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美丽强国思想刍议

2017-10-21庞付玲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强国环境保护美丽

庞付玲

(广西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南宁 530006)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报告揭示了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彰显了新一代领导集体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当前我国正面临着水土流失、水污染、空气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着重研究习近平新时代美丽强国思想,不仅有助于改善当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有助于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对在新时代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习近平新时代美丽强国思想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溯源

(一)习近平新时代美丽强国思想的时代背景

1.着眼于承担相应国际责任的战略选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气候变暖、臭氧层被破坏等全球性环境问题日渐凸显,世界各国生态环保意识逐渐觉醒,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许多国家纷纷采取各种保护环境的措施,实现“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的转变。2015年,习近平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指出,在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上,我国向来“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对气候变暖等生态问题,我国愿意主动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在应对全球环境问题上愿意与世界各国一起携手共进,共同建立应对机制。习近平新时代美丽强国思想的提出,既表明了我国愿意顺应环保发展潮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也表明了我国会积极参与国际生态环境治理,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2.着眼于破解传统工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传统工业发展模式陷入了发展桎梏,严重限制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远远无法满足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求。一方面,由于传统工业发展模式存在资源的过分开采和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易造成资源的短缺和浪费,使得资源供给矛盾愈加严峻;另一方面,多数传统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虽然经济得到了高速增长,但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致使生态环境承载力接近极限。日益凸显的生态问题与资源供给不足要求必须转变传统工业的发展模式,在保护环境与经济持续发展中寻求平衡点,习近平新时代美丽强国思想则是破解当前传统工业发展所面临困境的战略选择。

3.着眼于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的战略选择。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生态环境被破坏的速度也在迅速加快,环境污染排放量远远高于生态环境自身的承载量,导致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雾霾、土地荒漠化、水资源污染现象层出不穷,生态治理能力远不及被破坏的速度,环境污染呈现出愈发严重的趋势。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逐渐减缓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发展方式逐渐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发展,我国经济正处于“新常态”阶段。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更加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习近平新时代美丽强国思想正是着眼于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所提出的,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明了前进目标。

(二)习近平新时代美丽强国思想的理论溯源

1.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延续。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与自然、社会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处理这三者关系的最高标准是“人类同自然界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一方面,“人是在大自然中孕育而生的,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发展要依赖自然生态环境而存在,自然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界时,时刻谨记“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统治异族一样”,告诫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要求我们必须遵守自然客观规律,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反之,则会受到自然无情地报复。马克思恩格斯辩证地阐释了人与自然是休戚与共的有机统一体,充分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重视,习近平新时代美丽强国思想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延续。

2.对中国共产党人生态理念的创新和发展。如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在不断地摸索中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保护”道路。毛泽东认为“大自然是可以逐步被人们认识并合理利用的”,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其客观规律,反之则会成为大自然的奴隶,他先后提出了兴建水利、植树造林等一系列保护自然环境的具体措施。邓小平提倡“植树造林”,指出植树造林是造福后代应尽职责,应代代相传。江泽民提出在生态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使经济建设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胡锦涛在全面认识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形成“五位一体”,充分体现了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习近平在继承中国共产党人不同时期生态保护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为人民创造良好生活环境的新时代美丽强国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生态理念的创新和发展。

3.对中国传统文化生态智慧的阐述和挖掘。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以“儒、道、佛”为主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一是以“仁爱”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孔子曾言“四时行焉,万物生焉”,万物生长有自身生长规律,不因他人意志而停止生长,是“天命”也。荀子认为应充分认识和利用自然发展规律更好地保护自然,以“制天命而用之”。二是以“道法自然”为核心的道家思想。道家认为“道”可生万物,乃万物之本源。老子曾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类要遵循自然万物规律才能得以全安,反之,则会受到惩罚。庄子认为“天地万物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人和自然浑然一体,要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三是以“众生平等”为核心的佛教思想。佛教主张“天地同根,万物一体,法界通融”,世间万物相互依存,密不可分,都同属于自然界。佛教认为“善恶报应,祸福相承”,强调我们要善待自然,不能无节制无限制地索取,否则会引起生态失衡,会遭到大自然无情的报复。古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为习近平新时代美丽强国思想奠定了浓厚的文化渊源。习近平立足于现实国情,对古人生态智慧进一步地阐述和挖掘,并赋予其时代性,为建设美丽强国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二、习近平新时代美丽强国思想的价值功能和现实困境

(一)习近平新时代美丽强国思想的价值功能

1.习近平新时代美丽强国思想的理论价值。第一,丰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理论。首先,关于自然界地位的论述。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与自然环境休戚与共,习近平在继承此思想的基础上,认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把自然界当做“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其次,关于人与自然界关系的论述。马克思主义指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互相依赖,双向互动的,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要尊重、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习近平根据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最后,关于生产力理论的论述。习近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论述的基础上,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的关系问题,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

