更大的优势;规模越小的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上受创业者关系网络的影响可能更强;不同学科背景的创业者可能在商业模式创新和创业能力上表现出差异性。因此本研究在假设检验时选择了性别(“0”代表男性;“1”代表女性)、专业背景(“1”代表文科,“2”代表理科,“3”代表工科,“4”代表医科)、企业规模(“1”代表5人以下,“2”代表5~10人,“3”代表10~20人,“4”代表20人以上)、行业类别(“1”代表食品餐饮,“2”代表教育培训,“3”代表科技数码,“4”代表摄影服装,“5”代表其他)和市场竞争强度(“1”代表一点也不,“2”代表一般,“3”代表激烈,“4”代表非常激烈)作为控制变量。
四、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一)同源方差分析
同源方差是目前管理学和心理学研究中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在本研究中问卷测量所用题项除控制变量外均使用了李克特5级量表评价法且都由同一新创企业创始人填写,这些问项特征和评价主体使得自变量和因变量来自同一测量源,因而可能会产生同源方差问题。这种由数据收集而非所测构念造成的系统误差不仅可能隐藏变量间的真实关系,而且会干扰自变量和因变量间的联系,甚至会导致错误的研究结论。为使研究结论更具有可信性,本研究首先在问卷测量时进行了过程控制,如问卷的发放和收集在时间上分为两个批次而非一次完成(前后两次的间隔周期为一个月),且所有问卷题项的填写均为匿名制以减少评价者的心理忧虑。其次本研究在数据分析时也进行了统计措施,如使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法将问卷涉及的全部量表放在一起进行因子分析。在通常情况下,检验未旋转的因素分析结果有多个因子析出,且第一个公因子具有合理的解释率(小于50%),就表示同源方差存在的可能性较小或影响较弱。本研究的统计数据显示共析出7个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且所有因子对总方差的解释率均小于50%(单因子最大解释率为38.4%),可以认为此次研究所用的样本数据基本不存在同源方差的问题。
(二)信度和效度分析
在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之前,首先对测量工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以评价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用Cronbach'sα系数作为检验信度的标准,效度分析主要对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运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系数为0.92,适合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其中关系网络构建行为的因子载荷在0.593~0.758间,Cronbach'sα系数为0.881;商业模式创新的因子载荷在0.649~0.827间,Cronbach'sα系数为0.91;创业能力的因子载荷在0.649~0.819间,Cronbach'sα系数为0.901;新企业绩效的因子载荷在0.806~0.875间,Cronbach'sα系数为0.891。表明选用的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收敛效度。
为了检验关键变量“关系网络构建行为”、“商业模式创新”、“创业能力”和“新企业绩效”之间的区分效度以及各个测量量表的相应测量参数,本研究采用AMOS17.0对关键变量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并在单因子模型、双因子模型和多因子模型间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四因子模型的拟合度较好:X2/df=2.64<3;RMSEA=0.068<0.08;CFI=0.93>0.90;NFI=0.92>0.90;TLI=0.93>0.90。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三)各主要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和变量间相关系数
表1总结了各变量及控制变量的平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从表1可以看出:关系网络构建行为与商业模式创新、新企业绩效和创业能力之间是正相关(β=0.48,P<0.01;β=0.46,P<0.01;β=0.45,P<0.01);商业模式创新与新企业绩效和创业能力显著正相关(β=0.54,P<0.01;β=0.32,P<0.01);新企业绩效和创业能力之间显著正相关(β=0.38,P<0.01)。分析结果与本研究假设的方向是一致的,为假设的验证提供初步的证据。
表1 各主要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和变量间相关系数
(四)多层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主效应和中介效应。对于主效应和中介效应的研究假设,我们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层次回归分析来提供数据支持,分析结果详见表2。使用SPSS22.0对样本数据进行共线性诊断,回归方程内各变量的VIF值最大为1.06,表明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层次回归分析的结果具有可信性。关于商业模式创新的中介效应验证需要满足以下4个条件:①自变量对因变量存在显著影响。在放进控制变量之后,我们将自变量(关系网络构建行为)放入回归方程,分析关系网络构建行为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②自变量对中介变量存在显著影响。在放进控制变量之后,我们又将自变量(关系网络构建行为)放入回归方程,分析关系网络构建行为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③中介变量对因变量存在显著影响。在放进控制变量之后,我们又将中介变量(商业模式创新)放入回归方程,分析商业模式创新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④中介效应。在放进控制变量之后,我们将中介变量放入回归方程,分析关系网络构建行为和商业模式创新对新企业绩效的共同影响。自变量与中介变量同时带入回归方程解释因变量时,中介变量的效应显著而自变量的效应消失(完全中介)或者减弱(部分中介)。
表2 关系网络构建行为、商业模式创新与新企业绩效回归分析结果
