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毽球比赛节奏的控制
2017-10-20陈志洪
陈志洪
摘要:在毽球比赛的过程期间,毽球运动战术运用于整场的比赛,能否熟练控制毽球运动比赛期间的节奏,并且准确运用节奏的变化来掌握该场的主动权,是一个比赛队伍的整体实力的反映,同时也是该比赛队伍是否成熟的体现。在比赛过程中控制好比赛的节奏,发挥队伍整体的优势,可以更有把握赢得比赛。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及综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毽球比赛期间节奏的概念和对比赛过程中节奏的控制作出了全面的分析与研究,为毽球训练和毽球比赛提供参考。
關键词:毽球比赛;控制;节奏;进攻;防守
中图分类号:G8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7)12-0134-02
Abstract: during the process of shuttlecock game, shuttlecock movement tactics used in the entire game, can skillfully control the rhythm of the shuttlecock movement during the game, and use the change of rhythm to master accurately the organiser of the initiative, is a reflection of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a race team, as well as the race team is mature.Controlling the pace of the game and giving play to the team's overall advantage in the course of the game will make you more confident of winning the game.In this paper, by using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law, field observation metho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logic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he concept of shuttlecock game during and in the process of competition rhythm control has mad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research,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huttlecock training and shuttlecock game.
Key words: shuttlecock competition;Control;Rhythm;Attack;defensive.
1 毽球比赛节奏的概念
毽球比赛节奏,就是指在比赛期间,整体队伍和个人之间各种技术和战术相互配合所表现各种运动形态。两个比赛队伍间的攻防速度是比赛节奏的体现[1]。
2 毽球比赛节奏的分类
毽球比赛的节奏分为技术运用节奏和战术运用节奏,技术运用节奏是指具体一个动作技术运用与连续衔接动作的细节节奏的变化;战术运用是通过队员之间技术相互衔接和相互配合所表现出来场上的节奏变化[1]。
2.1 技术运用节奏
技术运用节奏是指比赛过程中技术动作在攻守时的各种运动形态表现。连贯的动作节奏是时间和意识的相互结合。
在比赛场上的情况是一直处于变化的状态,双方队伍始终保持着攻防的状态,本方队伍在场上运用自己的节奏,从而破坏对方节奏,对掌握本场比赛主动权具有重大的作用[2]。根据对手的节奏而主动改变自己节奏,形成有效的时间差,掌握场上的主动权,为赢得比赛创造有力的条件,从而赢得比赛。
2.2 战术运用节奏
当代,毽球比赛的战术运用节奏的思想是“快速灵活、进攻为主”,想要掌握比赛的主动权,这就要灵活运用多种进攻的形式。各种不同节奏的进攻战术变换运用和衔接攻防节奏相互结合,提高进攻节奏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在对抗激烈的比赛中能沉着冷静,积极应对,根据比赛场上的变化,准确分析,合理采取进攻的节奏[3]。
3 毽球比赛期间节奏的表现方式
3.1 比赛进攻的节奏
进攻的成功与失败主要取决于在比赛过程中是否有效掌握进攻节奏[4]。在组织过程和发动进攻,要尽量争取时间,合理利用好场上的进攻节奏。根据对手的站位情况和视线盲区,捕捉进攻时机,选择最好的进攻点。
3.2 比赛防守的节奏
防守是破坏进攻的有效条件,是组织反攻的重要条件。观察对方进攻的快慢来调节防守的节奏。在防守的过程中要注意整体队伍的整体协防,队伍的整体防守节奏直接影响到防守的成功与失败。