第二,丰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美丽强国思想的论述,既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一脉相承,又是结合新时代我国所面临的生态环境治理新任务的现实困境,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发展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为保护环境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将保护环境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国策,系统回答了什么是保护环境,如何保护环境等问题。新一代领导集体在此基础之上对生态环境保护又有进一步认识和发展,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中指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我们在推进美丽强国的建设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践行“两山论”,为建设美丽强国,为创造美好生活环境而奋斗。

第三,拓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仅要满足广大民众对美好生活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需要,也要满足广大民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因此我们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发展要求,习近平新时代美丽强国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进一步拓展。一方面,将建设“美丽强国”上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有利于解决我国当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对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将建设“美丽强国”作为党的执政导向,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点之一,建设美丽强国有利于进一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本”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

2.习近平新时代美丽强国思想的实践价值。第一,有助于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生态现代化的实现。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我国正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我们要蹄疾步稳,破除各方面困境,不断提高治理能力,探索新时代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理方略。习近平美丽强国思想的提出,一方面有助于全面深化改革。将建设“美丽强国”融入到改革中,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生态弊端,构建系统化的生态建设体系,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国家和谐发展奠定良好的生态基础。另一方面有助于生态现代化的实现。建设美丽强国,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健全相应政策法律制度,改善生态环境,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率,对大力推进生态现代化进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有助于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国家经济的发展。“十三五”发展期间,明确指出在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同时,要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总体质量。我国传统产业普遍存在生产投入高,产出低等问题,容易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和环境污染等现象,习近平新时代美丽强国思想的提出,一方面有助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将“美丽强国”生态思想融入到产业结构调整中,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取缔资源消耗高、排放超标的“黑色产业”,促进“黑色产业”改革转型,使我国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化和高级化;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快国家经济建设。将“美丽强国”思想融入到经济发展中,以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发展,使“绿水青山”转化成为“金山银山”。

第三,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七大至十九大报告中都大量涉及怎么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都一直致力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广绿色消费模式,将“绿色发展”写入“十二五”规划。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形成“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把我国建设成美丽强国,以满足人们对优美环境的需要。习近平新时代美丽强国思想,不仅有利于加快生态文明的建设,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也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

(二)习近平新时代美丽强国思想的现实困境

1.在经济上: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回顾我国的经济发展历程,经济建设取得较大成就的同时,生态环境面临着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严重的巨大压力。一方面,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来实现,虽然目前我国把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放至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但对粗放型经济增长的过度依赖使得短期内无法进行彻底转变。另一方面,产业结构不合理,三次产业比例失调。农业方面,水利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起步晚,区域布局不合理,受自然灾害影响大,未形成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工业方面,“高投入低效益”的重工业所占比例大,低水平工业产能过剩,技术含量低且过分依赖引进,缺乏自主研发能力,“高端型、环保型”的新兴工业比重小。服务业方面,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基础性产业薄弱,高科技产业发育不足等。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严重阻碍了我国实现美丽强国目标的进程。

2.在政策上: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不健全。我国现行生态环境保护机制虽已基本成型,但仍待完善与健全。其一,国家相关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机制不完善。现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中除《环境保护法》外,缺乏统一性,如《水法》等多数法律仅是单项环境保护法律,缺乏综合性生态环境保护法,法律条文没能与时俱进,无法反映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出现的新的环境问题,易出现“法律空洞”。其二,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不健全。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机构较少,监管局限性大且力量薄弱,监管执法人力资源配备不足,使得一些部门中出现“执法不严,管理不力”的现象,加之法律赋予的相关执法权限有限,缺乏协调各方利益机构,远远无法满足现阶段环境保护的需要。其三,地方政府存在不科学的制度体系。有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增长,对部分能带来经济增长效益的污染企业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忽视了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的问题。

3.在思想上:生态环境保护道德意识淡薄。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公民生态意识的高低直接反映出其对生态保护践行程度,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呈现出“浅层环境意识高,深层环境意识低”状态。目前我国专门从事环保教育事业的专职人员较少,大多数环保教育手段仅停留在传统的学校教学中,无法使受教育者真正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加之受教育主体局限于学生群体,覆盖面积小,使得大部分社会民众对生态环保相关知识的掌握处于初步认识阶段。公民环保意识觉醒程度不高,对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过度依赖于政府,认为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是政府应尽的职责,与自己毫无关系,把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归咎于政府监督管理不到位等原因,无法认清自身的责任,缺乏生态文明意识,严重阻碍了美丽强国的建设。

三、习近平新时代美丽强国思想的建设原则和实践路径

(一)习近平新时代美丽强国思想的建设原则

1.坚持统筹兼顾原则。统筹兼顾是党在执政时一以贯之的重要经验,是新时代建设美丽强国的根本原则。统筹兼顾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基点,协调并处理各方利益关系,促进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全人类形成了一个紧密相连的共同体,面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自解决,需要其他国家共同解决。因此,在实现新时代美丽强国目标的过程中要坚持统筹兼顾原则,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善于从全局出发把握发展机遇,营造良好的氛围,携手其他国家共同面对生态环境问题挑战。