在表2中,模型1为控制变量对新企业绩效的回归分析,模型2表明关系网络构建行为对新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45,P<0.001),而且R2显著改变,假设1得到数据支持。模型5表明在放入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关系网络构建行为对商业模式创新正相关(β=0.47,P<0.001),假设2得到数据支持。模型3表明商业模式创新对新企业绩效具有正向的影响(β=0.54,P<0.001),假设3得到数据支持。模型4表明同时加入关系网络构建行为和商业模式创新后,关系网络构建行为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系数有很大下降(β值从0.45下降为0.26),且商业模式创新和新企业绩效呈现显著正相关(β=0.41,P<0.001),可见商业模式创新在关系网络构建行为与新企业绩效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假设4也得到数据支持。
(2)调节效应。本研究仍使用层级回归法来验证创业能力的调节作用。首先将新企业绩效作为因变量,其次依次引入控制变量(性别、专业背景、经营范围、公司规模和竞争情况)、自变量(商业模式创新)和调节变量(创业能力),最后加入自变量和调节变量的乘积项。为了消除共线性影响,我们在构造自变量和调节变量的乘积项时,分别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进行了标准化。详细结果见表3所列。
表3 创业能力的调节效应层级回归结果
续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商业模式创新和创业能力的交互对新企业绩效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模型9,β=0.14,P<0.05),假设5得到了支持。同时,为了能够更加清晰和显性地表现出该交互作用的效果,我们又分别以高于均值一个标准差和低于均值一个标准差为基准描绘了在不同创业能力下商业模式创新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详见图2所示。
由表3和图2可知,商业模式创新和新企业绩效间显著正向相关,但与低创业能力相比,高创新能力下商业模式创新对新企业绩效的积极作用更强,因此创业能力在商业模式创新与新企业绩效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五、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上升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企业界的重视。本研究以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分析创新创业领域创业者关系网络构建行为对商业模式创新和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我们构建了关系网络构建行为为前因变量,商业模式创新为中介变量,创业能力作为调节变量以及新创企业绩效为结果变量的理论模型,通过对227家新创企业样本数据的实证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关系网络构建行为与新创企业绩效正相关。这说明创业者在创业过程更多的关系网络建构行为会有助于创业者争取到更好的创业结果。②商业模式创新在关系网络构建行为和新创企业绩效间具有中介作用。这说明商业模式创新在创业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创业者通过关系网络构建行为所获得的信息、资源等通过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往往会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促进作用。③创业能力可以调节商业模式创新和新创企业绩效间的正向关系,对于高创业能力的创业者而言,商业模式创新对新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会进一步增强。这说明创业者要重视和提升自身所具有的能力和素养,以使得商业模式创新成功的成果得以保持和延续并转化为新创企业绩效。
(二)研究意义
本研究主要从创新创新的视角,研究社会网络理论中创业者关系网络构建行为对商业模式创新和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同时还分析了商业模式创新和新创企业绩效在不同创业能力下的间关系的变化。本研究共收集227家新创企业的有效数据,并运用多种统计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了科学分析,为本文提出的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提供了数据支持,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区别于以往对社会网络具体特征的静态结构研究,本研究主要探讨了社会网络里创业者动态行为特征方面关系网络构建行为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相对静态研究而言,这是更为前置性和动态化的研究变量,相关结论与实证结果拓展了社会网络理论的研究范围,对于研究创业者的社会属性是一个新的视角。②以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研究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创业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创业者关系网络建构行为影响新创企业绩效的整合理论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关系网络构建行为是创业者的主动行为,相关研究会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创业者的主观能动性对创业结果的影响。③商业模式创新也是当前创新创业方面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分别探讨了关系网络构建行为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显著正向影响及商业模式创新影响新创企业绩效的过程中创业能力的调节效应。本文的研究为商业模式创新的实证研究补充了新的实证依据,对当前创新创业的研究也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本文研究的实践意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研究结论表明,创业者关系网络建构行为会正向影响商业模式创新,进而提升新创企业绩效。这说明创业者在创业过程更多的关系网络建构行为会有助于创业者争取到更好的创业结果。研究结果对于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启示,我们建议从创新创业的文化宣传、平台支持等多方面入手积极营造相互交流与合作的创业氛围,为创业者提供更多互动与交流的平台和机会。②潜在创业者在选择是否做出创业实践时,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倾向。在与外部群体交流和合作方面表现欠佳的创业者,其商业模式创新成功的可能性和最终的创业绩效或许会因此受到限制。
