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民族民间舞中同边动律

2017-10-20李雪

数码设计 2017年12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

李雪

摘要:每个民族舞蹈都有其风格特征,经过归纳总结也不难发现各民族舞蹈中的共性,“同边”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从人们生产生活中衍生发展出来的一种特殊的审美,一种特殊存在。

关键词:民族民间;同边;动律;舞蹈

中图分类号:J72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7)12-0115-01

Abstract: each national dance has its style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sum up it's not hard to find the commonness of folk dance, "edge" is one of them, it is a derivative in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ving developed a special kind of aesthetic, a kind of special existence.

Key words: national folk; With edge; Dynamic law; dance

民族民间舞中的“同边”不同于在压力骤增和紧张的情况下引起的四肢僵硬无法控制从而产生的同手同脚,它指的是刻意为之的、有规律及韵律的手、脚、躯干之间发展出的同侧的运动轨迹。这种运动轨迹的形成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生产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人们在山地、丘陵、高原等的自然环境影响下,当地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便会形成一种特殊的步伐形态及动律特征——“同边”。这种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所发展出的“同边”习性,自然而然的便融入进了当地有特色的舞蹈之中,形成了某些民族所固有的动律及审美。

1 藏族舞蹈中的同边动律

藏族族民主要生活在高原地区,经常要进行背水、爬山等生活形式,在负重爬山时,一般很难直立行走,需要配合上身前倾,含胸、弯腰、屈膝等动作来减轻负担,又因为负重行走时重心容易向身体的某一边倾斜,为了省力,便会出现同侧手脚并用的形态。从而形成了藏族人民特有的上身前倾、含胸、弯腰、屈膝、同边舞蹈体态特征。“同边”这种舞蹈形态形成了藏族舞蹈中独特的美感,在“弦子”当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舞者身着袖长约等于臂长2到3倍的水袖,在女性表演时,腰部发力,手脚“同边”动作,使藏族舞蹈发散出柔美妩媚的韵味;在男性表演时,腰部发力,手脚“同边”动作,使藏族舞蹈发散出狂野粗狂的气息。

2 彝族舞蹈中的同边动律

彝族舞蹈形式多样,由于分布地域不同,地区特色明显。舞蹈多以动态为主,辅以少量造型,大部分地区舞蹈的“同边”特征突出。舞蹈风格分川、滇、黔、桂等类型。以川、滇风格为例,四川凉山的舞蹈中,在火把节时跳的集体舞“朵洛荷”多为女子舞,手持黄色油伞及手帕,队形可为长龙形或圆形,构成一幅具有“同边”特点的如同火焰般起伏跌宕的画面。云南路南、弥勒地区流行的舞蹈中,“阿细跳月”风格特征突出,彝语称“夏斯比”意为“欢快地跳”。表演形式较为自由,不限人数,男女老幼皆可参加。以摆胯、晃身等基本动律配合前进后退、转身、跳跃、拍掌、对脚等基本动作,形成了极具跳跃特征的“同边”之美。

3 羌族舞蹈中的同边动律

羌族舞蹈以腿部动作为主,配合胯部的动作带动身体及手臂进行运动,形成一种倾斜拧转的体态,在羌族的各类舞蹈中,以“萨朗”将这种形态表现的最为淋漓尽致。“萨朗”最的特点是不分男女老幼不限人数均可参加,具有灵动跳跃等特点。随着舞者的重心转换,胯部向重心腿一侧推出,上半身倾斜拧动形成“s”形。受到地域特征影响,生产生活习惯的影响,舞蹈中大臂动作具有一定的限制性,腿部及膝盖更为敏捷,从而形成了腿部动作为主,尤以小腿更为突出,可快速的内外划圆、交替点踏、左右跳换。手臂动作少,小臂相对较多,通常是自然摆动或伴随胯部、脚部开关运动等动作,形成“同边”的舞蹈形态特征。

4 苗族舞蹈中的同边动律

苗族舞蹈的特点不仅与其地域特征有关,也与其服饰特点关系密切,苗族女性繁琐复杂的服装及头饰直接决定了苗族舞蹈的基本动律及审美特点。苗族女性的百褶裙可以说是其代表性的服装之一,一件盛装百褶裙有点长达十五米,加上饰物重达五公斤,这样的裙子系于腰间会显得腰身变形、臃肿不堪,苗族女性便将裙子系于胯骨之上,美观的同时又能节省力气,于是便形成了由胯部发力形成动作的舞蹈动律。又由于苗族女性喜爱银饰,有些女性将银质的耳环、手镯、项链、项圈、铃铛、头饰等带齐就重达好几公斤,在这种上身负重的情况下,躯干的前后左右运动幅度就相对减小,形成一种由膝盖、脚部有规律的屈伸跳动伴随胯部至腰、胸、肩部的惯性摆动运动,产生出苗族特有的同边、甩手、摆胯的舞蹈特征,形成了热情、活泼、欢愉、跳跃的舞蹈风格。

5 傣族舞蹈中的同边动律

傣族舞蹈中通常听到较多的时“三道弯”这一形态特点,更多的将注意点放在了腕部、肘部、肩部、胯部、膝部、踝部等关节的弯曲状态,然而傣族舞的特点是将“同边”与“三道弯”相融合所形成的特殊体态。从前,傣族人民在丰收之后,左右手各持一把大竹篾扇,进行谷物筛选,在筛选过程中便会出现同侧手脚同时运动的形态。其独特的形态也有宗教信仰的影响,傣族对孔雀、大象的崇拜及对水的喜爱,使得傣族舞蹈中常出现屈膝、弯腰、沉肘等舞姿造型。在傣族舞蹈动作中属于“同边”的手位有“展翅位”,包含高、地、平、顺、测展翅及“抱翅位”。傣族舞蹈的在“同边”与“三道弯”相融合后,充分的将傣族舞蹈的婉约、秀美、曼妙的女性姿态及大气、灵动、沉稳的男性姿态展现出来。

各民族之间的地域、文化、生活习性、民族心态直接导致了各民族的舞蹈风格差异和审美情趣特征。“同边”舞蹈形态这一民族舞蹈中“共性”也因此而产生了风格、轨迹、幅度上的差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各民族的舞蹈风格魅力。由此可见“同边”舞姿特征在教育教学及科研中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

参考文献:

[1]江文瑶.浅谈藏族民间舞中的体态以及“一顺边”之美[J].新课程学习·上,2013(06)

[2]李菁.浅析如何在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1(02)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舞蹈
民族民间传统生产、生活习俗的当代传承
浅析民族民间音乐的当代意义
论舞蹈表演效果与舞蹈技巧之间的正向联系
舞蹈课
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民族民间美术教学
[舞]乐趣 地表最强的快乐治愈法 生活无处不舞蹈!
贵州5年内将打造1000所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
对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的理解与探索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