2.坚持平等公平原则。平等公平原则是指当代人与后代人在使用自然资源问题上享有平等的机会,同时也肩负着平等的生态责任。在美丽强国建设中要坚持平等公平原则,一是要注重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类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承认自然的客观规律,注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二是要注重处理当代人之间的关系。每个人都享有发展自身的权利,不能损害他人权利以换取自身的发展,应共同携手谋取发展。三是要注重处理当代与后代之间的关系。当代人在发展建设时,要综合考虑后代发展需要,不能为了满足当前的发展而透支后代所需的生态环境,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来实现子孙后代的永续发展。

3.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在遵循自然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分配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永续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是新时代建设美丽强国所要遵循的核心原则。一方面,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提供丰厚物质基础保障,良好的生态环境则是经济得到永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发展经济时要注意兼顾生态环境的建设,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在满足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可承载能力,使经济的发展控制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两者的良性互动和永续发展。

(二)习近平新时代美丽强国思想的实践路径

1.政策先行:完善相关生态体制机制。首先,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性作用。政府主动担起完善相关生态体制机制的责任,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的人力、物力投入与政策上的扶持,对社会各方力量进行有效引导,为美丽强国建设消除各种屏障,加快建设美丽强国的进程。其次,健全政府管理机构,设立“绿色部门”。建立绿色服务型政府是加快实现美丽强国目标的重要保障,政府绿色服务部门以推进绿色发展和建设美丽强国为宗旨,制定与时俱进的绿色衡量标准,规范社会、经济等各领域的秩序,完善生态环境保护途径。最后,实行“两手抓”责任追究制度。“一手抓”领导干部,制定相应生态绩效考核制度,增加生态文明建设在考核中的比重,将“生态红线”纳入考核制度,对在职期间或离任后出现重大生态问题的,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一手抓”企业环保主体,明确企业“谁污染谁负责谁治理”的生态责任,对那些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利益的企业管理者,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2.教育引导:培养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意识影响着行为,对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首先,从企业管理者出发,大力普及生态环保知识。当前我国企业管理者普遍认为进行绿色技术革新会加大企业的资金投入,降低企业利润,进而对进行绿色技术革新产生抵触心理,拒绝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因此,我们要加强企业管理者生态环保宣传教育,大力普及环保知识,提高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其次,从公民出发,培养环保意识,提倡绿色消费。现阶段我国大多数民众在现实的生产生活中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缺乏环保意识。因此,各地政府可以利用新媒体对公民进行环保知识宣传教育,普及环保知识,大力弘扬节约资源、适度合理的消费方式,倡导绿色消费,鼓励公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在实践中树立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切实有效地转变公民的消费观念,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最后,从政府官员出发,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政府官员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是践行生态保护理念的关键,各级政府官员要不断提高各自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现实工作生活中带头做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者、宣传者”,做保护生态环境的“实践者、示范者”,为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3.技术支撑: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绿色技术旨在减少生态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技术创新为建设美丽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是促进企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首先,鼓励企业进行技术革新。为推进我国美丽强国的建设,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积极鼓励资源消耗大、产能低的传统企业进行技术革新,政府加大对传统企业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不断推动企业研发绿色环保新技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其次,加强产研学合作。通过合作,调动企业进行技术革新的积极性,实现产研学之间的优势互补。为进一步促进绿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适当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建立技术自主研发中心,提高企业研发新技术的信心,使绿色技术实现经济收益的转换。最后,重视培养技术创新人才。政府和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投入,携手共同培育高新技术人才,鼓励研发新技术以形成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高新科技群,有效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和激发企业活力。

4.法律监督:健全生态法律法规建设。健全的法律法规是推进美丽强国顺利进行的强有力保障,在建设美丽强国目标的进程中需要从各个层面建立健全的生态法律法规,形成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首先,构建以生态保护为核心的立法体系,加快生态立法。尽管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出台了许多相关的法律法规,但仅是单项环境保护法律,缺乏综合性生态环境防护法律,坚持以生态保护为核心,对现行法律重新审视,完善相关生态法律法规,防止法律“空洞”,形成有效的防控和治理法律体系。其次,推进司法建设。有效的司法保障是推进美丽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通过推进司法建设,对破坏环境等违法行为给予严厉的惩罚,进一步维护法律权威,完善相应法律惩罚制度,充分发挥法律监督作用。最后,强化执法力度。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在推进美丽强国建设过程中,有关执法部门要强化执法力度,对于那些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个人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相应地处置,杜绝执法不力、徇私枉法等行为,为我国建设美丽强国建立坚固的法律法规监管保障。

[1][14][15][16][17][1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2]杠尚译.习近平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5-12-01(001).

[3]靳利华.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制度路径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李春生.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现代化的价值目标选择[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

[6]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起文稿[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

[8]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9(002).

[10]张岱年主编.中华思想大辞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

[11]王弼注.楼宇烈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11.

[12]黄易宇,王本奎主编.中华文化与生态文明[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13]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强国环境保护美丽
环境保护
茅以升 立强国之志 建强国这桥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学习强国”礼赞
秦晋争霸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