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是否可以传染
2017-10-21
情绪是否可以传染
曾几何时,因为暴躁的老板或消极的同事使得你一整天的工作变得乱七八糟?为何会这样呢?科学家研究发现,情绪可以像感冒那样传播,不仅会传染给配偶,还会传染给父母、朋友和同事。
情绪可以像感冒那样传播
在一幅连环画中,老板冲着工人叫喊,工人冲着他的妻子叫喊,工人的妻子打孩子的屁股,孩子则踢向了狗。这种现象是否真实存在呢?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夏威夷大学心理学教授伊莱娜·哈特菲尔德发现,压力如同感冒病毒一样具有传染性,“二手”压力和焦虑可以在办公室中迅速传播。情绪可以像感冒那样传播,不仅会传染给配偶,还会传染给父母、朋友和同事。
在英国伦敦工作的职业女性萨莉对此深有体会。英国《每日邮报》引述萨莉的话报道:“坐在我旁边办公的女孩婚姻遭遇挫折,整天给我讲家里的事情,事无巨细。”听着她的牢骚,萨莉禁不住反思自己的婚姻,仔细梳理每一个细节,甚至凭空想象出一些问题与同事讨论。这时,她发现这些想象中的问题令自己非常恼火。
哈特菲尔德说,交谈时,人们会用令人惊异的速度学会模仿对方的面部表情、声音和姿势。这样做是为让自己更投入谈话,对对方的遭遇感同身受。她说:“人就像海绵,吸收周围人所谓的情绪传染病。”当感受到他人的压力后,自己也会觉得有压力。
在哈特菲尔德看来,不断传到耳朵里的抱怨和牢骚,会让人的思维不由自主地转向负面。
哈特菲尔德说,倾听抱怨时,人们不仅思想上会受到他人情绪影响,变得消极,身体语言也会发生改变,说话时耸肩、皱眉。
坏情绪的传染可以使全家涣散
坏情绪的传染可以使全家涣散,特别是抑郁症,是一种极易传染的疾患。洛杉矶精神病学者罗纳德·波德尔说:“我在治疗抑郁症患者时,也要会见患者的伙伴或家庭成员。倘若不会见他们的伙伴或家庭成员,将会忽视这种疾病最根本、最能治愈的一个方面。”
波德尔发现,患者的家庭成员时常对抑郁情绪有两种反应:他们想要帮忙,他们非常想要抑郁症消失,他们会给抑郁症病人鼓舞士气,告诉他事情并没有那么坏,靠自己的力量使他缓解;或者他们会觉得自己对情绪负有责任,而设法帮助病人改善情绪。通常,这两种办法都无济于事。当抑郁症病人的病症不能改善时,他周围的人就会觉得沮丧、恼怒,并最终感到抑郁。他们会迷失在其他人的情绪中——那就是融合。融合会在某种程度上模糊人们和他们所爱的人之间的界线,它实际上破坏了人们的个性,以至于人们开始看不清问题真正在于谁。更糟糕的是,一旦家庭成员受到感染,他们都会在无意之间帮助首先感到抑郁的人停留在抑郁状态。
波德尔认为,问题的部分原因在于社会还没有清楚地认识精神失常和情绪失调的本质,遭受抑郁之苦的人们被看作卑鄙、暴躁或孤僻——而不是疾病。
哪些行为能对治疗抑郁症起到作用呢?