(三)研究优势、局限及未来展望
我们的研究团队与本文的研究对象即创业孵化园入住的新创公司和具有创业经验的MBA、EMBA学员平时就有着很多的联系和交流,因而在访谈调研和问卷收发过程中得到了创业者们的积极支持,这对于我们收集研究所用的样本数据具有很大帮助。同时,在研究设计中为了降低数据检验结果偏差的可能性,我们还检验了样本数据的同源方差和多重共线性,使得研究结论更为可信。
本文的研究局限性及未来展望:①在本研究中,基于创新创业的视角,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实证研究了创业者关系网络建构行为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并检验了商业模式创新和创业能力在此关系中所起到的作用。管理理论是丰富多样和与时俱进的,是否可以以其他理论为理论基础来深入此问题的研究?例如:Brasil MVDO、Abreu MCSD和Leoca⁃dio AL在对巴西纺织行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基于社会资源理论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创新可以显著影响企业绩效[34]。基于不同理论基础来研究创新创业过程中创业者者关系网络构建行为对商业模式创新和企业绩效的影响可以使得该问题得到更多的解答。②鉴于本文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使得数据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数据样本的有限性。在后续研究中,将会通过更深入的访谈和调查以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来进一步验证我们的研究成果,以提高本研究结论的普适性。
[1]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刘建刚,马德清,陈昌杰,等.基于扎根理论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以滴滴出行为例[J].软科学,2016,30(7):30-34.
[3]Sun S L,Peng M W,Ren B,et al.A comparative owner⁃ship advantage framework for cross-border M&As:The rise of Chinese and Indian MNEs[J].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12,47(1):4-16.
[4]马光荣,杨恩艳.社会网络、非正规金融与创业[J].经济研究,2011(3):83-94.
[5]田宇,杨艳玲,卢芬芬.欠发达地区本地能力、社会嵌入与商业模式构建分析——基于武陵山片区的多案例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6,19(1):108-119.
[6]Hoang H,Antoncic B.Network-based research in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cal review[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3,18(2):165-187.
[7]朱秀梅,李明芳.创业网络特征对资源获取的动态影响——基于中国转型经济的证据[J].管理世界,2011(6):105-115.
[8]Perry-Smith J E,Shalley C E.The Social Side of Creativi⁃ty:A Static and Dynamic Social Network Perspectiv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2,28(1):89-106.
[9]张晓棠,安立仁,董广茂.关系强度、社会资本对知识获取绩效影响研究——基于社会结构与行动模型[J].预测,2015(1):35-40.
[10]Arikan A M,Mcgahan A M.The development of capabili⁃ties in new firm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0,31(1):1-18.
[11]Sarah Jack,Sarah Drakopoulou Dodd,Alistair R.Ander⁃son.Chang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ial net⁃works over time:a processual perspective[J].Entrepre⁃neurship&Regional Development,2008,20(2):125-159.
[12]Sarasvathy SD.Causation and Effectuation:Toward a The⁃oretical Shift from Economic Inevitability to Entrepreneur⁃ial Contingency[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1,26(2):243-263.
[13]郭海,沈睿.如何将创业机会转化为企业绩效——商业模式创新的中介作用及市场环境的调节作用[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34(3):70-83.
[14]阎婧,刘志迎,郑晓峰.环境动态性调节作用下的变革型领导、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绩效[J].管理学报,2016,13(8):1208-1214.
[15]蔡莉,汤淑琴,马艳丽.创业学习、创业能力与新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4,32(8):1189-1197.
[16]Bingham C B,Eisenhardt K M.Rational heuristics:the‘simple rules’that strategists learn from process experi⁃enc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1,32(13):1437-1464.