3.3 攻防转化的节奏
当前的毽球比赛已经发展为对抗的阶段,来回攻防在比赛中不断增加,速度变化加快,体现出快节奏的运动形态。在对方还没做出防守阵型而又打出本队的快速的进攻节奏。这种快速的转化节奏不仅可以提升进攻的成功率,而且能破坏对手的场上节奏,从而掌握场上的主动权。
4 不同时期对比赛节奏的控制
4.1 比赛开始阶段
每一局比赛的开始,想获得场上的主导地位,就必须有效的掌握场上比赛节奏。运用快速灵活、快慢强弱的战术把对手压制,牢牢地掌握着场上的主动权。假如该场比赛是遭遇战,以稳妥和最强的阵容上场比赛,提高本队的得分率,从而在心理上给对手压力,为比赛创造有利的开端。如果比赛的双方队员都了解对方,可以利用快节奏的打法,同时快节奏也是一个很冒险的打法,这时候往往需要同伴的协助和快速摆开防守阵型。在整个开局中保持快节奏,争取获得场上的主动权,为比赛赢得胜利创造有利的条件[5]。
4.2 比赛中期阶段
比赛中期是比赛的重要环节阶段,根据场上的变化,及时调整本队的战术,灵活转变地运用战术,充分发挥比赛场上的队员特点来掌握场上的比赛节奏。在领先对手的时候比赛的节奏可以稍稍放慢,节省自身队员的体能消耗,让主动权稳稳掌握在自己的一方中。在比分相持的阶段,通常变换进攻节奏为主动,使用熟悉的节奏来控制赛场,做到攻防兼备。比分落后的阶段。运用机动灵活的战术来改变场上的比赛节奏,加强攻防能力,改变被动的局面。出现与理想效果想反的时候则放慢进攻的节奏,稳扎稳打、积极主动的节奏来改变场上的局面。
4.3 比赛后期阶段
比赛的后期是关键,是最激烈的时期。场上的情况变化最为复杂。往往比赛后期的比赛节奏是最为复杂,也是双方争夺胜利最重要的环节。准确运用比赛战术和比赛场上的节奏配合。灵活机动地进行进攻和防守的战术配合,从而扰乱对方的比赛节奏,使得我方赢得比赛。后期比赛中,本方处于比分领先的情况下,可以保持原来的进攻节奏的方式,本方的比分处于落后的状态下,采取多点进攻的方式,加強进攻的速度与力量。通过改变比赛的节奏来给比赛的对方施加压力,从而争取比赛的胜利。
及时调整策略节奏是赢得比赛的关键。场上的比赛节奏变化是毽球比赛的精髓,及时调整战术节奏掌握比赛的主动权,并最终赢得比赛。
5 比赛期间控制节奏的方法
5.1 利用战术变化对比赛节奏的控制
在比赛的过程中,场上的节奏控制对比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一是按着适合本队的战术节奏。二是根据场上的变化而改变比赛节奏。要想取得比赛的主动权,就必须发挥擅长的战术节奏,把握场上的比赛节奏。利用场上的进攻快、慢速度节奏来控制着场上的比赛节奏,从而赢得比赛的胜利。在毽球比赛中,防守也是一种的进攻方式,有效的战地防守可以破坏对方的进攻节奏。快慢结合、防守的角色互换、防守站位的变化来迷惑对手,使对手处于极度不适应的比赛节奏上,把握场上的比赛局面,为赢得胜利创造有利条件。
5.2 利用比赛规则对比赛节奏的控制
毽球比赛采用三局两胜的赛制,在比赛过程中换人是为了及时调整场上的阵容,通过换人来控制比赛的节奏。通过节奏的变化来抑制对手的发挥,争取反攻的机会,为比赛胜利创造机会。在比赛过程中,暂停也是节奏控制的手段。利用暂停的时间来调整本方队员的心态和给队员的休息,同时做出反压制的节奏调整。
5.3 利用队员自身的心理与身体的调节能力实现对比赛节奏的控制
比赛队员身心调节对比赛有着至关重要。时刻注意场上的站位变化、对方的阵型站位,争取最大的进攻面,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最大限度发挥进攻能力和间接给主攻手创造最大的攻击面,从而赢得比赛胜利。
6 结论
6.1 通过对毽球比赛节奏分析得出,毽球比赛是通过个人和整个队伍之间相互配合展示出来的各种运动特征,同时也是比赛双方队伍的攻防速度节奏的整体表现。
6.2 通过队伍的调整和轮换,给予压制对手的比赛节奏,使得对方无法掌握比赛节奏,从而打乱的场上节奏,最终造成失误和减弱攻击的力量和方向,为赢得比赛胜利创造有利的条件。
6.3 比赛节奏具体分为进攻节奏和防守节奏,攻防转化节奏。主动出击,积极防守,机动灵活的攻防变化,使得对手无法准确适应场上的比赛节奏,从而使得自己掌握场上的主动,让本方队伍赢得比赛。
6.4 在比赛过程中对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控制方式来控制场上的节奏,争取场上的主动权,从而赢得比赛。
6.5 对于比赛过程中发生的不同情况,可以通过改变进攻速度、灵活多变的战地防守、换人和暂停、比赛队员的自我调节等方法来改变比赛的节奏,从而使本方队伍赢得比赛。
参考文献
[1]都娟.现代篮球比赛节奏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1):69-74
[2]赵子建,李杰.节奏谋略在现代排球比赛中的运用[J].体育学刊,2002,9 (4):117
[3]韩旭升.如何把握散打的节奏[J].科技教育创新,2012,(1):130
[4]许江红.略论篮球比赛中的快慢节奏[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3(22):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