第一步,与抑郁症病人隔开“情绪距离”。把你的情绪从控制状态中摆脱出来,如果这样做有困难,你就需要寻求专家的帮助。
第二步,一旦稳定住情绪,家庭成员可以施行“摆脱”技术。这种技术要求把注意力从抑郁症病人身上转移开,使自己个性独立。
如果抑郁症病人没有好转,还不寻求帮助,那就不必继续“融合”了。波德尔建议大家离开病人,“对所有的人来说,离开都会成为真正的促进因素。”一旦摆脱开,抑郁症病人就不会再因为他的情感而责备家庭成员,那些情感只是他自己的负担。波德尔见过一些家庭破裂,但是他也见过处理了他们传染性情绪的家庭。最起作用的办法是举办家庭聚会,而不是融合。
要相信,只有把人处在较好的情绪中,有效地影响抑郁症病人,再把小冲突减至最低程度,才会起到主导作用。
看到别人打哈欠而跟着打哈欠,是一种简单的“情绪传染”。科学家们发现关系越密切的人之间,越容易受被打呵欠传染
可通过气味在不同人之间传染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情绪传染的都是坏事。如在激动人心的体育比赛中,体育场上弥漫着兴奋的情绪;在协同项目中,支配办公室工作的团队精神;在夫妻面对新生儿时,所焕发出共同的欢乐。
南京脑科医院老年神经科副主任、医学博士张丽认为,看到别人打哈欠而跟着打哈欠,也是一种简单的“情绪传染”,“每个人都会受周围环境影响的,这就像看着别人笑也会情绪高兴,看见别人哭也会悲伤一样。而打哈欠会立刻表现出来,是因为这种举动非常简单,并且正常人不会用意念去阻止,所以很容易被传染。”外国的神经学家对此也有过发现,他们说在“传染性打哈欠”的时候,大脑的颞上沟会活跃起来,在眼睛和嘴部活动的感知过程中起作用。
科学家们发现关系越密切的人之间,越容易受被打呵欠传染。意大利比萨大学以及意大利认知科学和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用一年的时间收集了超过100名不同国籍的成年人,在意大利或马达加斯加岛的真实场景中打呵欠的情况,然后他们开发了一个统计模型,来分析了被试者与其他人的关系、原属国籍、性别以及打哈欠的情况。结果发现,打哈欠传染在亲人之间发生率最高,其次是朋友,然后是熟人和陌生人。这也再次印证了打哈欠被传染是移情的一种形式,越是关系密切,人们越容易体会到其他人在压力、焦虑、无聊或疲劳时的感受。
荷兰另一项研究显示,恐惧、厌恶等情绪可以通过气味在不同人之间传染。研究人员说,这或许可以解释人群中的“情绪传染”现象。
荷兰研究人员先征募10名男性志愿者,让他们观看恐怖电影和带有令人反感内容的电影,并收集他们腋下分泌的汗液,然后征募36名女性志愿者,让她们在完成一项视觉搜索任务的同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触到这些汗液样本。研究人员记录下女性志愿者的面部表情和眼部运动。
结果,当女性志愿者闻到“恐惧汗液”时,她们双眼睁得更大,以表明自己的恐惧情绪;闻到“反感汗液”时,则做出表示厌恶的鬼脸。
(《知识窗》2017年第8期等)
【链接】
关于情绪的八大传言
1.音乐不一定让人心情变好。这取决于听什么样的音乐。研究表明,莫扎特的音乐可让人情绪好转,而悲伤的音乐,如《辛德勒名单》却让情绪明显变糟。
2.某些食物可化解悲愤。橄榄油和三文鱼、核桃等食物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改善情绪。人们不开心时会吃一些高热量食物,这可能是对身体的“自然奖励”。
3.和陌生人交流能改善情绪。即使是和陌生人的简短交流,也能改善情绪。心理学家分析说,人们希望给陌生人留下好印象,顺带让自己产生好情绪。
4.心情好时更信任他人。研究还表明,人在情绪不好时,对人对事常抱着怀疑态度。因此,情绪坏的人更不容易上当。
5.情绪会传染。研究表明,人们可以从幸福的人身上“感染”到快乐,而压抑的环境使人更容易抑郁。
6.年纪越大情绪不一定越坏。事实上,人们通常越老越乐观。因为他们意识到时日无多,会有意无意地专注于积极想法。
7.戒烟不会让人沮丧。美国布朗大学研究发现,吸烟者一旦戒烟成功,心情会比以前更好。而那些一直试图戒烟却未能如愿的人,情绪才会变得更糟。
8.心情好时更容易迷信。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心情好时更容易盲从盲信。因为快乐的人更倾向于跟随自己的直觉,而直觉往往是非理性的。
(《生命时报》20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