[17]Bowler W M,Brass D J.Relational correlates of interper⁃s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A social network perspective.[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6,91(1):70-82.
[18]吴湘繁,关浩光,马洁.与同事多打交道会增强员工创造力吗?——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J].预测,2016,35(4):8-14.
[19]Texas J B.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7(1):99-120.
[20]龙静.创业关系网络与新创企业绩效——基于创业发展阶段的分析[J].经济管理,2016(5):40-50.
[21]曾萍,陈书伟,孙奎立.企业社会资本与商业模式创新:机制与路径研究[J].财经论丛,2017,216(2):85-94.
[22]张玉利,杨俊,任兵.社会资本、先前经验与创业机会——一个交互效应模型及其启示[J].管理世界,2008(7):91-102.
[23]杨俊,张玉利,刘依冉.创业认知研究综述与开展中国情境化研究的建议[J].管理世界,2015(9):158-169.
[24]Shepherd D A.Grief recovery from family business fail⁃ure:A multi-and meso-level theory[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9,24(1):81-97.
[25]Ucbasaran D,Shepherd D A,Lockett A,et al.Life After Business Failure:The Process and Consequences of Busi⁃ness Failure for Entrepreneurs[J].Journal of Manage⁃ment: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outhern Management Associ⁃ation,2013,39(1):163-202.
[26]Casadesus-Masanell R,Zhu F.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 imitation:The case of sponsor based busi⁃ness model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3,34(4):464-482.
[27]Teece D J.Business Models,Business Strategy and Inno⁃vation[J].Long Range Planning,2010,43(2/3):172-194.
[28]Buliga O,Scheiner C W,Voigt K I.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resilience:towards an integrated conceptual framework[J].Journal of Business Economics,2016,86(6):647-670.
[29]Zott C,Amit R.Business Model Design and the Perfor⁃mance of Entrepreneurial Firms[J].Organization Science,2007,18(2):181-199.
[30]Man T W Y.Developing a behaviour centred model of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2012,19(3):549-566.
[31]Zahra S A,Ucbasaran D,Newey L R.Social knowledge and SMEs'innovative gains from internationalization[J].European Management Review,2009,6(2):81-93.
[32]芮正云,庄晋财,罗瑾琏.社会资本对获取创业知识的驱动过程解构——基于创业者能力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37(1):58-68.
[33]Wolff H G,Moser K,Grau A.Networking:Theoretical foun⁃dations and construct validity[C]//Readings in applie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from the Lüneburg Symposium.Ger⁃many:Rainer Hampp Mehring,2008:101-118.
[34]Brasil M V D O,Abreu M C SD,Leocadio A L.Relation⁃ship between eco-innovations and the impact on business performance:an empirical survey research on the Brazil⁃ian textile industry[J].Revista De Administração,2016,51(3):276-287.
Construction Behavior of Relational Network,Business M odel Innovation and Performanceof New Businesses—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WANGWei1,ZHANGShan-liang1,WANGYong-wei2,LIYi-ru2
(1.School of Business,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China;2.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and Trade,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and Law,Zhengzhou 450002,China)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initiatives of entrepreneurs.This stud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ocial network,explores the mechanism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 behavior of the entrepreneur's dynamic behavior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tart-up enterprise,and uses the sam⁃ple data of 227 new enterprises to make the empirical study.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construction behavior of entrepreneurial relation⁃ship network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new enterprise performance;Th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partially mediates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lationship network construction behavior and the performance of new businesses;The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positively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and the performance of new businesses,and the stron⁃ger the entrepreneurial ability,themore positive impact of th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on the performanceof new businesses.The study results enrich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innovation and innovation,and provided useful reference for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construction behavior of relational network;businessmodel innovation;entrepreneurial ability;performanceof new businesses
F272.2
A
1007-5097(2017)10-0043-09
[责任编辑:张 青]
10.3969/j.issn.1007-5097.2017.10.007
2017-07-1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GL06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402046)
王 伟(1965-),男,河南郑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知识管理,技术创新管理研究,创新创业管理;
张善良(1991-),男,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组织行为;
王永伟(1981-),男,河南商水人,讲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领导行为,技术创新和组织惯例;
李意茹(1990-),女,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战略与组织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