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金砖国家怎样看中国
2017-10-21
这个金砖国家怎样看中国
随着中国的发展,一些西方媒体有失偏颇的报道让拉美国家错失了看到“真实中国”的机会。近日,巴西著名智库瓦加斯基金会举行了名为“国际大舞台上的中国”研讨会,讨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经济和政治角色以及中国与巴西关系的发展。
中国与巴西:共同扩大金砖“朋友圈”
巴西位于南美洲东部,国土面积达851.49万平方公里。与中国一样,巴西是地理大国,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
自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建立以来,巴西一直是该机制的积极倡导者。巴西希望可以通过金砖国家这样的多边舞台,展现出新兴大国的风采,同时也希望借助这一桥梁获得更多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治理的话语权。
从卢拉到罗塞夫再到特梅尔,巴西的政坛更迭不断,难称稳定。但是,巴西人对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态度却是一致的,那就是让巴西发挥更多的作用,着眼于加强国家间的合作,争取到更多的国际关注度与平衡国际力量。
事实上,多年以来,巴西确实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和世界多极化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无论是金融改革、气候变化还是社会发展、反恐维和等方面,包括巴西在内的金砖国家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中巴建交以来,两国不仅高层交往频繁,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也十分密切。从联合国到世贸组织,从二十国集团到金砖国家,各个多边外交场合都能够看到中国与巴西携手发展的身影。
2012年,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4年7月,习近平访问巴西时,在巴西国会发表了《弘扬传统友好共谱合作新篇》的演讲。他表示,中国和巴西同为有重要影响的发展中大国和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市场国家,中巴关系早已超越双边范畴,越来越具有全球性影响。而这种影响力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中国与巴西这两个发展中国家的典型代表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多边外交场合强有力地发声。
今年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中国厦门举行。金砖合作将启动第二个“黄金十年”。中国将同巴西等各国一起总结经验,规划未来,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贡献“金砖方案”。
要了解中国,不应戴有色眼镜
卡瓦略指出,巴西民众普遍认为中国特别落后,是一个不民主的国家。外界必须用全新的视角和渠道认识不断变化、发展的中国,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巴关系。图为研讨会现场
随着中巴经贸关系快速升温,巴西民众对于中国的好奇心越来越重,想了解中国的热情与日俱增。然而,一些西方媒体有失偏颇、极具“选择性”的报道让拉美国家错失了看到“真实中国”的机会。
瓦加斯基金会巴西-中国研究中心负责人埃万德罗·卡瓦略认为,中国正坚实地向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地位迈进。对于巴西而言,中国是该国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是巴西首要出口目的地。2017年上半年,巴西25%的出口总额都是发往中国的。同时,中国正在进行深刻的结构性变革,中国政府通过“十三五”规划制定经济目标,说明中长期政府的发展目标和关注点,并用明确的数据和事实评定过往的表现,让民众能更清楚地参与到经济社会的建设中去。
要真正了解中国,还必须认识中国的政治体系。中国共产党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执政党,得益于38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只有中国共产党建立在中国实际国情之上的政策指导才能带领中国走到这一步。没有盲目跟随西方大流,没有无视世界不断的变化,而是结合了东西方治国理政的智慧,做出了适合自身的决策。
卡瓦略指出,巴西民众对中国存有不少“浪漫的偏见”。最常见的有两个,第一是中国人都会打太极拳、信佛教。第二就是中国特别落后,是一个不民主的国家。这些刻板印象都是某些西方媒体或者国家故意或带着有色眼镜塑造出来的。外界必须用全新的视角和渠道认识不断变化、发展的中国,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巴关系。
卡瓦略说,在中国生活工作的几年间,他认识到西方世界认识中国的局限性以及西方国家不愿意承认中国先进性的事实。因此他呼吁巴西政府、学界和商界必须更多地联合起来,互相交流在中国看到的事实,加强对国际形势的研判,这样才能够真正理解中国的崛起,认识到中国对巴西的重要性。
中国不会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
中巴两国国情相似,都是国土面积大、人口数量多、文化丰富多样的国家。圣保罗州立大学教授马尔库斯·皮勒斯表示,2005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00美元,到2016年已经突破了8000美元大关,而大部分拉美国家在达到这个收入水平之后经济增长就停滞了。但中国如果落实政府规划的发展路线图,就不会陷入这个境地。
皮勒斯用翔实的数据指出,在一系列政策指导和推进下,中国经济改革颇见成效:第一,中国贸易总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第二,中国已经脱掉了廉价劳动力和“世界工厂”的帽子——因此西方有些报道认为中国奴役劳工,这显然是带严重偏见的想法,中国的用工成本与其他国家相比已经相当高了;第三,中国各行业GDP占比及GDP产业构成情况也在迅速变化,中国已经意识到科技和创新的核心作用,逐渐走上了“中国智造”的道路,是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唯一进入前25名的中等收入国家。
皮勒斯认为,中国和西方的发展过程不一样,没有对市场实施强刺激措施,而是将发展重心放在推进实体经济上。比如,“中国制造2025”是对中国走好下一步至关重要的一个倡议,是支持产业和技术创新,推动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精尖产业发展的政策。高新技术、自主设计和领先世界的品牌已经成为保证中国持续稳定发展的三大法宝。
中国的崛起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
在保持快速稳定增长的同时,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也愈发亮眼,中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都已经取得了不俗成绩。同时,中国已经承担并将承担起更多、更重要的国际责任。
里约天主教大学教授保罗·罗贝尔认为,中国是拥有几千年历史和文明的国家,还有14个邻国,因此它不仅仅是一个“新兴市场”,而是一个有着长时间国际关系和外交实践经验的大国。中国一贯坚持和平共处、平等相待的原则,也乐于在经济、政治和安全方面为国际社会做贡献。
在经济方面,中国的崛起是受到全世界欢迎的,因为中国带动了其他国家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有国家开始担忧,中国的强大到底是机会还是威胁,或者两者皆是?罗贝尔指出,这是因为一些西方媒体的报道导向,他们更多地向民众灌输“中国威胁论”,而忽略了中国为国际社会实实在在作出的贡献。
在“去全球化”势力频频抬头的今天,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巩固贸易全球化创造了机遇。很多与会专家都认为,该倡议是进入21世纪以来最重要、最大的全球性项目,它覆盖了全球超过65%的人口,加强了欧亚大陆间的联系。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忘记世界,始终坚持和其他国家共同进步、共享成果。由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必将巩固全球贸易健康发展,一方面缩减交通物流成本,另一方面必将掀起新一轮全球化浪潮。 (《人民日报》2017.8.2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